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形態管理
- 提出者:宋璟賢
- 出處:《循環與製造》
- 運用領域:管理類
基本信息,詳細信息,
基本信息
資源形態管理,是貴州巨工電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宋璟賢先生在《循環與製造》一文中提出的經濟學概念。文章把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經濟管理形態分為三種形態。第一種是實物形態管理。即:對經濟的管理停留在實物層面,在經濟生活中,實物就是財富,財富就是實物,兩者同為一體,不分彼此;人們對經濟的管理就是儘可能周全地保管好實物財富,並創造出更多的實物財富。這種管理形態,從人類含毛茹血、刀耕火種時代一直沿襲至今。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計畫經濟時代,經濟管理沿用的就是這一形態。一個工廠建成了,若干年之後工廠的產品被人們的生活所淘汰,工廠已經失去存在的價值,便派人把它看管起來。剛開始看的是一堆廢銅爛鐵,到最後看成一堆垃圾,期間還要白搭許多看管費用。這種做法在當時美其名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事實上,國有資產的價值正是在“防止流失”的過程中流失殆盡。第二種是價值形態管理。就是對經濟資源的管理不以實物為依據,而是以價值為基本依據,以市場為基本手段,讓每一種經濟資源或者說實物都成為以價值為依據的市場行為主體,可以按照價值規律通過市場自由流動,整個社會由市場來配置資源和支配人們的經濟行為。這一管理形態極大地增強了資產和資源的流動性,提高了經濟資源利用效率,刺激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快速發展主要得力於此,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獲得持續多年的高增長率同樣得力於實物形態管理向價值形態管理的轉型。第三種是資源形態管理。就是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把各種經濟資源看作是與自然資源等齊的、呈現稀缺性的資源,以資源利用程度為基本依據,導引和控制人們的經濟行為,進而管理和控制整個經濟運行過程。
價值形態管理及其對應的市場經濟運行形態,帶來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空前繁榮。上個世紀全球物質財富核裂變似的增長,充分展示了它的魅力。但是這種經濟管理形態和經濟運行形態單純的逐利傾向,淡化了人們經濟行為中的理性成分,很容易讓經濟變成一條唯發展的怪獸,特別是在解決社會就業、維護社會公正、合理利用資源和保障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等方面顯露出致命缺陷。譬如,我們請人吃飯,點了1000元的菜,而實質上吃到肚子裡的食物不足400元,剩餘的飯菜要被當作垃圾扔掉,但是等我們買完單,請客吃飯的價值流程已經完成,酒店老闆和被請的客人皆大歡喜,資源卻被白白浪費,還要為此發生一些環境成本。由此可見,價值形態管理不能完整的體現人類謀求生存、發展的意志,在對經濟的管理上存在有悖於自然法則和人們意願的成分,不能夠全息地操控經濟運行過程,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留有隱患。當前,自然資源、生存環境和人類生存、民眾就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異常突出,自然資源和生存環境作為人類生存、民眾就業、經濟發展的基本載體,其耗竭與惡化程度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們被逼的只剩下發展循環經濟最後一條求生之路。面對當代中國的國情與現狀,我們已經沒有理由繼續沉湎於價值形態管理或者說市場經濟運行形態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發展和豐碩成果,我們必須作出理性抉擇,把對經濟的管理由價值形態管理上升到資源形態管理的高度,從切實提高資源利用程度的角度出發,重新安排經濟政策,確立巨觀經濟走向,導引和把握經濟過程。
詳細信息
十六屆五中全會所確立的減排降耗的經濟主題和嗣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提法,在理念上已經有了資源形態管理的取向,但在理論上還不夠完備,影響了落實這一取向的力度。尤其是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路徑上,沒有找出一條根本性出路。見諸媒體的發展循環經濟的舉措,大都是外科手術式的做法,對高耗高排企業或項目簡單地進行關停整改,拿不出從源頭上根治現狀的措施。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出路在於提高製造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的整體水平。我們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本質性差距並不是財富多寡的差距,而是科學與技術上的差距,表現在具體形式上就是製造業的差距。西方已開發國家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他們擁有遠遠領先於我們的製造業。先進的製造業直接表現為先進的資源利用手段,使其資源利用水平遠遠高於我們,用同樣的資源消耗和勞動力消耗可以獲取相當於我們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工業增加值。西方已開發國家在製造業上的優勢,不僅客觀上延緩了本國的資源耗竭和環境惡化,而且憑藉先進制造業所帶來的經濟優勢,讓他們有條件把高耗高排、低回報的產業扔給了開發中國家,自己只做高端、高回報產業。開發中國家為了解決自己的發展和就業問題,不得不耗用自己的資源、犧牲自己的環境、用同胞們廉價的勞動,心甘情願地為他們打工。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開發中國家,依照現在的發展水平,已經喪失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挑選產業體系的機會;即便是有,也乾不出這種以鄰為壑的事。“欲工其善者,必先利其器”。因此,重視製造業,大力發展製造業,構建起能夠充分吸納勞動力、合理利用資源、持續產生工業增加值的高品位製造業體系,從本質上改善我們的資源利用手段,是我們立足國情與現狀,提高資源利用程度,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縮小與已開發國家差距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