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君碑奉敕撰》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君碑奉敕撰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說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君碑奉敕撰
四序平分,清秋之氣勁;五方異俗,崆峒之人武:故隴上多豪,山西出將。其有雲龍鹹召,星象特生,金鼓登壇,隱如敵國,麾幢指塞,自比長城:得之於太原公矣。公諱知運,字逢時,其先太原著姓,今則晉昌人也。本乎文王之弟,是為虢叔,虢或雲郭,因而氏焉。自燕昭尊愧以築宮,漢祖封亭以列國,其侯於陽曲,宅彼太原舊矣。亭之元孫友,從太原徒隴西,昭帝分隴西置西平,郭氏又為郡之右族。友之昆孫武威太守憲,憲之猶子散騎常侍芝,俱有名跡,見於魏晉,則晉昌諸宗,散騎之後也。爾迺一門連譽,時人號曰三儒;四海齊名,天下謂之八顧:光祿派分於馮翊,廷尉世茂於潁川。孝則天錫釜金,忠則帝章冕服,仁則猛獸不害,信則童兒不欺:豈直介休見有道之碑,洛陽聞立德之傳而已!曾祖欽,瓜州大黃府統軍上柱國。祖才,朝議郎瓜州常樂縣令上柱國。父師,朝散大夫上柱國,贈伊州刺史。磧鹵之地,戎馬生郊,業戰鬥而弘勛,仕州縣而為達。啟莫京之繇,福不在於其身;積無聲之善,應必流於後嗣。
公太白之精,雷泉之靈,膺家之禎,為國而生。身長七尺,力能扛鼎,猿臂虎口,虬鬢鶚瞵,射穿七札劍敵萬人。子卿路逢,遙識將軍之相;唐舉一見,足辨封侯之骨。解褐,以善戰授昭武校尉秦州三度府左果毅。以敗敵北庭,加游擊將軍沙州龍勒府折衝兼右金吾郎將瀚海軍副使,尋改朝散大夫伊州長史伊吾副使。以軍累破虜,即授其州刺史,進當軍經略使。朝廷以未愜前除,且有後命,遷本衛中郎將,仍舊為州軍使。默啜之寇北庭也,公奔命解圍,軍聲大振,加雲麾將軍右武衛將軍,封介休縣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開元二年,吐蕃入隴右,掠牧,公兵以奇勝,寇不復蹤,積甲山齊而有餘,收馬谷量而未盡。歸功廟算,朝議多之。拜右羽林將軍持節隴右諸州節度大使兼鄯州都督河源軍使。鎮西陲信國之藩屏,坐北落亦王之爪牙,故入奉期門,而出分閫寄。於是料敵無備,閒其師老,潛軍一舉,大俘九曲。鎖甲文劍,僰馬犛牛,既獻戎捷,遂頒朝賜。迺兼鴻臚卿,攝御史中丞,改封太原郡開國公,加前食邑三千戶。執憲總軍,典屬乘障,增爵益邑,遇厚恩深。俄而六州群胡,相率大叛,命公統隴右之騎,濟河曲之師,鋒鏑爭先,玉石俱碎。拜左武衛大將軍,授一子官,賜金銀器百事,雜彩千段。班師臨桃,遘茲虐疾,嗟乎!匈奴未滅,宿志不申,生也有涯,死而猶視。開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薨于軍舍,春秋五十有五。蕃夷邊鎮,血面椎心,悲慘風雲,號動山谷,豈非良將視人如子,人亦視猶父乎?皇帝閔焉,詔贈涼州都督,米粟五百石,錦帛五百段,命都水使者張景佚備物護葬,遵朝典也。
惟公氣猛而性和,量寬而精銳,沉謀可以掩蓍蔡,雄斷可以奪鬼神:故常糟粕韜鈐,芻狗風角。然其樹恩結信,立威用武,烜赫如風濤,盪震如雷雨,戰必克,攻必取。每有奏謁,上特稱嘆:“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郭嘉,知成吾事。”前後錫錦衣寶帶,文馬素女,爛其盈門,長鳴在廄,感知己之主,陳必死之力。皇情西顧,則九羌釁鼓;詔書北伐,則六夷焚旗:上成聖君之元鑒,下效武臣之素節,其竟也如此!夫為人子,立廟致敬祖考來格,不亦孝乎!為人臣,恢疆禦侮,以勞定國,不亦忠乎!若然者,歸義方於先人,揚令名於後代可也。嗣子英傑,起復定遠將軍左領軍衛翊府中郎將假紫服金章河西節度副大使;英奇,朝散大廈夫前尚輦奉御;英協,游擊將軍前京兆勵行府右果毅都尉;英彥,朝議郎前左衛胄曹參軍等;鹹善居喪而過哀,或從王事而奪禮。則知辛賢父子,繼位將軍祭彤兄弟,並參師律去本不戀,達也;而新是謀,權也。嘉此武功,創其宅兆,以十年七月,葬我公太原,夫人敦煌索氏祔焉,禮也。皇上念功以惜逝,厚終以遇存,有詔詞人,為其碑誌。介士送葬,即封征虜之墳;單于入朝,當祭度遼之墓。銘曰:
光光將軍,雄略冠群。平西征北,震戎懾獯。亭障臥鼓,屯田饋軍。仗此白刃,致彼青雲。郭侯宴喜,既多受祉。元牡黻衣,清廟蠲祀。鼎食金奏,炮鱉膾鯉。既來不庭,有嚴天子。流沙博望,羽林飛騎。河曲回兵,臨桃舊防。手握金節,魂沉玉帳。千里送喪,三軍悽愴。詔葬禮崇,恩碑底豐。生為神將,死為鬼雄。身世一滅,榮華萬空。祁連之墓,長旌武功。
作者簡介
張說(667—730),唐文學家。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后時授太子校書,曾流放欽州。中宗時任黃門侍郎等職。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除作詩外,又擅長文辭,與當時蘇頲(襲封許國公)齊名,並稱為“燕許大手筆”。著作有《張燕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