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寺(青海海北州賽德寺)

賽日德寺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賽德寺,亦譯“賽日德寺”、“賽爾德寺”,藏語意為“賽日德吉祥法輪洲”,位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海湖北岸,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哈爾蓋鎮,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藏傳佛教“五星級”寺院。現任住持第四世阿那活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賽德寺
  • 別名賽日德寺
  • 藏語意為:賽日德吉祥法輪洲
  • 特點:五星級”寺院
寺院溯源,寺院傳說,現任住持,

寺院溯源

賽德寺位於青海省剛察縣東38公里處,在今哈爾蓋鎮東北16公里的賽日德地方,毗鄰青海湖,為當地原公貢麻部落的寺院,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塔廟塔廟
1951年,在剛察千戶華寶藏的支持下,由麻俄喇嘛初建帳房寺,有寺僧10多人。1958 年前,建成土房經堂10間,僧舍17院37間,寺僧發展到29人。1958年後拆毀,1981年7月批准開放,重建經堂9間,佛堂3 間,僧舍25間,寺僧25人。現有寺僧數百人。
當地傳說,剛察公貢麻部落遷自海南同德地區,故歷來與同德聯繫密切。賽德寺建寺伊始,受到同德賽力亥寺及其所屬部落民眾的支持,曾獻來布施和宗教法器多種,至今聯繫頻繁,往來不絕。

寺院傳說

位於剛察縣和海晏縣交界處的哈爾蓋大草原上有一座山,傳說是西王母修行的地方,她叫年欽夏格日山,海拔4385 米 ,峰頂終年積雪、白雲繚繞,是青海省的一座神山。賽德寺就位於這裡。
年欽夏格日山石林年欽夏格日山石林
《山海經· 大荒西經》中對西王母故國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其下有溺水之淵處之,其外有炎火之山。”任玉貴先生的《從青海地域、地名、地貌討論崑崙文化的淵源》和辛存文先生的《西王母與西王母國考錄》文中,均提到“崑崙之丘”所處的地理位置,恰好就在今青海湖海晏縣和剛察縣的交界處,並經現場考察,認定“崑崙之丘”就是處在兩縣邊境上的年欽夏格日山。
年欽夏格日山的山峰頂端有一石柱,高3 米 ,腰圍3.3米 ,宛如殿堂的廊柱表面光潔,敲擊時發出金屬聲響,當地牧民稱該石柱為鎮山神柱(崑崙銅柱)。此山中水草豐美,野花遍地,一年四季似仙氣籠罩,給人沉浸於一種神秘的感覺。只是感覺,在這山下如在夢中,不聞塵世的喧囂,世俗和貪念,煩惱和苦悶早化作腳下枯萎的殘枝,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可不想,輕輕鬆鬆,自由游弋,虛幻也好,真實也好,反正山非空山,山中有仙氣。
十五億綠度母本康十五億綠度母本康
山中更可貴的是在年欽夏格爾景區崗乾賽當山腳下,有賽德寺已圓寂老僧俄賽嘉措主持、貢公麻村村民遵從十世班禪大師視察青海湖地區時的宏願,就從1982年開始鑄塑綠度母佛身像,歷經了14年,在1996年鑄成有15億尊之多的綠度母佛像,藏語稱之為“本康”,它的形狀好似一個錐形的山包,上面有寶瓶、法幢,東面有一小佛堂。老僧俄賽嘉措圓寂之後,由其二位弟子洛桑尼瑪和洛桑堅贊守護誦經,老僧用一生的時間鑄塑15億度母佛像,旨在祈求全球15億華夏子孫幸福安康。綠度母本康的鑄塑,完全體現了佛教普度眾生的本義和老僧無界的仁慈之心,也體現了十世班禪大師重視民族團結、發揚愛國愛教的偉大思想。這是一個人類靈魂重視民族團結、發展和諧社會的象徵,也是祈求15億華夏子孫平安的縮影。

現任住持

青海賽德寺現任住持為第四世阿那活佛:阿那·克智旦增俄日,男,藏族。
阿那·克智旦增俄日活佛出生在剛察縣一戶牧民家庭,6歲時被雍增仁波切(格魯派傳承的持有者)確認為第三世阿那活佛轉世靈童。
1992年被省州、中國佛教協會批准為賽德寺第三世阿那活佛轉世。
1994年出家為僧,被取名為阿那·克智旦增俄日,並在塔秀寺學經9年,成績名列前茅。
2002年在賽德寺坐床,開始對賽德寺管理及說法講經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繼承和發揚。
2005年、2010年至2011年分別在中國高級藏語佛學院學習;2012年至今在北京大學宗教學系學習。
現任政協青海省海北州委員會委員、政協青海省剛察縣委員會駐會委員、剛察縣佛教協會副會長、青海省佛教協會理事、《西海文藝》雜誌副主編等職。
阿那活佛在向僧俗民眾宣講民族團結政策阿那活佛在向僧俗民眾宣講民族團結政策
自主持賽德寺教務活動以來,他深入學習黨的民族宗教理論知識,認真鑽研佛學理論,用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忠誠,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寺規戒律,積極主動向廣大僧侶和信教民眾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宣講國家的法律法規,用實際行動抵制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分裂滲透活動。在不斷提高自身佛學造詣的同時,想方設法加大寺院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出資修繕了寺院大經堂,為僧侶營造了一處可靠安全的誦經場所。並從上級業務部門爭取資金,修建了賽德寺民管會活動室、瑪尼康、貧困僧人僧舍等,這些場所已投入使用。
作為州、縣政協委員和縣佛教協會副會長、寺主活佛,他在各種場合發揮表率作用,對上,自覺接受和服從;對下,嚴格要求和管教。凡事以大局為重,堅持按原則辦事,做到心口合一,切實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全縣各族民眾民眾服務,為本地區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宗教和諧、經濟發展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