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莊村,是保定市徐水區瀑河鄉一個行政村,人口2400餘人,住戶850餘戶,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區北部,徐水區域的西北角,處於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交匯的丘陵地帶,東臨瀑河水庫,南與向陽村交界,西與太行山(易縣)交界,北與屯裡村交界。距徐水城區25公里,保定城區24公里。
賈莊村被瀑河水庫環繞,村東南西北設有防洪生態大壩。大壩兩側種有多種樹木,曾經是村民夏季乘涼的好去處。從整體區域來看,依山傍水,風景優美,但由於近幾年北方降水的減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導致村民種植農作物由原來兩年三熟變為現在的一年一熟。
隨著雄安新區上遊河道整治、環水庫生態林項目的實施和2018年的易水湖與瀑水庫連通工程試水通及南水北調經瀑河水庫補水白洋淀工程的實施,瀑河水庫常態化蓄水工程也被當地政府提上日程。相信過不了多久,又將重現依山傍水的自然優美畫面。
歷史沿革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小興州賈姓移民定居該地,漸成村落後,取名賈莊,屬易州孤山社。
清雍正11年(1733)屬易州德山社(原孤山社);
民國23年(1934)屬易縣第二區,曾用村名,南賈莊;
民國30年(1941)5月,劃入徐水縣;
民國37年(1948)屬第二區樊村;
1953年建立賈莊鄉;
1958年屬大王店公社;
1961年屬瀑河公社;
1984年至今屬瀑河鄉。
地理環境
賈莊村位於 39° 8'2.24"北,115°26'33.27"東,面積約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四季鮮明,周邊自然風景優美,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 3℃,年平均降水575mm,年平均氣溫11.9℃,年無霜期平均184天,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年日照時數平均2744.9小時。
風情文化
廟會:農曆正月初八
集市:農曆逢五、十
學校:賈莊國小
方言:冀魯官話保唐片定霸小片
主食習慣:烙餅、米飯、麵條、饅頭等
民間組織:高蹺會、南樂會、賈莊徒步大隊
周邊風景:瀑河水庫、環庫生態林、塔(兒)燈、唐澍烈士陵園等
周邊山脈:龍棲山、長龍山、臥虎山、釜山(鍋頂山)等
主要農作物:玉米、小麥等
當地春節習俗
塔(兒)燈
塔燈(本地方言習慣加“兒”字),顧名思義,就是用燈組成塔的形狀。據老人相傳,本村古代有座寺廟,寺廟裡有一個非常高的塔,後來年久失修倒塌了。舊社會時期,村里人為了紀念這座塔,在寺廟後面的半山腰用煤油燈組成了一個塔,每逢過年都會點亮。新社會來了,村里通電了,村里人又將塔燈移到了山頂,換成了電燈泡,五顏六色,非常漂亮。村里還像以前一樣,保留著過年前後數十天,點亮塔兒燈的習俗。
臘八節
俗稱臘八兒。民間有“吃罷臘八飯,開始把年辦”的俗語。臘八粥象徵五穀豐登,還有人在樹上塗臘八粥,並祈禱說:大樹小樹吃臘八,來年多結大疙瘩。
祭灶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家家戶戶擺設灶糖,送老灶爺上天,並讓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來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請回灶爺,“臘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來。”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洗衣服,並開始籌備過年物品,採購年貨。
除夕
大年三十上午上墳,請過世的先人們一起過年。貼春聯、貼窗花、貼鬥神、掛紅燈籠等。
晚上全家團聚守歲,又稱“熬福”,睡得越晚,來年越有福”。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
春節
初一早上吃餃子,中午擺家宴。一天中不許鬥嘴,不得摔碎碗盤,摔碎了,要馬上說“歲歲平安。”以兆來年萬事如意,合家歡樂。鄰人見面,互說吉利話。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為孩子發壓歲錢。
如果家裡有長輩去世,大年初一就會有很多忌諱。例如,家裡人不能出門,不能拜年,不能貼對聯,省略掉很多過年的習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過了初二,附近各村的花會,都是串村互相拜年。常見的花會有:高蹺會、音樂會、小車會、獅子會,龍燈會、少林會等。
烤百病
烤百病即烤柏樹枝。是指在正月十六晚上的時候會好多人聚在一起烤柏樹枝,也可以把家裡的掃把扔進去一起烤。烤的時候要烤遍全身,這樣就能百病不生。烤百病就是取烤柏病的諧音,據說在正月十六這天烤了柏病就會一年身體健健康康。
龍頭節
民間流傳著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民諺。傳說二月二是主管降雨的龍王露頭的日子,人們企盼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便在這天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婦女在這天不能做針線活,以免扎傷龍眼。在二月二來臨之前用秫秸皮紮成小雞的形狀,在二月初一晚上插在自家的門窗上面。取雞吃毒蟲之意,借秫秸皮的小雞來驅逐毒蟲。要插到二月二晚上再取下來。據說這樣一年家裡都不會有蠍子,蟑螂等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