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莊村(山西省鄉寧縣關王廟鄉下轄村)

賈莊村(山西省鄉寧縣關王廟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王廟鄉賈莊村委坐落於雲頭山腳下,屬石山森林區。鄉襄線和關安公路穿村而過,全村轄六個自然村(賈莊、店上、西溝、洞上、南山、核桃園),有213戶,929人。轄區總面積2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806畝。村民主要依靠種植、做小生意、打零工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賈莊村
  • 面積:28平方公里
  • 人口:929人
  • 耕地:1806畝
村莊概況,歷史,環境,古建遺址,周圍建築,特色建築,文人墨客,

村莊概況

村牆壁村牆壁
呂梁山脈南段的雲頭山下,坐落著一座千年古村賈莊村。賈莊村位於鄉寧縣關王廟鄉政府所在地。村子坐北向南以山而建,上高下低為長方形的村子。賈莊村有近500口人,現卻無一賈姓。

歷史

據《姓氏考略》等所載,公元前678年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滅賈國(今襄汾西南),賈國亡後,其後裔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就是賈氏,賈莊就是在當時流亡到山區的賈國後人建立的村莊。史料記載晉國晉景公時遷都在山西故絳(今山西省襄汾縣趙康村東側的趙康古城遺址),當時最有名望的趙家人趙盾(傑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定居此地,《趙氏孤兒》記載趙盾死後,景公下令誅滅趙氏一門三百六十多人,孤兒趙武為趙盾之孫。就曾在關王廟太兒凹、三公村一帶躲藏。至於趙家何時入駐賈莊村,賈姓人去往何處,現無從考證(相關學者一直在蒐集相關史料)。根據村遺留文物古蹟與賈莊上村古槐、祖墳里的千年古柏樹、古橡樹等論證賈莊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石台階石台階

環境

賈莊村處在高山林茂,四面環山,藏風聚氣的小盆地中。坐北向南,陽光充足,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北靠高聳入雲的雲頭山,海拔2000多米,像一條巨龍巍然屹立,林密葉茂,多姿多態。南臨南山,也像一條長龍環抱村前與雲頭山遙相互應。左邊是關王廟鄉政府所在地的關山嶺,右邊是一座即像饃頭又像圓鼓的鼓山,山上蒼松茂密,景色迷人。村前有一條自東北向西南流的小河環村流過。過去村子上中下有三棵千年古槐,枝大葉茂,濃密蓋村,其中村上最大的那顆古槐,樹粗要8個人合圍才能抱住,每顆都有上千年的歷史。直到1967年被伐。

古建遺址

賈莊村千百年來被世人稱為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村子周邊有兩廟一寺古建遺址。
賈莊村東一公里的嶺上建有規模宏大的關老爺廟也叫關王廟(今鄉政府所在地)。據歷史傳說三國關羽率兵北戰,紮寨此地,關羽為人仗義,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明朝時期這裡老百姓為紀念這位關公神,所以在此修建了關老爺廟。關老爺廟坐北向南,北面是關老爺大殿叫北殿,殿內刻有三米高的神像,兩邊是周倉、關平兩位大將,手握九十和一百二十斤重的兩把老爺刀。大殿前為上院,下九級石條台階為下院,南面是戲台,東西兩邊是磚瓦樓房。千百年來,賈莊村的祖輩們和關王廟周圍十里八村的百姓,每年九月十三都在廟裡請戲班唱戲,趕廟會,在北殿燒香,磕頭,祭典關老爺。每年正月十五全鄉人在這裡敲著打鼓,吹嗩吶,扭秧歌,耍獅子,踩高蹺,放煙火鬧熱鬧。解放後關老爺廟被設為關王廟學校,六十年代重修七年制學校,關老爺神像搬掉,大殿戲台拆除,興修了校舍。從此關老爺廟就不存在了。
關老爺廟遺址關老爺廟遺址

周圍建築

賈莊村西面的鼓山,由於風景獨特,一山獨秀,山腰有古寺院一座。過去賈莊祖先原計畫在山頂上修建寺院。據傳說,人們白天把修寺院的磚木料運上在山頂過一夜,第二天木料就不見了,經找尋木料被移到鼓山西面的山坡崖下,幾次都是這樣。後來,人們覺到是寺院神像把建築地址選在此地,不願意在山上住,後來人們依照神的意願把寺院建在山崖低下,寺院依崖而建三個石窯洞,有觀音菩薩和文朱菩薩神像,兩邊是石砌小廈,門前有一個小山門.院內有口小井供寺院人用水。當時有兩個僧人卷長頭髮髻,看守寺院供奉菩薩神像。過去各村的善男善女常去寺院燒香拜佛求子求財,乞求平安富貴。解放後由於無人管理,此廟院也被毀掉了。
賈莊村北的雲頭山上,有明朝時期修建的龍王廟,因廟宇大殿四周樑柱都是用石頭造出的柱子,所以叫角柱嶺廟。廟內供奉的龍王爺神像,龍王爺是管天氣氣候變化和山水旱澇,風暴災害的神。每年二月二日是龍王抬頭節,每逢這個節日全村就殺豬宰羊,敲鑼打鼓上山到龍王廟祭典龍王爺。在龍王爺的庇護下人們過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安居樂業的農耕生活。
保存完好的古院保存完好的古院

