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
實施
1934年,為了走出那場著名的“
大蕭條”,在國內白銀利益集團的遊說和壓力下,不顧國內外經濟學界、中國金融界乃至美國在華企業界的普遍反對,美國
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政府實施《購銀法案》(The Silver Purchase Act)。
1934年5月22日,國會通過羅斯福總統提議的《購銀法案》,6月19日總統簽字後生效。財政部依據這項法案,開始在國內收購白銀直到1961年底為止,1963年才廢止這項法案。
背景
國際銀價從19世紀末長跌大幅下跌:到了1928年時,每盎司才58美分;1930年因為大蕭條的影響,才值38美分;1932年底和1933年初更慘,只剩25美分。美國從1873年起改行
金本位,為什麼還這麼在意銀價下跌呢?主因是有7個產銀州(猶他、愛達華、亞利桑那、蒙大拿、內華達、科羅拉多、新墨西哥),由於國際銀價大跌,銀礦業的收入大跌。雖然這7州人口數的總和,還比不上新澤西州;這7州的銀礦業人口,在1929年還不到3千人;但這7個州在國會占1/3的席位,結合起來的力量不容忽視。
但這兩項因素,還不足以逼迫總統提出購銀法案。或許第三個因素更重要,因為牽涉到廣大的農民選票。1929年10月底紐約股市大崩盤後,美國經濟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蕭條。隨著物價的下跌,農業部門的所得跟著大幅下滑,農民的生計困難。1933年國會通過「農業救濟法案」(Farm Relief Bill),協助解決農業部門的困難。他們提出兩全其美的辦法:如果國會能通過購銀法案,一方面把白銀價格拉高好幾倍,二方面讓白銀再度具有貨幣功能,對蕭條的經濟注入新血,把物價全面拉升,也把農業部門救起來。
效果
7年間的物價上升14%,批發物價上升32%,農產價格上升79%。簡言之,1934年的購銀法案,是把美國白銀礦業集團從大蕭條救出來的重要英雄:白銀的年產量,從1934年的3.3千萬盎司,增到1940年的7千萬,其他的礦業(銅、鉛、鋅)也跟著受惠,就業人數大幅增加,貨幣供給量提升,效果非常顯著,但對整體經濟而言僅起到短期有限的作用。
影響
在《購銀法案》引爆的這一系列巨變中,中國毫無疑問是最悲慘的輸家。 由於從明朝張居正以來中國一直實施銀本位,此舉等於是強行成倍提高了中國貨幣匯率。結果,美國政府的高價大規模收購吸引中國白銀迅猛外流,貨幣供給急劇緊縮,出口因貨幣被動升值而銳減,中國陷入全面通貨緊縮,農村和農業受創尤重,工商企業大面積破產,財政金融體系崩潰,在徵收白銀出口稅等措施均不見成效之後,當時的國民政府被迫於1935年11月實行
法幣政策。
中國自1934年7月至10月中旬,白銀流出即達2億元以上,“工商凋敝,百業不振,國際收支大蒙不利,國民經濟日漸萎敗,種種不良狀況紛然並起。不採取有效措施,則國內現銀存底,必有外流罄盡之虞,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在上年頒布“白銀出口增稅實施令”之後,決定“自本月4日宣布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所發鈔券為國家法幣,所有完糧納稅及一切公私款項之收付,概以法幣為限”。至此舊有銀本位制度被不兌現紙幣流通制度所替代。白銀在法律上已不再作為流通貨幣,銀幣、廠條、生銀、銀錠、銀塊、及其它銀類開始退出中國貨幣流通領域。 可以這樣說,以民國帆船系列的銀元,是自清末後,最後一批國內鑄造的法定銀元系列。
美國白銀論者聲稱,提高銀價將增強中國購買力,維持原有銀價等於是強迫中國以荒謬的高價進口美國貨物,是剝削中國;當時美國最知名神父、白銀投機大玩家查爾斯?庫格林據此呼籲:“我的上帝!我們正在做將使印度、中國和日本蹂躪白色人種的那些事,因為白色人種已經通過欺詐和陰謀將他們置於經濟枷鎖之中!”《購銀法案》引發的中國各行各業和家庭破產浪潮對這種貌似“悲天憫人”的論調構成了尖銳的諷刺。
那么,美國從中受益了嗎?也沒有!小小的美國白銀利益集團和花旗銀行等少數深深捲入白銀投機的美國金融機構一度受益頗豐,但美國財政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倘若用其他方式為白銀產業勞動者創造就業機會,代價要小得多。實體經濟部門的在華美資企業也陷入全面蕭條,而美資企業高管和在華外交官們普遍將這種局面歸咎於美國的白銀政策。即使美國白銀集團的受益也只是暫時的,這個貪婪而短視的集團企圖借提高銀價為美國商品開闢中國市場,並增加白銀的使用,結果卻是摧毀了中國的長期進口能力,逼迫中國這個最大的用銀國廢除了延續將近400年的銀本位制度。
中國和美國都是《購銀法案》危機的輸家,日本軍國主義者是惟一的贏家。不僅高興地看到美國大大削弱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力量,動搖了其財政金融基礎,看到白銀危機在中國社會激起了強烈的反美思潮,即使一貫被視為“親美”的群體也不例外,從而削弱了美國自己的東亞外交戰略,而且從白銀走私中獲利豐厚。雖然當時日本正在遠東日益咄咄逼人地挑戰美、英利益,美國客觀上需要中國幫助他們對抗日本的挑戰,但正如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於1934年11月26日對羅斯福所說的那樣,由於緊縮中國的經濟“美國正在做可能幫助日本的一切”。
《 購銀法案》實為美國為轉嫁國內經濟危機,操縱國際白銀市場,爭奪對使用銀本位幣制國家之貨幣控制權,減輕銀價下跌對國內銀礦壓力之手段,實行包括“銀購入法”,“購銀法案”,“白銀國有令”等在內的一系白銀管理政策,採取禁止白銀出口及將白銀收歸國有等措施,令世界銀價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