贏在薪酬:基於SMART原理的薪酬體系設計

贏在薪酬:基於SMART原理的薪酬體系設計

智讀匯策劃出版

智讀匯以“內容+”為核心理念,與出版社及社會各界強強聯手,整合一流的內容資源,構建集出版策劃、影視傳播、品牌行銷及培訓教育為一體的創意傳媒機構,多年來在業內享有良好的信譽和口碑。公司目前設兩大事業中心:一是出版研發中心,二是培訓學習中心。

基本介紹

  • 書名:贏在薪酬:基於SMART原理的薪酬體系設計
  • 作者:鄭指梁 范平
  • 定價:45.00
  •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7
  • 開本:16
主要內容,目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贏在薪酬:基於SMART原理的薪酬體系設計》以註冊會計師的角度論證了薪酬與戰略、薪酬與績效等關係,並提供了諮詢的套路和落地的工具,具有極強的實操性與可讀性。
最大的亮點是原創性提出了HR如何從業務角度理解財務報表,及HR如何從財務角度理解績效考核。

目錄

推薦序一:好的薪酬體系如春之生機
推薦序二:跳出薪酬看薪酬
自 序:薪酬不“愁”
第一章 戰略(Strategy)
第一節 業務價值鏈分析——薪酬與戰略的接口/4
第二節 人工成本率分析——薪酬與業務的接口/9
第三節 專業為王——HR需知的薪酬理論/15
第四節 與時俱進——薪酬發展的3.0時代/18
第二章 匹配(Match)
第一節 模式匹配——從單一到“混搭”/27
第二節 數據匹配——數據分析與分位值/36
第三節 崗崗匹配——睜開眼睛摸大象/42
第四節 人崗匹配——同工不一定同酬/60
第三章 績效(Appraisal)
第一節 目標的設定/89
第二節 目標的分解/105
第三節 HR如何從業務角度看懂財務報表/113
第四節 HR如何從財務角度理解BSC與KPI/134
第四章 實操(Reaction)
第一節 薪酬基礎——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套用/156
第二節 薪酬落地——薪酬諮詢項目套路/171
第三節 薪酬增效——人工成本降低途徑/200
第四節 薪酬紅利——個稅納稅籌劃技巧/206
第五章 工具(Tools)
第一節 薪酬四葉模型/219
第二節 OGSM模型/221
第三節 思維導圖/226
第四節 促動技術/229