特色建築

賈莊村現存晉南特色青石砌民居古建院落十座。這些古院總的特點為長方形四合院,每座院大門上都有木雕閃檐。院落北高南低依山而建,北面為上房是青石面石窯洞,青石用人工砌各種條紋面,有的配有青石雕刻圖案。南面大都為二層,下部用石頭卷的窯稱地窯,上部磚木結構的瓦房,叫南廈。東西兩邊是廂房,有的是磚瓦房,有的是小石窯。院大門都在東邊或西邊。全村道路清一色石頭鋪,磨得油光發亮,十座古院院院相連,雨天跑遍全村基本腳不沾泥。分別是:
老院老院
(1)(老院)地處上村的中間,這座院是全村最早的院,所以叫老院。院內北有四間磚窯,東西是平房,南是四間南廈,房東邊是石洞大門,院子比較小,北窯頂上有用磚瓦建築的五間樓房,叫北廈。北廈門前有軟門,後有小門,北廈大廳寬大像個小禮堂。北廈歷代是全村人公共活動娛樂場所,也是全村趙家的祭祀堂。每年正月初一,全村人都在祖先牌下,燒香供品,祭祀祖先。正月村裡的人鬧熱鬧,唱戲等各種文化活動都在這裡舉行,成為全村文化活動中心
(2)(東院)在老院的東面,所以叫東院。東院比老院大,北面是三間石窯,東西兩邊各三間瓦房,南面是三間大瓦房,叫南廈。大門開往西面,目前保護比較完整。
東院東院
(3)(西院)在老院的西邊,離老院較遠,古人在西院選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為了避開潮濕,通暢水路,古人先在西院下建立了一條長400米,寬2米,高2米的石砌通道,通道上方建有六間青石面地窯,地窯上2層閣樓為西院南廈。西院很大,南北較長。北面有三間石窯,有兩米寬的台階,東西兩邊是磚瓦房,南邊的南廈已不存在。由於院子大,過去村里人都在這搭台喝戲。
西院西院
(4)(圓門院)在全村的中間。此院東面有一個磚做的圓門,園門外有裝飾豪華的木雕檐,門內有幾根紅圓木柱定著上檐頂,圓門有一個十幾米長的巷道,然後在進入院內大門,所以叫圓門院。北三間磚窯寬大修建比較工細,是圓窗子,東西兩邊是平房,南面是五間大南廈。據說,此院祖先明朝有一位進士官叫趙德修,有官品位,所以他家才能修圓門。出圓門上通東院,下通書房院全是砂石台階,現保存完好。
園門院園門院
(5)(書房院)在圓門院的下方的書房院,過去的私塾,專門供村子裡孩子學習的地方。賈莊村先人們很早就有教書育人、文化先行的教育理念,以至於才有“上了賈莊坡秀才比羊多”的說法。此院已經毀環,現只有北面兩間舊窯洞。據說,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十九軍部駐紮在這裡,軍長叫楊當元。日軍飛機為消滅十九軍在村里投了兩顆炸彈,其中一顆就在書房院,把整個院子炸毀,現在窯壁上還留著幾個炸彈片的彈痕。
(6)(古前院)在書房院的東面。門上刻有古前院三個字,所以叫古前院。此院北面三間石窯,東西各兩間小窯,南面是三間平房。
古前院古前院
(7)(前廳院)位於賈莊下半村,院門開東面,院內有南大廈,東西平房,北有一個門通後院。南廈有閃檐走廊,前廳有四個4米高的石角柱,上有雕刻的花鳥禽獸,龍鳳呈祥,金邊牌匾非常豪華,顯示出主人祖尊富貴發達。
(8)(後院)和前院相通,石洞小門兩邊有一對石獅子。回到院內北有三間石窯,東西兩邊各有兩間小石窯,南面門通前院上有豪華木雕牌匾“濟有萬仞”幾個大字,北上院牆上有青石供祖石雕神窯,祖位下擺有磨得油光的長方形青石雕字桌面,桌面下八稜柱托舉有雕刻走獸圖案的石鼓。兩邊有雕刻精美的八稜柱石坐凳。下院三面青磚鋪走廊條形砂石攬邊。
後院後院
(9)(善樂院)此院有四個院子相連,有(大門院),(耕土院),(慶裕院),(後牛院)四個院子。善樂院門樓高大,上有門閣牌匾,弓形大門非常氣派,大門小院是過去管家看門的小院,院房頂有個閣樓,是過去護院看家的地方。小院西通耕土院,耕土院內建築宏偉,院內寬大,北面三間石窯,東西兩面兩間小石窯,南面五間磚木結構的大廈,門樓和南廈項都有花鳥禽獸圖案,門頂有金牌匾稠玄目耀眼。此院是四面方正上頂如斗口,也叫斗子院。院子西北角有一道小門後通牛院。牛院是過去養牛羊的院子。大門小院西南角有一磚小弓門,進出後是一個四合院,此院叫慶裕院。小院四面都是磚瓦房,院內古香古色歷代都出文人,是書香門第之家,彰顯出文化文明之風。
善樂院善樂院
(10)(勤儉院)此院解放前後設過新民學院,所以又叫新書院。因而保存比較完好。院落北面青石做的三間大窯洞,東西兩面是廂房,南面地下有五間地窯,窯頂修五間磚瓦結構的大廈叫南廈,門是木做的五扇大軟門,室內寬大,也像一個小禮堂。
勤儉院勤儉院
賈莊村過去被稱為鄉寧出南門第一富貴發達村。村裡的十座古建築居民院落,既有民族特色和歷史挖掘價值,又可作為旅遊觀光景點,但是多年來沒有被發現沒有被重視,所以沒有名聲無人知曉。隨著時代進程,這個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傳承更需要保護。

