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溪畲族祭祀儀式
- 申報地區:撫州市資溪縣
- 遺產類別:民俗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編號:3-Ⅹ-6
資溪畲族祭祀儀式,流傳於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的民俗,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資溪縣新月畲族村是我省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村之一。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新月畲族村都會舉行隆重的畲族祭祀儀式,盤瓠傳說和祖先崇拜形成了畲族人最原始...
浙江省有170993人,占全國畲族人口的24.01%,主要分布在溫州、麗水、金華三個地區的十多個縣內;江西省的畲族大都散居在鷹潭龍虎山、鉛山縣、貴溪、吉安、永豐縣、全南縣、武寧縣、資溪、興國縣等,人口約76500餘人;貴州畲族人口有...
畲族正月十八冥齋節,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民俗,寧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畲族正月十八冥齋節,是福鼎市佳陽畲族鄉羅唇村村民們祭拜馬仙宮的“馬氏真仙娘娘”,祈求國泰民安的傳統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明嘉靖年間。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
2005年5月,景寧畲族祭祀儀式入選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概述 做功德是畲族成年人死後,家屬為“超度亡靈”而舉行的傳統祭祀儀式,主要通過歌舞來紀念畲族始祖龍麒,並以此教育後代。傳師學師又稱做陽、做聚頭、壽祿、祭祖等...
七月十四畲民拜祭盤王,有“見生”的習俗,是要在盤王面前剝豬,並由老人帶領拜盤王,之後架起大鍋將豬肉煮熟,大家共同進食。歷史意義 畲族人對自己的先祖盤王(即“盤瓠”)無比崇拜,其虔誠表現為;(一)世代珍藏祖圖,由族中最...
畲族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有祭祀、喪禮和生產勞動等方面的舞蹈。 畲族舞蹈多見於做功德、“拔傷”、“打癀”、祭祖等活動。主要是師公口吹龍角,手舞靈刀,在鑼鼓敲打聲中,邊唱(或念)邊舞,有獨人、雙人、四人或集體舞,舞姿舞步多為...
據此傳說,畲族每三年舉族大祭一次,典禮甚為隆重。根據有關文獻記載,祭祀時除奉獻“麥精飯”、“染烏飯”、“桄榔面”等傳為槃瓠所喜食的特殊祭品外,還要摹仿狗的動作,並唱歌跳舞,有時還搞迎祖賽會。祭祖 男子年滿16歲,要舉行...
由於技擊特點明顯,深受畲族青年男子的喜愛。舞鈴刀 舞鈴刀,為福建東部畲族地區的武舞活動,是具有武術技擊特點的一類活動形式。舞鈴刀源於畲族民間的一種祭祀儀式。傳說古時畲鄉經常有妖孽作祟,致使乾旱經常發生。為了保佑莊稼豐收,每...
含黃竹洋自然村),歸湖鎮山犁畲族村、碗窯畲族村、嶺腳自然村,湘橋區意溪鎮雷厝山自然村,饒平饒洋鎮藍屋畲族村以及相鄰的豐順縣鳳坪畲族村,是一個以祭祀、祈禱為主要形式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結合的民俗活動,是當地畲族人民最...
“打醮”是一種祭祀儀式。南平邵武市桂林鄉蓋竹畲族村葫蘆潭自然村的“打醮”,是當地蘭姓畲族祭祀其先祖“五老佛”的活動,其宗儺舞意涵是“祈安、酬恩、保全、求雨”,也是除疫消災、祈求平安、慶豐收等,但形式完全不同。是少數民族...
烏米飯,農曆三月三是畲族的烏飯節。每逢節日,福建十邑地區畲民便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蒸煮烏米飯,祭祀祖先。著名人物 從歷代看,宋明年代,景寧地域有進士22人,曾有巨卿名臣、儒林學士。景寧畲族自治縣誌記載入的人物有52人,其中...
“龍頭舞”是畲族迎祖請龍頭公儀式上的舞蹈,“踏步舞”是祭祖儀式中的舞蹈,與浙江省的“功德舞”相似。下面著重將浙江省畲族地區流行的祭祀歌舞——“功德舞”做一介紹。舉行喪葬儀式時,邀請八個祭祖者,頭戴道冠,身穿青、紅色祭...
藍啟東 藍啟東,男,資溪畲族祭祀儀式傳承人。人物經歷 資溪畲族祭祀儀式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2年8月,2021年度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評估為(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