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賜封制度
- 外文名:encomienda system
- 實施者:西班牙殖民者
- 實施地點:菲律賓,拉丁美洲
受封職責,演變過程,賜封種類,負面影響,
受封職責
封君被賜予徵稅權力後,須負責維持賜封地內的和平秩序,保護人民並在發生災害時給以援助,協助基督教會進行傳教工作等,但實際上這些任務常被封君置諸腦後。
演變過程
西班牙侵占菲律賓後,把從15世紀末已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屬地陸續實施的賜封制度推廣到菲律賓,由黎牙實比於1563年在宿務分發第一批賜封地。由於大多數封君忽視協助教會工作及其他原因,西班牙傳教士對賜封制十分不滿。以薩拉薩爾主教為代表,對賜封制的弊害進行了揭發和控訴。他們憤怒地提出,賜封制已經使西班牙人在菲律賓蒙受恥辱,並且為居民所憤恨。殖民當局被迫採取一些補救的措施。1595年,馬尼拉最高法院重申貢賦應以實物和貨幣繳納,其中實物部分套用本地出產的物品。1604年,西班牙駐菲總督又規定:貢賦10里爾中,4里爾應繳實物(包括家禽1隻),6里爾應交現金。禁止封君強征居民開礦及服役。儘管有這些規定,賜封制的弊害仍未能消除。17世紀後半期,賜封制已開始衰落。1721年 9月,西班牙王室下令,此後如遇私人賜封地出缺時,應收歸王室,不再分授私人。私人賜封地總戶數逐步下降,從1665年的61260戶降至1700年的41205戶,到1750年只剩下2萬戶左右。19世紀初葉,菲律賓賜封制完全廢止,不復存在。
賜封種類
賜封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海港及大城鎮等人口稠密地區,由殖民當局直接掌管,稱為王家賜封地;另一類是由菲總督分別授予的私人賜封地。到1591年,全菲賜封地共有 267處,其中王家賜封地31處,私人賜封地 236處,共有應繳貢賦的居民667612人。
負面影響
封君們為了迅速致富,就濫用權力,對賜封地內納稅戶(每份賜封地內一般有300~500戶)加重盤剝。根據西班牙殖民當局的規定,賦稅是用實物或貨幣交納的,但封君們無視法令,強制菲律賓人服徭役,替封君建築房屋、伐木、開礦、輾米、運輸等,不給予任何報酬。封君對菲律賓人交來的實物,故意低估價格,有時則刁難交稅人,指定須索當地並不出產的物品,因此每個納稅戶一年中實際交納稅款常常達到15~30里爾,遠比規定稅額(初時是 8里爾,後來增加為10里爾)為重。菲律賓原來村社組織(巴朗圭)里的首領(達圖)及其長子,按西班牙當局規定是免納賦稅的,但要幫助封君收稅,實際上他們成為封君盤剝的對象。如果徵收稅款達不到要求,他們就要用自己的財產來補償。有時首領被封君嚴刑拷打,搶去財物,走投無路,被迫自殺。封君只求增加稅款,不擇手段,違反法令規定強制老人及幼童一律交稅,在交稅人死亡後還要家屬代為負擔,以致菲律賓人不敢結婚,甚至殺嬰以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