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祝秀才鄉試》是明代詩人陳獻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祝秀才鄉試
- 作者:陳獻章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贈祝秀才鄉試》是明代詩人陳獻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贈祝秀才鄉試》是明代詩人陳獻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祝生南赴應天闈,萬里秋雲一鶚飛。我有蘭溪他日意,敢將裁入送君詩。1作者簡介陳獻章,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里,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
《贈祝秀才鄉試二首》是明代陳獻章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其一 祝生南赴應天闈,萬里秋雲一鶚飛。我有蘭溪他日意,敢將裁入送君詩。其二 蘭溪章子多詩別,得見平生祝器之。衰老不知言語費,逢人信口話庖羲。作者簡介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號石齋,廣東新會白沙里人。世稱白沙先生,早年師從...
《送袁秀才下第歸毗陵》唐代詩人歐陽詹作品。作品原文 送袁秀才下第歸毗陵 羸馬出都門,修途指江東。關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風。矢舍雖未中,璞全終待攻。層霄秋可翔,豈不隨高鴻。注釋譯文 ①下第:科舉時代指殿試或鄉試沒考中。唐·李朝威《柳毅傳》“應舉下第。”②毗陵:縣名。原春秋吳季札封地延陵,...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這四個年中的八月舉行鄉試。參加鄉試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
鄭堂,明朝人 ,籍貫福州。民間故事這么記載他:“鄭唐縣試中了秀才後,鄉試就沒了名,原因是他考試時很快把考卷寫完,然後在卷末寫詩畫圖,主考官看了十分生氣,鄭唐也不買賬,從此他無意功名。 才智過人且對貪官污吏、為富不仁者及悍婦、地痞疾惡如仇。常施計榨取貪官們的錢財,屢屢得手。卻沒人奈何得了他...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因長相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著名書法家。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
明嘉靖—隆慶年間,蜂王于氏高祖於春雷,少喜讀詩書,作八股,縣試中秀才,由於其勤學好問,刻苦攻讀很快得到鄉學教師好評,由生員轉為廩生,吃上了皇糧國稅,後入府學屢試不舉,被推薦為歲貢,終未考取進士。雖未考取功名,但其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在孟津也頗有名氣,在家當起了教書先生。喬允升家境貧寒,世代...
乾隆三十九年,江南鄉試前祝順昌游潁州西湖,聽聞秀才黃林無錢參加鄉試,便邀請一同前去,費用由自己全部承擔。江南鄉試路途遙遠,旅途中,二人真誠相待,結下深厚友情,黃林對祝順昌之才心悅誠服,對他的仗義疏財,更是受之有愧,自嘆百無一用,不配和祝順昌稱兄道弟,他對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貢院門前對天發誓,...
相傳有一位秀才參加鄉試沒有考中,回家途中天又下了一陣小雨。傍晚住店時,店旁邊的院裡傳來一陣陣嗩吶、鞭炮聲,原來鄰院有人娶親。到了晚上,秀才睡不著覺,想起了汪洙的《四喜》詩,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見聞,便給《四喜》詩加了八個字,成為:久旱逢甘露——一滴,他鄉遇故知——債主。洞房花燭夜——...
光緒十八年(1892年),楊度考取秀才。光緒十九年(1893年),順天府鄉試舉人;光緒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會試均落第。會試期間恰逢公車上書,他亦附和,並認識了梁啓超、袁世凱、徐世昌等。還鄉,師從衡陽東洲、船山書院一代名儒王闓運(壬秋,湘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楊度二十一歲時,王闓...
嚴寅亮幼年入塾讀書,學識超群,尤好書法,常臨六朝唐宋諸家法貼,尤其酷愛王羲之的字,14歲便能提筆書匾聯。同治十年(1872),寅亮在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學。人物經歷 聲名鵲起 光緒十五年(1889)赴貴陽鄉試,中己丑恩科舉人,授四處候補知縣,次年赴京會試未中,習業於國子監,以求深造。光緒十七年九月,...
1899年,年二十一,考取縣學生員(秀才)。1905年廢除科舉,最後一次科舉考舉人(鄉試)在湖北漢口舉行,缺乏路資未能去。同年與第一任妻子劉玉蘭結婚。1901~1903年就讀於嶽麓書院,後入城南書院。1903~1905年, 就讀於省優級師範學堂國文科。同班者有湘潭黎錦熙、益陽曾運乾、湘鄉王季范(王系毛澤東姨媽之子)。自雲...
