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術

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術

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術,別名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道反流手術,分類胸外科/食管手術/食管先天性異常的手術治療。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咽下困難,症狀復發,

手術名稱

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術

別名

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道反流手術

分類

胸外科/食管手術/食管先天性異常的手術治療

編碼

44.6601

概述

嬰幼兒的賁門起括約肌的作用,控制食管內食物下行,防止胃食管反流。出生後6~7周食管括約肌壓力逐漸趨向正常。由於嬰幼兒食管括約肌發育不良諸因素,可使食管下段壓力下降而發生胃食管反流。若有食管裂孔疝,可以加重反流,造成食管炎。食管炎持久不愈使食管纖維化及縮短,可將胃上提入胸腔。
主要症狀是出生後第一天起就出現反流性嘔吐,嘔吐表現為自然溢出或噴射性。有時為咖啡色或鮮紅血色胃內容物。嘔吐發生常隨體位而改變。因嘔吐造成攝入量不足影響發育。反流物誤吸可引發呼吸道症狀,出現反覆肺炎或支氣管痙攣、哮喘及呼吸暫停。反流物中胃酸及蛋白酶腐蝕食管可發生食管炎、食管潰瘍而致出血及貧血。
食管鋇餐造影可見胃食管反流,合併食管裂孔疝者見胃囊升入膈上。內鏡檢查可見不同程度食管炎或食管狹窄。有胃食管反流及合併呼吸道症狀的幼兒將99mTc放入胃內,可以掃描出食管通道及肺野內有誤吸。據情亦可採取成人食管疾病的診斷方法,如食管測壓,食管連續24h或36h pH監測等進行檢查。
內科治療是早期斷乳後餵以稠食,食後抬高體位或直立位。隨嬰兒發育,多種調節因素成熟,反流大多可自然停止。內科治療無效者外科手術。
常施行的有Nissen胃底摺疊術及部分胃底摺疊術(Thal胃底摺疊術)。

適應症

賁門功能不全和胃食管反流手術適用於:
1.內科治療後仍有嘔吐,體重不增加。
2.食管鏡檢查有食管炎,肉眼或隱性出血,造成貧血。
3.食管器質性狹窄形成。
4.反流造成反覆肺炎或呼吸道感染。

術前準備

內科治療效果不良,體質較差者,可經鼻胃管滴飼或腸外營養改善體質,使能耐受手術。

麻醉和體位

全身麻醉,氣管插管。病兒仰臥位,左臂外展。

手術步驟

1.Nissen胃底摺疊術
(1)腹部正中切口或左肋緣下斜切口。
(2)經口腔插入大號塑膠管通過賁門口作支架。
(3)銳性游離肝三角韌帶,牽拉肝左葉。暴露及游離食管裂孔周圍,游離食管下端2~4cm,以紗帶作牽引。切斷及結紮幾支胃短動脈。
(4)帶墊片間斷縫縮膈肌腳數針。
(5)為防止包繞滑脫,先將胃底大彎側與食管下段間斷縫合3~4針。第一針始於食管胃連線處。游離胃底繞過食管後壁,並與食管縫合做360°之包繞。其鬆緊度以能通過術者示指為宜。賁門內之支架亦可作為引導。
(6)包繞段左上方胃壁與食管裂孔處膈肌間斷縫合固定。
有幽門梗阻或迷走神經損傷者,同時作幽門成形或幽門環肌切開術。
2.部分胃底摺疊術(Thal胃底摺疊術)
(1)切口及食管游離同上。不切斷胃短動脈。
(2)8字縫合膈食管裂孔。將胃底大彎側上提至食管遠端左側作連續縫合。
(3)將胃底覆蓋於食管下端,繼續縫合至食管右側前壁,作180°~210°的覆蓋。胃底頂端與膈肌縫合數針固定。包繞腹內食管長度2~4cm,起到瓣膜啟閉的作用。

術中注意要點

1.修補膈腳及胃底摺疊時穿透食管,應即時退出縫針,拆除縫線,局部徹底沖洗,必要時置管引流。
2.防止損傷腹主動脈。縫合右膈腳時,在手指的引導下,避開動脈搏動進出針。
3.食管胃結合處兩側有迷走神經,應避免損傷,可預先游離。若術中誤傷,應作幽門切開術。
4.胃底摺疊部近端與膈肌食管裂孔緣應縫合固定,以免術後發生摺疊滑脫,再次出現症狀。

術後處理

1.原插入胃內之粗塑膠管換成鼻胃管,持續減壓。
2.靜脈補液及套用抗生素。

併發症

咽下困難

不能噯氣及嘔吐,胃腸脹氣及暫時腹痛。可延長留置胃管時間,嚴重者多因膈肌縫縮或食管下端包繞太緊所致,可予擴張治療,無效者再次手術松解。

症狀復發

可因膈腳縫縮部分裂開,致摺疊部分疝入膈上而出現症狀,嚴重者須再次手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