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樂府得大垂手

此詩是蕭綱一首詠舞的詩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賦樂府得大垂手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蕭綱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垂手忽苕苕,飛燕掌中嬌。
羅衣恣風引,輕帶任情搖。
詎似長沙地,促舞不回腰。

作品賞析

大垂手、小垂手:古舞名,又為樂府雜曲歌辭名。宋 郭茂倩 題解:“《樂府解題》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所謂“大垂手”,雙手下垂僅隨身而動,獨顯窈窕身段舞動之美,以“羅衫”、“輕帶”之“引”與“搖”,表現舞者含情脈脈之態。“小垂手”即手小有所動,“廣袖拂紅塵”,以微動之手拂動長袖而生風。也“折腰”,也“頓足”,但不失溫婉嫻靜之美。
這也是一首以舞蹈為吟詠內容的詩歌,所描寫的是女子翩翩起舞的姿態之美, 詩中所描寫的大垂手是當時的一種舞蹈,同矯健剛勁的健舞相對的~種軟舞,一般 動作優美而柔婉,舞蹈的節奏比較舒緩。因此蕭綱在描寫中抓住了軟舞大垂手的主 要特點,並不刻板地描寫舞蹈的基本動作,而是利用一些細微的細節去表現舞女的 輕盈和柔美,以“垂手忽迢迢”來寫動作的急緩,這種節奏的帶入,使得文字描寫頓 時有了現場感。而“羅衣姿風引,輕帶任情搖”兩句,則是借舞蹈過程中衣帶隨而所 動的小細節,來寫舞女翩翩起舞的曼妙身姿,手法非常巧妙。
詩中運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趙飛燕體輕善舞的典故,一個是西漢長沙定王劉發因嫌自己地小國狹,在景帝面前故意舉手舞蹈,因而益封的典故。作者並不是簡單的搬用這兩個典故,而是加以剪裁改造,自然而然地將兩個典故融合在一起,並融入全詩的意境當中去。即歌姬們翩翩起舞,美麗動人,哪裡會像長沙王那樣因嫌地小國狹,連迴旋彎身的餘地都沒有呢?典故在詩中的運用可謂是非常自然、巧妙。

作者簡介

梁簡文帝蕭綱(503年―551年),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同母弟,母貴嬪丁令光,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文學家。由於長兄蕭統早死,蕭綱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年)為侯景所害。蕭綱因其創作風格,形成“宮體”詩的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