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賈志剛(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志剛
  • 出生地:北京人
  • 出生日期:1954年4月12日
  • 畢業院校:北京廣播學院
簡介,主要發表論文,延伸拓展,

簡介

賈志剛:1954年4月12日出生,北京人,祖籍遼寧瀋陽。文學博士,198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獲文學碩士學位,導師阿甲、黃克保。1993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獲文學博士學位,導師沈達人。博士學位論文《論建國後整理改編傳統劇目的若干問題》被收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1983年至1985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擔任記者、編輯,1993年畢業留院至今,主要從事戲曲導表演理論、近代戲曲、戲曲社會學等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著作、論文200餘萬字,主要學術專著有《邁向現代的古老戲劇》、《戲曲體驗論》、《崑曲表演藝術論》(合著)、《中國近代戲曲史》(主編)、《當代戲曲導演論文集》(主編),合作完成學術專著《中國當代戲曲史》、《黃河文化叢書》、《中國戲曲表演史論》、《新時期文藝主潮論》等。
先後參加了全國藝術科學“八五”重點課題《中國當代戲曲史》、省級重點項目《黃河文化叢書·藝術卷》、部級課題《中國戲曲表演史論》、院級重點課題《新時期文藝主潮論》等重點章節的撰寫工作。擔任“十一五”國家重點選題、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國家重點課題《中國近代戲曲史》主編,國家重點課題《京劇藝術大典·表演導演典》主編,“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導演分支副主編。目前擔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當代崑曲導演藝術論》項目負責人。
同時擔任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曲藝學會理事。曾任教育部2010年重大攻關項目評審,第十一屆全國戲曲電視劇評審,第十六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戲曲電視劇評審,第四、五、六、七、八屆中國“金唱片”獎評審,第三屆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評審,以及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評劇藝術節等評審。
在從事戲曲理論研究的同時,還堅持文學創作。1986年以來,先後以歐陽散人的筆名出版和發表長篇小說五部,其中新派武俠小說四部,即《一劍情》、《猛龍狂蛟》、《天罡地煞劍》、《京都大俠》;歷史言情小說一部《呂布與貂蟬》,總計約三百萬字。1993年以來,作為編劇共完成8部長篇電視劇,其中12集電視連續劇《土地的呼喚》、24集電視連續劇《生命無罪》、20集電視連續劇《滴血玫瑰》(改編)、30集電視連續劇《川東遊擊隊》已先後在中央和省市電視台播出,參與修改的30集武俠電視連續劇《英雄無淚》和20集電視連續劇《任弼時》也已播出。目前已完成30集電視連續劇《頭牌》、30集電視連續劇《呂布與貂蟬》、20集電視劇《燕都四怪》等。
賈志剛

主要發表論文

曲劇《駱駝祥子》:大氣恢弘 經典再現 《中國文化報》2013年6月11日
近代戲曲關鍵問題的思考 《民族藝術研究》2012年第1期
張庚與中國近代戲曲史 《戲劇叢刊》2012年第1期
論戲曲本體——兼論楊小青導演藝術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李玉茹的傳情寫意 戲曲藝術2011年第1期
一鍋亂燉風味誘人——評《新暗戀桃花源》《中國藝術報》2011年7月13日
論戲曲表演文學 《中國戲劇》2010年第1期
物之神,己之神?——論尚長榮表演特徵及其他 《藝術百家》2009年第2期
為詩化原則而守節 《東方藝術》2009年第S2期
恪守京劇本體守望藝術精神——京劇《北風緊》眾人談 《中國戲劇》2009年第4期
梅蘭芳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人民 《中國文化報》2009年2月13日
創新路上的艱難跋涉 《中國文化報》2008年11月15日
論阿甲的戲曲理論成就 《戲曲藝術》2008年第1期
戲曲用景的兩大發現 《中國戲劇》2008年第9期
論阿甲的戲曲理論成就 《戲曲藝術》2008年第1期
當代藝術視野中的袁慧琴 《中國戲劇》2008年第2期
時代呼喚詩化原則的回歸 《福建藝術》2008年第5期,《中國文化報》2008年10月18日
阿甲的成就與啟示 《光明日報》2007年12月14日
京劇還能回歸民間嗎?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4月5日
體制對不起馬蘭,馬蘭等不起體制 《藝術評論》2006年第9期
三種傳統的選擇——論當代戲曲的生存之道 《藝術評論》2006年第1期
劇種聯姻新探索——《文成公主》三人談 《中國戲劇》2006年第7期
雅俗共賞 《文藝報》2006年8月8日
一種獨特的精神回歸 《中國文化報》2002年10月15日
道德文章卓爾不群 《戲曲藝術》1999年第2期
潛心耕耘、默默奉獻——記沈達人研究員 《藝術教育》1999年第1期
實踐的總結理論的升華──讀李紫貴的兩部著作 《戲曲藝術》1998年第4期
古今接續史論並重 《中國戲劇》1998年第10期
十年磨一劍 《大舞台》1998年第6期
沈達人:美學園地的辛勤耕耘者《戲曲研究》第55輯
論戲曲電視劇的詩化原則 《戲曲研究》第54輯
一次成功的嘗試——談湘劇《琵琶記》的改編演出 《戲曲研究》第47輯
潘之恆文藝觀及表演理論探索 《戲曲研究》第31輯
神鬼戲之我見 《戲劇藝術》1993年第4期
導演在戲曲創作過程中的中心位置 《藝術生活》1992年第3期
思維的民族化與模式化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學刊》1992年第1期
機能疲軟—現代戲創作的癥結所在 《劇影月報》1990年第10期
淺議戲曲導演 《文藝研究》1990年第4期
戲曲導演的創作觀探索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學刊》1990年第2期
且慢創立情境說 《新劇本》1989年第4期,該文榮獲中國藝術研究院1991年中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強化戲曲電視劇的本體意識 《電視園地》1989年第3期
胡祗遹和他的戲曲見解——《紫山大全集》有感 《戲劇》1989年第1期
一場糾纏不清的官司——論戲劇排練過程中的導演中心 《藝術研究》1989年第1期
裂變中的雛形 《戲劇評論》1988年第5期
戲曲的本質及其它 《當代藝術》1988年第3期
一個有價值的預示——對東西方現代主義戲劇的分析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學刊》1988年第2期
戲曲當代意識管窺 《文藝報》1987年8月1日
探索性戲劇初析 《劇作家》1987年第5期

延伸拓展

賈志剛:將藝術節打造成南充的文化名片
2013-09-21
南充日報訊(記者 張義成 鄧斐 實習生 張璐)9月18日上午,參加此次藝術節的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賈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屆藝術節吸引了全國多家有實力的劇團(組)前來參加演出,南充可藉此契機取得進一步發展,將藝術節真正打造成南充的一張文化名片。
“地方戲劇的重點在於民間小戲,主要體現各地的民間特色,要想突破,還得進行創新發展。”賈志剛說,當下中國有近270種地方戲劇,這些地方戲劇都是民間文化的完美體現,而地方戲劇要在穩步發展中不斷創新,體現鮮明的地方特色才能源遠流長。
“這次藝術節,把燈戲和地方戲劇結合起來,有利於各個劇種之間的交流。”賈志剛認為,將地方戲劇納入第二屆中國(南充)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範圍內,有利於促進其他民間戲劇和川北燈戲的融合創新,進一步推出特色劇目。
“南充利用獨特的文化底蘊,舉辦這種全國性的藝術節,必將得到更好的發展。”賈志剛表示,南充應充分抓住契機,以占領先機的優勢打響名號,“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將成為南充一張新的文化名片,預示著南充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美好未來與輝煌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