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利:員工感同身受》是2012年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勝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贏利:員工感同身受
- 作者:朱勝良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 頁數:298 頁
- ISBN:9787504474186, 7504474185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媒體推薦,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贏利:員工感同身受》依託作者朱勝良深厚的管理功底,結合理性的管理過程分析,從複雜管理中常見的誤區入手,為管理人員系統展現了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書中語言樸素而光彩四溢,它就像冠軍隊伍的演練手冊,切實可行卻又不失權威性。在公司經營的各個層次和管理的若干事務上。
《贏利:員工感同身受》是朱勝良先生推出的首部作品。是一本很好的員工培訓手冊,非常適合那些希望在職場上快速成長的年輕人。
圖書目錄
前言危機離我們有多遠/1
第一章企業與員工的生存狀態
金融危機下的生存恐慌/3
把握當前機會/8
找準職業定位/12
全面提升能力/17
密切關注員工成長/25
不斷超越自我/29
與員工良好的溝通/33
建立公平競爭機制/38
公司與員工要和諧相處/41
健全的激勵機制/46
增強員工的歸屬感/51
第二章改變生存危機
看清艱難時局/57
留住人才就留住了希望/62
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67
增強員工意識/71
讓員工在競爭中做得更好/76
用紀律去約束員工/85
權力永遠不能大於制度/91
對待員工要一視同仁/94
堅決執行到位/100
第三章構建企業與員工的和諧氛圍
員工與企業的協作/111
發揮團隊的整體優勢/116
學會分享與協作/120
發揮最佳的整體組合效應/124
協作是一種責任/127
樹立團體至上意識/130
依靠團隊力量贏得競爭優勢/133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136
合作產生1+1>2的效果/140
合作是團隊力量的源泉/143
親自參與增進團隊交流/148
相互信任才能上下協力同心/152
協作是一種雙贏/155
讓協作發揮最大值/160
共同構建協作平台/166
第四章職業應對策略
職業危機的警示/173
危機中的職業競爭/178
危機中不能馬虎輕率/183
危機中不能拖延/186
培養你的工作熱情/192
不要斤斤計較/197
在工作中不要投機取巧/202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205
營造快樂,感受尊重/209
具有穩定的心理素質/213
不要只為金錢而工作/217
增強抗壓能力/221
把握當前機會,全力以赴/227
加倍珍惜工作機會/233
放鬆自己的心情/237
恢復控制感/240
不安全感是好事/244
突破自我局限/248
第五章成為企業離不開的員工
公司喜歡什麼樣的員工/255
保持空杯心態/259
千萬不可輕視公司/261
重視自己的工作/264
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267
超越一秒鐘前的自己/271
超越老闆的期望/275
做企業的核心員工/278
成為上司的左膀右臂/283
受同事歡迎才能在企業紮根/291
修煉成職場紅人/295
媒體推薦
無論是對大公司的CEO,還是普通員工而言,本書都是一部公正、坦率、題材全面的商業成功指南。
——《激發內心的爆發力》作者 周海燕
不同於講解普通理念性的管理技巧的圖書。本書依託作者深厚的管理功底,結合理性的管理過程分析,從複雜管理中常見的誤區入手,為管理人員系統展現了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這本書應當成為管理者的案頭必備之書。
——《向賈伯斯學創新》作者 李影
本書語言樸素而光彩四溢,它就像冠軍隊伍的演練手冊,切實可行卻又不失權威性。在公司經營的各個層次和管理的若干事務上。本書都是一本絕好的教材。
——《優秀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作者 樊唐榮
這是一本很好的員工培訓手冊,非常適合那些希望在職場上快速成長的年輕人。
——《海底撈一學就會》作者 馮雪
作者簡介
朱勝良,安徽人,在聯通公司做過通信工程技師,後又在很多知名企業擔任過部門主管、副經理等職位,現為某知名公司部門經理,《金牌主管》是朱先生在管理學領域推出的—部作品。
序言
危機離我們有多遠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就想寫一本與金融危機和企業、員工相關聯的書,但由於很多的雜事相摻和,始終沒有動筆。如今,金融危機已經逐漸遠離我們,我還有必要來撰寫這樣一本書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畢竟“金融危機”這個令人恐懼的名詞曾經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給全球帶來了一場嚴峻的考驗,也給我們的企業生存,員工求職帶來了考驗。這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使許多國家的經濟遭受了打擊,更令許多人面臨難以負荷的心理壓力,甚至許多人因此而輕生,造成人間悲劇。
那么作為一個企業來講,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老百姓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我們還要活下去!”企業也是一樣的,無論面臨再艱難的環境,企業都要有活下去的決心。
作為員工來講,金融危機來了,許多職場人士壓力明顯增大,其心理、身體上都出現了不適反應,如記憶力下降、失眠、焦慮、煩躁等。但結果是,他們還是勇敢地活下去。
所以說,無論是企業和員工,面對金融危機,甚至是後期爆發的通貨膨脹,他們共同的感受就是要活下去!
