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堌堆”名稱由來,賈堌堆歷史意義,賈堌堆現狀,
地理位置
賈堌堆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大路口鄉賈堌堆村西200米的田野中,經度116 °01'54",緯度35 °53'29",海拔高度34米。經考證賈堌堆系原始社會末期新石器時代龍山時期(原始社會晚期)的人類居住遺址。
“堌堆”名稱由來
所謂的“堌堆”。古代先民們為了漁獵及生活、休息的需要,常在湖澤的邊沿選擇稍高處搭建草屋,一段時間以後,該地因不斷受壓而略下沉,先民們就逐漸墊高該處,長此以往,即形成高出地面的土丘,稱為“堌堆”。經文物考古人員發掘,“堌堆”遺址夯墊層次分明,一般的在三到五米,有的竟達十餘米。這些“堌堆”遺址都是沿著湖澤邊沿分布,形成包圍圈,在包圍圈之中,沒有“堌堆”遺址的地方,應該就是湖面。這些“堌堆”的名稱,有許多沿用至今,稱為“某某堌堆”,大家都耳熟能詳。
賈堌堆歷史意義
1976年4月,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曾對賈堌堆進行了調查性試掘,在不同位置做了三個探方,從獲得的大量遺物如骨器、陶器分析,賈堌堆系原始社會末期新石器時代龍山時期的居住遺址,現統歸為大汶口文化。 出土的文物當中,有個圓溜溜的小陶輪,中間有孔,這是紡麻線用的“紡輪”,說明早在距今大約4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在梁山一帶居住的東夷族人就已經能紡麻織布了。
賈堌堆遺址不但對認知古代文明有重要價值,也是後人判斷古水文地貌的重要依據。因為堌堆應是早年先民在水畔定居的高地,根據一個地域古堌堆的有無及分布情況,可以推斷當時水域的分布。賈堌堆遺址對考證古大野澤的方位就有著重要意義。
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普查,巨野縣東北部,嘉祥縣西部,鄆城縣東部,梁山縣東部,再北至東平湖,基本不見堌堆遺址,這一南北長條狀地帶,應為大野澤的大體方位和範圍。若以堌堆遺址做為大野澤的四至地界,西岸自南至北,巨野田莊鎮馮堌堆遺址----鄆城東3公里蘇莊遺址----梁山縣城西北方向的土山遺址----梁山大路口鄉賈堌堆遺址----北至東平湖西岸。大野澤東岸,東部一帶的嘉祥老僧堂鄉、梁寶寺鄉、黃海鄉、梁山開河鄉五里堡吳堌堆、梁山李官屯鄉的青堌堆遺址,大野澤的南岸,則應以巨野縣麒麟鎮的麒麟台遺址為界。若將這些地點連線,將形成南北長條狀的區域。
民間關於賈堌堆的傳說。傳說以前貧窮人家婚喪嫁娶所需碗筷而自家有不具備的,來堌堆前燒炷香,堌堆前就會出現這些碗筷杯碟等物品,需取走用完後如數送回即可。後來由於一些人貪心不足,不把拿走的器物送回,此法便不靈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