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通信原理

資料庫通信原理,它的工作過程為用戶通過瀏覽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互動的方式經由Web伺服器來訪問資料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料庫通信原理
  • 外文名:Principle of database communication
人們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以數據的形式存儲到計算機中,經歷了對現實生活中事物特性的認識、概念化到計算機資料庫里的具體表示的逐級抽象過程,即現實世界-概念世界-機器世界三個領域。有時也將概念世界稱為信息世界;將機器世界稱為存儲或數據世界。
一、三個世界
1、現實世界 人們管理的對象存於現實世界中。現實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間存在著聯繫,這種聯繫是客觀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例如學校的教學系統中有教師、學生、課程,教師為學生授課,學生選修課程並取得成績。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現實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聯繫的一種抽象描述,從而產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現實世界到機器世界必然經過的中間層次。涉及到下面幾個術語:
實體:我們把客觀存在並且可以相互區別的事物稱為實體。實體可以是實際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個職工、一場比賽等。
實體集:同一類實體的集合稱為實體集。如全體職工。注意區分"型"與"值"的概念。如每個職工是職工實體"型"的一個具體"值"。
屬性:描述實體的特性稱為屬性。如職工的職工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職稱等。
關鍵字:如果某個屬性或屬性組合的值能唯一地標識出實體集中的每一個實體,可以選作關鍵字。用作標識的關鍵字,也稱為碼。如"職工號"就可作為關鍵字。
聯繫:實體集之間的對應關係稱為聯繫,它反映現實世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聯繫分為兩種,一種是實體內部各屬性之間的聯繫。另一種是實體之間的聯繫。
3、機器世界 存入計算機系統里的數據是將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數據化的結果。為了準確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間的各種聯繫,資料庫中的數據必須有一定的結構,這種結構用數據模型來表示。數據模型將概念世界中的實體,及實體間的聯繫進一步抽象成便於計算機處理的方式。
數據模型應滿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較真實地模擬現實世界;二是容易為人所理解;三是便於在計算機上實現。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和完整性約束是構成數據模型的三要素。數據模型主要包括網狀模型層次模型、關係模型等,它是按計算機系統的觀點對數據建模,用於DBMS的實現。
關係資料庫採用關係模型作為數據的組織方式。 關係資料庫因其嚴格的數學理論、使用簡單靈活、數據獨立性強等特點,而被公認為最有前途的一種資料庫管理系統。它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商品推出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幾乎都是關係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網路資料庫也叫Web資料庫。促進Internet發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術。由靜態網頁技術的HTML到動態網頁技術的CGI、ASP、PHP、JSP等,Web技術經歷了一個重要的變革過程。Web已經不再局限於僅僅由靜態網頁提供信息服務,而改變為動態的網頁,可提供互動式的信息查詢服務,使信息資料庫服務成為了可能。Web資料庫就是將資料庫技術與Web技術融合在一起,使資料庫系統成為Web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實現資料庫與網路技術的無縫結合。這一結合不僅把Web與資料庫的所有優勢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資料庫的信息資源。Web資料庫由資料庫伺服器(Database Server)、中間件(Middle Ware)、Web伺服器(Web Server)、瀏覽器(Browser)4部分組成。
Web資料庫的基本結構
它的工作過程可簡單地描述成:用戶通過瀏覽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互動的方式經由Web伺服器來訪問資料庫。用戶向資料庫提交的信息以及資料庫返回給用戶的信息都是以網頁的形式顯示。
基於關係資料庫的模式匹配技術研究
摘 要 隨著 網路 技術的 發展 ,信息處理需要對大量的、異構的數據源的數據進行統一存取,多源異構數據的集成 問題 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模式匹配是數據集成領域的一個基本技術。文章提出一種解決關係資料庫語義衝突問題的模式匹配技術,以實現異構數據的共享與互操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