有一次我去對一家跨國企業進行培訓,當我開車在路上的時候,交通台的主持人在廣播裡面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她說:“在職場上,堅持是贏,死扛是金。”我覺得用在企業生存之道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為此,我開始思考我們公司的發展之路。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培訓企業,當眾多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思考應該如何生存下去?現在的金融危機環境,什麼是危,什麼是機?其實我們也在思索。首先我們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培訓市場還在不在?回答是肯定的,在。第二個問題,我們自己該怎么做?當然,要關注管理細節,進行戰略轉型,調整員工心理素質。這些東西都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明確了這兩個問題,企業就可以堅定地走下去。
從某種角度講,金融危機其實是一場心理危機,它給人們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因此,讓更多人接種金融危機的“心理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為此,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醫生指出:“這場突發而來的金融風暴,給很多的人增加了更多的壓力,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不斷地學習一些金融理論,增強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對於這次金融危機,根據人們的經濟捲入程度分三級:投資漩渦級、間接影響級和後方觀望級。”
眾所周知,人們一旦陷入投資漩渦,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這種危機既無法迴避,又無法用通常的方法解決問題,結果給當事人的心理造成強大的刺激,甚至可能使其產生抑鬱焦慮或強迫症。
心理專家指出如果有人面臨這種心理漩渦,可以用下面的“藥方”來治療:
首先,心理上要做一個轉變,從自己“已失去”轉到“還擁有”。想一想自己還擁有哪些資本,這些資本並不僅僅指金錢,還有人脈以及其他對你的發展有利的資源。有時候慣性思維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損失上,比如投資了100萬元只剩下2萬元,有人就認為自己虧了98萬元,因此感到心煩意亂。但如果轉換一下思維,就會發現手中還有2萬元。關注自己手中的可支配資金比關注損失更能夠讓你早日走出心理困境。 其次,學會肢體放鬆。人體一旦緊張繃緊時,就無法進行理性地思考,這時我們可以做些瑜伽、靜坐和深呼吸練習。
再次,正確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要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了如指掌,不要總認為自己一無所有。有時焦慮就像一面放大鏡,常常誇大實際損失,就可能災難化自己的心理感受。客觀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你就會發現情況還沒有那么糟糕。
間接影響級是指儘管你沒有投資股市,然而因經濟下滑的間接影響,許多行業如房地產、IT、證券、金融、印刷企業等開始降薪裁員,而且很多外資、合資企業也紛紛降薪裁員,職場人士可謂是人人自危,其心理波動非常明顯。在大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職場人士面臨突髮狀況的幾率很高,因此_些心理醫生建議職場人士在企業培訓領域要多做一些逆境商數的培訓,簡稱AQ培訓,AQ即一個人的抗挫折能力。一個人AQ越高,越能坦然面對逆境,接受困難的挑戰。
當然,對於後方觀望級現在已經看起來不太重要了,因為金融危機已經逐漸在遠離我們的生活。不過,看看當時處於金融危機後方的大部分人群,由於他們並沒有直接承受積蓄多年化為烏有的壓力的能力,所以他們承擔的心理壓力相對較小。
所以,心理專家指出:“就像感冒之前要注射疫苗,適度的預警性焦慮產生‘接種效應’,能增強人們應對大災難的心理承受力。”例如,在金融危機期間,一些計畫出國旅行的人不去了,想買車買房的人會選擇等一段時間再說。由此產生的對自己生活的自律感和掌控感,能提高人的自尊和自信,有助於度過心理嚴冬。而要做到這一點,人們就要慎重對待信息,過濾掉那些不實的信息,不輕信謠言。
現在,金融危機已經逐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已經感受到更多的人在接種了金融危機的“心理疫苗”後,他們對金融危機已經產生了抗體,已經能夠以平穩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所發生的比金融危機更為嚴重的災難。
這是從心理層面上來闡述的,如果從企業和員工的結合度來闡述,我們知道,金融海嘯“吹涼”了經濟,作為實體經濟的微觀企業無法獨善其身,正在接受寒冬的洗禮。這正如一位企業家所說:“企業既要在巨觀經濟政策上寄予希望,更要在微觀上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只有‘自救’才能‘他救’!”
那么,企業如何改變生存環境而“自救”呢?記得我當時在參加一次國際金融論壇時,一位權威人士指出:“如果一家企業要安穩渡過金融危機,就要致力於企業管理創新和具體實踐。”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他總結道:“我認為,企業實行經營與管理模式創新,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全面管理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就是渡過難關,走出金融危機的最好方式,也是我們抓住機遇,走出困境的出路。”
金融危機對多數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始料未及的,而對於在金融危機中使諸多企業減員、裁員、降薪、欠薪的做法更是國家與企業以及職場人士關心的重點問題。但是,對於企業而言,即便再怎樣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也不可能將員工裁減完。那些對企業有著重要價值的員工是企業的財富,他們同時也會或多或少擔心會不會被裁或降,並且還有一部分則是在觀察分析企業的發展與事態的變化,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中。此時對於企業老闆,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的老闆來說,增加員工的信心與忠誠度則成為頭等大事。著名經濟學家張其金就曾指出:“在金融危機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如果將老闆比作是船,那么員工就是帆;如果將老闆比作是船長,那么員工就是水手。這個非常淺顯的比喻揭示了在企業中,老闆與員工其實存在著同舟共濟、共擔風雨的密切關係。而當我們更多的企業老闆或企業家睜開象‘鷹’一樣的眼睛俯瞰諸多企業眾生相時,會很輕易地發現一個驚人的問題:許多企業的員工並不忠實於老闆,更沒有忠誠於企業,更不用說讓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共同贏利了!”
當企業危機四伏,遭遇到較大風險與困難時,員工可能不願意在企業繼續浪費寶貴的時間。為了生存,他們需要尋找新的出路。所以,老闆只有樹立起員工的信心,培養起他們的責任感,他們才會與企業一起挺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