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亮

賈東亮

賈東亮,河南商丘人,現任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八一農場場長,十七大和十八大黨代表。1998年,賈東亮作為一名副團職轉業軍官,主動放棄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來到肇慶廣寧縣的一片荒山辦起了生態農場。經過8年的艱苦努力,他創辦的八一生態農場從雜草叢生的黃泥坡變成了水果飄香、魚鴨歡唱、生豬滿圈的花果山、生態園。轉業幹部的安置是一項比較難的工作。賈東亮不在官場爭位置,而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比高低。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自己人生的坐標重新定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為部隊轉業復員幹部帶了個好頭。

2018年1月,榮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2019年7月26日,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東亮
  • 籍貫:河南商丘
  • 現任: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八一農場場長
  • 性別:男
從軍人到“莊主”,一個“莊主”的夢想,從軍人到農民轉變,巨大的考驗,綜合生產生態型農場,不僅僅是老闆,

從軍人到“莊主”

從軍人到“莊主”——全國勞模、復員軍人賈東亮
山腳下竹籬笆圍著兩間紅磚房,門後面藏著昏暗的廚房和臥室,沒有玻璃的窗戶只用塑膠膜擋雨。這似乎是一個普通農家簡陋的住宅,但是滿桌的軍功章和榮譽證書、木板床上
疊放整齊的被子、一台能上網的電腦,還有書架上許多關於科技、農業的書暗示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賈東亮,一個從英雄黃繼光的營隊里走出來的少校軍官和副團級幹部,放棄了留在部隊里繼續晉升的機會和舒適的城市生活,申請復員來到廣東省西北部的小山上,承包了200多畝土地創辦農場,一住就是近8年。他憑著自己的雙手和不懈的精神把荒山變成了生態農場,還帶領當地農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一個“莊主”的夢想

來廣寧前,賈東亮是空軍駐南海運輸隊的隊長,同時兼任珠海八一尋呼台台長。1998年初,35歲的賈東亮離開生活了18年的部隊,帶著10多萬元的復員經費來到曾經跑過運輸的廣東省廣寧縣黃盤村,表示自己要承包兩百多畝的荒山作農場。
當地幹部和村民都認為這個城市來的軍官很可笑,河南老家的親戚也覺得他原本在部隊機關當幹部挺有出息,突然成了農民,讓人看不起。但手持那份50年承包契約,賈東亮從未動搖。
對於農場,賈東亮有著特殊的感情。從小在河南商丘農村長大的他,總是會想起當農藝場場長的父親忙碌的身影,而童年記憶里那個幾千畝的果園,也孕育了他將來成為“莊主”的夢想。
有了自己的農場後,賈東亮把自己當作“新兵”嚴格操練。他帶著當地8個農民,開荒種樹、打草積肥、築壩養魚、餵豬養雞。每天4點鐘起床,晚上9點鐘收工。在部隊裏白白淨淨的他,變得又黑又壯。 為了農場,賈東亮8年沒有回武漢看過老婆孩子,只有過年時家人才會在農場團聚。妻子每次看到他渾身汗、滿身泥的樣子都會落淚,但是從來沒說過反對的話,而且每次參與農場勞動,尤其是剪枝方面,比一般工人幹得還出色。家人的支持成了賈東亮最大的精神動力。

從軍人到農民轉變

巨大的考驗

第一年年底,農場的首批產品蓮藕和雞可以上市了。賈東亮擔著兩籮筐蓮藕到黃盤村村口市場第一次做起了小販。沒有腳踏車也沒有凳子,賈東亮往村口地下一蹲,心情就開始沉重了。堂堂副團級軍官竟然在這裡和普通菜農一樣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甚至忍受一些當地菜農的百般刁難,他不知道自己“圖什麼”。
但想到那個“莊主”的夢想,想到“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銷自己”,他忍了下來。但語言障礙也是賈東亮“推銷自己”的一大難題。當地人一聽他帶河南口音的國語,就認為他是外地的二道販子,輕蔑地叫他“北佬”(意味北方來的人),產品也賣不出去。無奈之下,賈東亮只好請當地僱工在前面叫賣,自己拎著秤跟在後面一言不發。後來人們發現這個操著帶河南口音的國語的外地人賣的雞鴨確實好吃,就直接找上農場。現在,不用去叫賣,他再也不愁產品賣不出去了。
第二年,農場遭遇了巨大的考驗。1999年的初春,廣寧遭遇了罕見的寒冷天氣,一場霜凍洗劫了農場的果樹,魚塘和自來水管都結了冰。太陽一出來,冰融化了,魚塘里水面上都漂著死魚,香蕉樹都倒下了,鳳梨也變黑了。凍壞的鳳梨和香蕉只好5毛錢一斤賣掉,那一夜虧損達10幾萬元,復員老本全沒了。

綜合生產生態型農場

“一場霜凍把我凍醒了。”賈東亮說。也就是那一夜的霜凍,原本只知道一腔熱血埋頭苦幹的賈東亮意識到科學種植和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他開始考慮調整種植結構。
他勸說妻子取出家裡的所有存款,加上向親戚借錢和請戰友擔保從廣寧銀行的貸款,把180畝山林全部改種砂糖橘。從挖坑種樹,到鋤草除蟲,再到抹芽摘果全部親自上陣。到第三年年底,靠養殖業農場才開始有了利潤。
此外,賈東亮從書上學理論,找專家學技術,找老果農學竅門。廣寧各級黨委政府也經常通知他去參加各種培訓、講座。自從有了電腦和網路,賈東亮能夠及時了解新的信息,為擴大生產規模和銷售渠道奠定了技術基礎。7年過去了,賈東亮規劃中的綜合生產生態型農場已經逐漸成形。
賈東亮介紹說,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三個養豬場下面專門有通道將3千多頭豬的排泄物集中到沼氣池,沼氣成為農場的生活燃料,而沼氣渣則成為用來做2萬多株砂糖橘的肥料。
賈東亮表示,他計畫引進一條保鮮包裝的生產線,擴大廠房,還預備成立公司,重點作加工貿易。

不僅僅是老闆

賈東亮今年評上了全國勞模,去北京領獎回來他感覺到自己“和其他勞模相比,做得還很不夠”。他說,“作為一名軍人、一名黨員,我在實現自己理想的同時,也不會忘記回報社會。”
經過不斷學習,賈東亮現在不僅是農場的技術員和獸醫,也成了附近村民經常請教的“老師”。在他的指導下,10多公里外新橋自然村的一些村民也承包土地種起了砂糖橘。村民李乃河、梁作源等從賈東亮那裡學技術,現在他們也都辦起了養豬場,當起了老闆。
“八一農場”的名聲越叫越響。如今的賈東亮仍然穿著那套褪了色的軍裝,頂著烈日在農場裡勞作。有人說他已經功成名就了,但他說現在只是開了個頭,自己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事業有成的賈東亮沒有忘記鄉親們,通過實際行動幫扶和帶領附近農民致富。2005年10月,賈東亮把農場周邊有志於發展農業的14名退伍軍人黨員組織起來,成立八一生態農場創業黨支部,採取“幫、扶、帶”等方式,幫助附近村民發家致富。賈東亮說:“黨和人民給了我太多榮譽,我要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可以讓更多的人致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