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的課程研究:原理方法與套用

質的課程研究:原理方法與套用

《質的課程研究:原理方法與套用》是2006年4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清。

該書選取兩個視角,即從理論探討和實際套用兩個側面展開研究,在嘗試回答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的同時,還有所側重地對幾項套用性研究案例進行分析,作為對理論研究的實際檢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的課程研究:原理方法與套用
  • 作者:黃清
  • 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
  • 頁數:267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6133389
  • 主編:李方
內容簡介,教材目錄,

內容簡介

《質的課程研究:原理方法與套用》得到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南師範大學現代教育研究與開發中心”的支持和資助。該叢書主編李方系全國課程組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課程與教學組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湛江師範學院特聘教授、教育科學院院長、華南師範大學現代教育研究與開發中心兼職教授。本冊為《質的課程研究——原理方法與套用》。

教材目錄

導論
一、質的研究概念及其辨析
二、質的研究的方法論特徵
三、課程領域引入質的研究的價值
四、本研究的緣起、問題與構想
第一章 質的課程研究之歷史透視
第一節 教育領域兩大研究傳統的演化與質的研究的興起
一、由經驗主義傳統到實證主義研究範式的演進
二、從理性主義傳統到解釋主義研究範式的嬗變
第二節 質的課程研究之歷史發展
一、傳統期(20世紀60年代以前)
二、轉換期(20世紀60年代)
三、發展期(20世紀70年代)
四、繁榮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第二章 質的課程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哲學基礎
一、現象學(phenomenology)
二、解釋學(hermeneutics)
三、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aism)
第二節 人類學基礎
一、民族志(ethnography)研究
二、認知人類學(recognizeethnology)
第三節 社會學基礎
一、符號互動論(symbolicinteractionism)
二、常人方法學(ethnomethodology)
三、生活史研究(profilestudies)
第四節 語言學基礎
第五節 課程論基礎
一、人本主義課程論
二、建構主義課程論
三、批判課程論
第三章 質的課程研究規範與原則
第一節 研究規範
一、規範釋義
二、研究規範的演化與特徵
三、質的課程研究規範剖析
第二節 方法論原則
一、崇尚自然主義
二、注重整體探究
三、採用主位研究
四、關注互動過程
五、運用歸納分析
六、主張多元理解
七、承認價值關聯
第四章 質的課程研究要素與關係
第一節 基本要素
一、研究主體
二、研究客體
三、研究場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關係
一、研究者個人因素對課程研究的影響
二、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對課程研究的影響
三、研究者與研究場景之間的關係對課程研究的影響
四、研究者與研究方法之間的關係對課程研究的影響
第三節 關係特性
一、反思性
二、合一性
三、倫理性
第五章 質的課程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設計的特點
二、研究設計的要素
三、研究設計的模式
四、研究設計的內容
第二節 研究實施
一、研究對象的取樣
二、研究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三、研究結論的檢驗
第六章 質的課程研究中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 課程理論建構的傳統方式與思維局限
一、目的一手段範式
二、概念一實證範式
第二節 質的課程研究對理論及其建構的獨到見解
第三節 質的課程研究中理論建構的獨特方法——紮根理論
一、紮根理論釋義
二、紮根理論的方法論特點
三、紮根理論方法在課程研究中的運用
第七章 質的課程研究成果與表達
第一節 研究成果的特點與分類
一、研究成果的特點
二、研究成果的分類
第二節 研究成果的表達
一、研究成果表達的意義
二、研究成果表達的方式
第八章 質的課程研究之套用
第一節 課程開發研究
一、研究課題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對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內容及過程
六、案例分析
第二節 課程實施研究
一、研究課題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對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內容
六、案例分析
第三節 課程評價研究
一、研究課題
二、研究對象
三、研究背景
四、研究內容
五、案例分析
第四節 課程行動研究
一、研究案例
二、案例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