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弱小不幸而高尚偉大的悲慘女子,是張祜懷古詠史詩的重要內容。《賦昭君冢》就是這種題材中比較典型的一首詩,此詩吟詠王昭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賦昭君冢
- 創作年代:中唐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張祜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信息
【名稱】《賦昭君冢》
【年代】中唐
【作者】張祜
作品原文
賦昭君冢
萬里關山冢,明妃舊死心。
恨為秋色晚,愁結暮雲陰。
夜切胡風起,天高漢月臨。
已知無玉貌,何事送黃金。
作品鑑賞
明艷照人的王昭君個性高潔,不肯以千金賄賂畫師毛延壽,遠嫁燕支塞外,金玉之質埋沒在茫茫的胡沙之中,死後只留下一座青冢。“明妃舊死心”高度讚頌了昭君為國犧牲的高尚情操,“天高漢月臨”還有對故里無盡的思念和對國家忠貞不二的決心。可惜昭君是不幸的,只能湮沒在胡沙中,“已知無玉貌,何事送千金”一陣悽愴之感噴湧出來。詩人從昭君身上看到千古失意文人的命運,抑鬱不住無盡的悲慨。昭君的心聲就是千千萬萬受壓抑文人的心聲。此詩從一定的側面展現了唐代失意文人的不幸命運及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
作者簡介
張祜(782?—852?),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出生於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人稱“張公子”。初寓姑蘇。元和、長慶間,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擔任天平節度使後,上表推薦,但被元稹排擠,失意後客淮南。因喜愛丹陽曲阿,故在此築室,隱居而終。其詩長於宮詞、山水、邊塞,題材相當豐富。詩風平易近人,流轉自然,有隱逸之氣。《全唐詩》存其詩二卷,共三百四十九首。有《張處士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