主要內容

【精彩悅讀】
自序:薪酬不“愁”
俗話說,企業不做薪酬“鬱悶死”,做了薪酬“被罵死”。前者是指企業沒有一套科學的分配體系,優秀員工永無出頭之日;而後者則指企業推行了薪酬改革,卻解決不了公平與效率平衡的問題。於是,薪酬成為企業的老大難問題。
績效目標設定時有一個SMART原則,即Specific(明確可行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以達成的)、Relevant(相關性的)和Time-Bound(時間限制的)。而我原創性地提出一個SMART原理,即Strategy(薪酬與戰略的關係)、Match(薪酬的模式匹配、數據匹配、崗崗匹配、人崗匹配)、Appraisal(薪酬與績效的關係)、Reaction(薪酬的實操)及Tools(薪酬的工具)。這是本書的寫作框架。
業務質量決定了績效結果,績效結果對應於薪酬給付,薪酬給付又影響了業務質量,三者之間存在著良性循環的關係。所以,業務才是企業最大的“天”。業務不理想的話,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吸引與留住人才。正如人力資源教父戴維?尤里奇所說:“HR在工作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幫助組織贏得業務的成功。企業沒有所謂的人力資源問題,只有業務問題;業務強,則人力資源強。”
大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薪酬體系設計服務於業務的發展需要,即薪酬與戰略的關係。而人工成本率(薪酬總額÷主營收入)就能很好地解釋兩者之間關係。
那么,作為HR如何理解業務呢?衡量業務水平的指標具體有哪些呢?營業收入、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營業利潤、毛利潤、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等業務指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我們發現,這些業務指標都是以會計賬戶的方式顯示在利潤表上的。
大家進一步思考一下,這些業務指標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例如,銷售收入同比去年大幅度增加,而利潤同比下降,從財務的角度如何分析?會引起哪些會計科目的變動?又如存貨周轉率對銷售收入有哪些影響?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調整對利潤有什麼影響?如何在三張報表中看出管理改善的效果?於是,我原創性地提出一個思路,即HR應從業務角度來理解財務報表。
HR如何理解BSC(平衡計分卡)與KPI(關鍵業績指標)的關係呢?如何理解杜邦分析法(註:我認為這是HR與財務連結最好的工具)?如何理解EVA(經濟附加值)考核呢?於是,我提出了另一個思路,即HR應從財務角度理解績效考核指標。
這兩個原創性的思路,構成了本書最大的亮點。而這些內容,我將在薪酬與績效的相關章節中詳細闡述。
在HR傳統的六大模組中,薪酬與績效數據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形成大數據的。我們知道財務三張報表有相應的勾稽關係,那么,薪酬數據之間的勾稽關係是什麼呢?薪酬的分位值又是什麼含義呢?這些數據最終是做什麼用的?這就是本書所提出的薪酬數據匹配的內容。
按照薪酬設計的思路,崗位價值評估是必經的階段,所用到的工具就是源於海氏評估的點值評估法。這在理論上解決了為何財務經理的工資比HR經理的工資還高的問題。但實際上崗位價值評估工具有先天缺陷,例如評估維度設定不合理或人為因素等會影響排序分值。它最終形成的是“月薪表”,即工資的固定部分;而這種基於崗位而非能力與績效的薪酬模式本身就是管理的病垢,在網際網路時代尤甚。
那么,我們如何跳過這個階段呢?本書提及的積分制就是一個好的辦法。
一個完整的薪酬體系設計的流程有哪些步驟?如何制定薪酬標準呢?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將從諮詢公司的視角來逐一進行剖析和解答。HR們將看到諮詢公司的套路,包括薪酬諮詢報告書寫法、工作計畫詳表、寬頻薪酬設計技巧、薪酬制度起草、新舊制度銜接等內容。HR們會學到眾多的薪酬方法論、落地工具,而這些工具均是拿來即用的。這一方面得益於我在企業的管理實踐;另一方面得益於我為其他企業做過的多個薪酬諮詢項目的成功落地。
人工成本分析與控制(政策用足、機器換人、管理挖潛)、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包括年終獎籌劃、現金獎勵籌劃、福利費籌劃、股權激勵籌劃、高管個稅籌劃等)是當下HR普遍關心的話題,也是HR部門獲取數據並得到其他部門認可的有效途徑。這些都會在本書實操部分一一展開。
俗話說,跳出專業看專業。我認為這句話的前提是“有專業”。而專業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積澱,正如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他分析了很多著名的成功人士,發現無論是商業領袖比爾?蓋茨、高爾夫球王泰格?伍茲,還是作曲家莫扎特,要想成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個領域成為傑出的專家,一萬小時是最基本的投入。在本書中,我試圖把薪酬體系設計的理論與實操統一起來,讓廣大的HR通過“一萬小時”的實踐,系統掌握薪酬體系設計的方法、套路及工具。
最後,HR們要跨界發展,不然邊緣化、低價值化是必然的。我理解的跨界有三層含義:
一是“專業+專業”。比如HR與財務的結合,而這個結合就是數據量化的過程,是HR有效開展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老闆的思路,即投資回報率、價值最大化和成本可控。
二是“專業+業務”。這就是著名的HRBP(人力資源戰略合作夥伴)。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在《企業的人性面》中用了兩個章節討論了業務部門與職能部門的關係。他認為若兩個部門有效協作,其結果就是專家與客戶關係。後來,戴維?尤里奇在此基礎上提出HR管理的價值新主張,他認為“HR工作的起點不是HR管理的專業職能,而是業務;HR應當更多關注可貢獻的成果,而非可開展的活動”。
三是“專業+時代”。網際網路是最大的時代,也是最大的“風口”,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向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快速邁進的過程中,HR管理理念的衝突不可避免,例如組織架構的扁平化、90後員工的管理、培訓的MOOC(幕課)化等問題。對此,我們HR人如何與時俱進、疊代創新?
答案只有一個——重回原點,即對人的尊重與激勵,這也是薪酬的本原。試想,當人不給力時,制度何用?正如美國著名詩人紀伯倫所說的:“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忘了為什麼而出發。”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