何探源,祖父為秀才,其父因侍父病而成醫生,貧者求醫,從來不取報酬。探源少時聰穎異常,7歲通四聲,會吟詠;9歲應童子試,受到縣令袁斯熊的賞識;12歲作《鷓鴣賦》,文筆清逸,族叔炳星讀後,對他的才華非常讚賞,認為日後必成大器。20歲補博士弟子員,多次考試均為優等。道光二十三年(1843)鄉試考取舉人,...
祝枝山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19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由於生性佚盪,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藉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泄憤世之情。祝枝山集各書家...
舉人是參加全省範圍的科舉考試(鄉試)及格後所取得的資格,亦稱作孝廉。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闈。鄉試由進士出身的各部官員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長官擔任監考官。參加鄉試的考生必須是秀才,地點在各省的貢院。鄉試分三場,內容是八股文、試帖詩、表、判、論、策等等。試卷要由專人謄寫後才...
次子李遜,號仲言,清末秀才,譯學館畢業,亦承父業,曾任交通部秘書,又到教育部及膠澳商埠督辦署任秘書,長期從事文筆工作,還曾擔當直隸省印花稅務局局長一職。三子李歐,號六一 (1918-1991)。據後輩回憶說,是因1918年李稷勛得子,為紀念900多年前在宜昌任夷陵縣令的歐陽修,故以歐為名,時宜昌有紀念歐陽修...
他在19歲那年考取秀才。當時正值張居正當政,減少諸生名額,無錫只分配到15名。安希范的試卷給澄江(今江陰)令胡公葵看中,認為他的文章很有見解。明萬曆十二年(1584)是安希范一生在為人和治學兩方面最關鍵之處。明萬曆十二年安希范問業於顧憲成。他們在學術思想上堅持程朱理學的正統立場,提倡尊經重道,高揚“...
1887年,吳稚暉考中秀才。1889年,他進入江陰南菁書院讀書,入學第一天,他去謁見書院山長黃以周,目睹黃以周的座案上有"實事求是,莫作調人”8個大字,給他以深刻的印象,他曾自稱:一生只認得真理的是非,而不肯便調和。可以說,就深受這八個字啟示的徹底的精神之影響。27歲外祖母去世,吳稚暉對外祖母的感情極深...
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卻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通過科舉做官。參加鄉試的,除監生外,還有科舉生員。只有進入學校,成為生員,才有可能入監學習或成為科舉生員。明代的府學、州學、縣學、稱作郡學或儒學。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進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
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禎三年(1630)中舉人,他崇禎四年(1631)23歲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著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裡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物議平息。這使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
店主以客房住滿謝絕,李調元以“余有偏房”問之,店主對曰:“從前有一秀才,投宿此店,見店內有一妙齡女,才貌雙全,借斟酒之時,欲納為妾。女云:君若才敏過人,奴當從也,吾有一聯,請君對之:冰冷酒,一點二點三點。秀才苦思冥想,整夜不眠,也未對出下聯,遂氣死於房中。由此陰魂不散,久久於夜內...
此說顯然與歷史照片不符,不過,根據文中對貢院的介紹以及對三年一次鄉試程式的描述,說“惟楚有材”書於門楣而非題於牌樓,似確有所本,非虛妄之言。經了解,此材料系調查所獲,被調查者多為高齡人士。可能,回憶者混淆了牌樓與門楣的區別。或者,因年代久遠而誤記了。另據資料,晚清秀才、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副...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黃士俊以秀才的身份參加鄉試並高中舉人。在此之際,恰逢他的堂兄病重。黃士俊作為讀書人,自然知書達理,說道:“惡得急功名而緩吾兄哉!”於是他決定放棄上京參加會試的機會,回到家鄉為堂兄求醫問藥、關心照顧。雖最終其堂兄病逝,但黃士俊關心兄長的事跡在數百年間傳頌。黃士俊對父親、母親...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戊科,年二十九,以學名潘標應永春州試,以刀馬步箭巧力見稱,拔得頭籌。由州 陳宗師錄取武庠第一名秀才。本擬挾餘勇赴省鄉試考武,博取功名,報效國家,以酬夙志。一日與二三好友外出,偶遇一江湖相士。好友請相士為世諷看相,預測功名。相士曰:“君之‘功名紋’未現,此科有所...
童試親供單是由考生本人親自書寫的履歷,也就是古代的報名信息表。清代長篇小說《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中寫道:“趙家中舉開賀,一連忙了好幾天,便有本學老師叫門斗傳話下來,叫趙溫即日赴省,填寫親供”。這名考生在考中秀才之後,就被催促到省城填寫鄉試考試需要審核的履歷表。這份親供單是清代同治十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