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弗特星系

賽弗特星系

賽弗特星系(Seyfert galaxy)是星系核極亮,具有強而寬發射線的活動星系,常有旋臂結構。因美國天文學家賽弗特於1943年首先發現而得名。所屬學科:天文學(一級學科);星系和宇宙(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賽弗特星系
  • 外文名:Seyfert galaxy
  • 發現者:賽弗特
  • 發現時間:1943年
歷史發現,觀測特徵,賽弗特星系的分類,賽弗特I型和賽弗特Ⅱ型,更多,賽弗特星系的電磁譜,組成,突出特徵,

歷史發現

美國天文學家賽弗特(Carl Seyfert)於1943年在威爾孫天文台從事星系的紅外研究。他發現一些星系具有反常的發射線和明顯的星系核,且星系核有劇烈活動現象,這種類型的星系後來被命名為賽弗特星系。蘇聯天文學家馬卡良從事了大量的星系巡天觀測,他發表的“馬卡良天體星表”中有10%的天體是賽弗特星系。截止到2000年,天文學家已發現了1 711個賽弗特活動星系。這類星系離我們比較遙遠,大多有幾百秒差距,少數距離我們20~30 Mpc

觀測特徵

賽弗特活動星系的明顯觀測特徵是中心有明亮的恆星狀活動星系核,其大小僅約1 pc,星系核的亮度比我們銀河系亮1萬倍。星系核的周圍有暗弱的旋渦結構,星系一般是Sa型或Sb型的旋渦星系。此外,星系核有很強的紫外、紅外及射電輻射,有人推測賽弗特星系中心是個具有強磁場的高速旋轉的大質量星體或者黑洞。例如距離我們大約40 Mpc遠的賽弗特星系NGC5728的圖像顯示出星系的核心有噴流,這很可能就是黑洞。
賽弗特星系NGC5728賽弗特星系NGC5728
在這類星系核的光譜中有明顯的寬發射線,包括原子光譜的允許線、半禁戒線和禁線。允許線的寬度一般都比較寬,如巴耳末線的都卜勒寬度可達到500~
km/s,甚至有高次電離譜線如有13次電離的鐵線;譜線紅移比較大,說明核內的物質以很高的速度脫離星系核。光譜中除了強發射線外,也有相對弱的吸收線。連續譜呈藍色或紫外超,為非熱譜或不完全是非熱譜,由此可以推測這類星系的溫度很高。而且,這類星系的連續譜在幾天到一年內常發生強度方面的變化。
賽弗特星系是低光度活動星系核。這類星系的絕對星等

賽弗特星系的分類

賽弗特I型和賽弗特Ⅱ型

20世紀70年代初,這類星系被分成兩個次型:賽弗特I型和賽弗特Ⅱ型。兩者的劃分主要是根據譜線寬度,確切地說,是譜線極大值一半所對應的譜線全寬度(FWHM)。其中譜線寬度
的單位是nm,可通過公式(
/
)c=v,換算成km/s的單位。觀測表明,賽弗特Ⅰ型星系的允許線寬度非常寬氫的
線的譜線寬度大於3 000 km/s;而賽弗特Ⅱ型星系的允許線寬度和禁線寬度差不多,一般在500~1 000 km/s。
現代典型的判斷方法是用比較譜線
(
=486.3 nm)和氧的禁線[OⅢ](
=500.7 nm)譜線的FWHM(譜線強度極大值的一半所對應的全寬)的比值來劃分賽弗特星系。
對於賽弗特Ⅰ型,FWHM(
)/FWHM[OⅢ]≈1。
對於賽弗特Ⅱ型,FWHM(
/FWHM[OⅢ]≈o.1。
此外,單獨根據[OⅢ](
=500.7 nm)譜線的FWHM也可以區分兩個次型的賽弗特星系,即
對於賽弗特Ⅰ型,FWHM(
=500.7 nm)≈370 km/s。
對於賽弗特Ⅱ型,FWHM(
=500.7nm)≈500km/s。
在光變方面賽弗特Ⅰ型一般都有光變,光變的時標從幾周到幾個月;而賽弗特Ⅱ型一般沒有光變。
偏振度方面,賽弗特Ⅰ型的偏振度要高,達到1%~8%;而賽弗特Ⅱ型的偏振度只有1%~4%。

更多

20世紀80年代,有的天文學家在仔細研究賽弗特星系時把它分成更多的次型。例如根據譜線的相對強度,若所有的譜線輪廓都清楚的是賽弗特1.5型;若HI的發射線中
相對弱但出現
的是賽弗特1.8型;而
幾乎看不出的是賽弗特1.9型等。

賽弗特星系的電磁譜

組成

賽弗特星系的光譜是由連續譜疊加發射線組成。發射線的組成與類星體非常相似,有許多高激發態的禁線,例如[FeX](
637.4 nm),激發電勢為234 eV;[FeⅪ](
789.2 nm),激發電勢為262 eV;[FeXⅣ](
530.3 nm),激發電勢為361 eV。
賽弗特星系光譜中的巴耳末線
之間的強度比有反常的陡降,紅端的
比預計的強度要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由於碰撞激發或輻射激發,或者巴耳末線的自吸收,使得氫原子的能態分布出現反常。第二,光譜整個被紅化,這意味著能量被塵埃大量吸收,然後在偏紅波段再輻射。目前觀測已證明,賽弗特星系大多都是很強的紅外源。這說明賽弗特星系核的附近有大量的塵埃使核的亮度減弱。
賽弗特星系的連續譜明顯地偏離通常由恆星組成的星系核光譜,呈現為熱譜和非熱譜的混合譜。賽佛特I星系的連續譜大都是冪律譜,而賽弗特Ⅱ星系的連續譜常混有恆星的光譜以及由塵埃造成的紅化。一般認為熱輻射和非熱輻射結合的輻射機制有三種情況:(1)相對論性電子的同步輻射;(2)恆星的光球輻射;(3)塵埃的紅外輻射。

突出特徵

賽弗特星系連續譜的突出特徵是具有很強的紅外輻射(從近紅外到大於100
的遠紅外),在紅外波段的輻射還表現出光變現象和偏振現象。IRAS衛星發現的大部分紅外源被驗證是新的賽弗特星系。
賽弗特星系連續譜的紫外波段呈現為非熱譜,只是譜指數小些。這類星系的X射線輻射普遍很強,同強紅外輻射一樣,這也是這類星系的一個重要物理特徵。賽弗特星系的X射線光度為
erg/s。此外,X射線輻射具有光變特徵,光變時標從幾分鐘到數十天,光變幅度可以成倍地變化。許多賽弗特星系的X射線譜(包括軟X射線)可以用單一的譜指數去擬合。X射線的輻射與其他波段的輻射存在著相關性,特別是光學波段和紅外輻射有明顯的相關性。有的科學家分析出X射線與
[OⅢ](
500.7 nm)甚至與21 cm射電譜線之間也存在著聯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