文人墨客

賈莊村曾出過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墨客
(1)明清時期賈莊村曾有兩個進士一個貢生和不少的秀才。賈莊村圓門院明清時有個叫趙德修是一位進士,在朝掌管兵權帶兵守關。因有進士官品所以住宅修築圓門。
(2)在文化大革命以前賈莊村的善樂院,三個院門上有三塊金匾,其中一塊上刻(進士門第),另一塊刻(花甲初度)。據此查證清朝光緒年間出過一名文進士,在(平陽府)任官,今有二百多年。
(3)在上村老院外面現存有兩個石墩子,叫旗桿窩,在清朝時期,村里出了一名(貢生官品)。貢生官相等於七品官,屬於在他門前立了一對旗桿,表示此人是有品位官員,現在人們把那個地方叫旗桿窩。
(4)除外明清時期還出過不少秀才,讀書人,教書先生。
賈莊村(山西省鄉寧縣關王廟鄉下轄村)
(5)據傳明清時期,賈莊村的前院和後院住著兩戶大財主,老大叫趙文達,老二叫趙寒修兄弟二人。他們兩家家業雄厚,有錢有糧,富貴興旺,名傳三江,方圓百里都知道他們的名氣。而他們是積德行善,濟富救民的高貴品質和名聲廣為流傳。前院的趙文達身後無孫,但他不求神拜佛求子孫,而是不惜錢財毫銀千兩光做善事為民造福,把關王廟嶺上從臨汾通往鄉寧的縣城古關道上,北從興馬店,南至後野頭前後二十多里的土路,用石板鋪修成馬車道,人行石道修至襄汾的高一村。他的善舉深得人心,也感動了上蒼,上蒼賜給他子孫,因而他有了後代。
後院的老二趙文修,也是得善並存,救濟災民。在荒災之年很多貧民百姓飢餓無糧,他就把自己的糧倉打開救濟百姓。在埋葬老人的節日裡,他殺豬宰羊做席擺菜千桌,舍飯三天,周圍十里八鄉的貧民百姓前來白吃宴席,每天千人來享。由於過事殺豬無數,據說事完後,打掃蔥皮裡面還有著兩頭殺死的豬沒發現。他們雖然加大業大,但他們也是從點滴做起的,平時積德行善,為民解憂的行為傳為歷史佳話。
古村石道古村石道
(6)在抗日戰爭相解放戰爭中,賈莊村人民奮勇直上積極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革命勝利作出了犧牲和貢獻。在八年抗戰中,閻錫山的第十九軍部隊駐紮在賈莊,日軍飛機轟炸村莊,有三名民眾被炸彈炸死,日本鬼子進村掃蕩,殺害了幾名民眾。村里民眾積極參加抗日,有不少青壯年參加解放軍,奔赴前線,保衛祖國,有不少人戰死在外面,有的人身負重傷。賈莊人民為革命勝利寫下了光輝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