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並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 《後晉紀》(六卷)、 《後漢紀》(四卷)、 《後周紀》(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數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
《資治通鑑》全書約300萬字,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了政治廣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還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誌、碑碣、行狀、別傳……周密而完備。和司馬光一同編寫該書的劉斂、劉恕、范祖禹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中劉斂負責戰國、兩漢部分;劉恕負責三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負責隋、唐、五代部分。他們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辨析、選擇,然後再交由司馬光取捨要點、編輯定度,製成初稿。這樣,在保證全書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又讓彼此獨立的材料系統化。
《資治通鑑》所引之書多達數百種,有極高的史實價值,但因為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它又並非一部單純敘述歷史事件的書,而是有很強的政治功用。這還要從《資治通鑑》誕生酌背景說起。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中唐以後開始的戰亂局面,再一次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然而,北宋的君主、大臣都十分清楚,於內,國家政治積弊甚多;於外。邊疆地區又極不穩定。對此,司馬光、范祖禹等大臣心急如焚,他們試圖用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的方式,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出路。1066年司馬光獻給宋英宗一本書一一《通志》,即《資治通鑑》的前身。該書記述了從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195年的歷史,講述了秦、楚、齊、燕、韓、趙、魏等七國的興亡。司馬光希望宋英宗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治世啟發。
圖書目錄
周紀
三家分晉
圍魏救趙
胡服騎射
即墨之戰
長平之戰
秦紀
李園亂楚
王翦伐楚
荊軻刺秦
漢紀
韓信破趙
四面楚歌
誅滅諸呂
飛將李廣
大將衛青
巫蠱之亂
昆陽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
魏紀
政歸司馬氏
晉紀
桓溫廢立
淝水之戰
宋紀
劉裕受禪
元嘉之治
齊紀
魏遷洛陽
梁紀
侯景之亂
陳紀
楊堅篡周
隋軍滅陳
隋紀
楊廣篡位
唐紀
玄武門之變
貞觀治道
中宗復辟
韋後亂政
李林甫為相
安史之亂
馬嵬事變
張巡守城
子儀破吐蕃
元和中興
雪夜襲蔡州
甘露之變
黃巢進京
後梁紀
朱溫之死
後唐紀
後唐滅梁
後晉紀
割讓幽薊
後漢紀
嚴酷之政
後周紀
高平之戰
世宗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