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元帥雕像

賀龍元帥雕像

賀龍元帥的漢白玉雕像,賀龍元帥騎在戰馬上,目視前方。蔡家崖村裡的老人回憶,他們當年對賀老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騎著高頭大馬在蔡家崖的山道上馳騁的形象,“特別威風”。雕像背後就是著名的六柳亭,這個亭子是後人根據賀龍元帥的願望修建的。上世紀40年代,賀龍親手在花園裡種植了一圈共六棵柳樹,並準備在樹圈內建亭。賀龍種柳之後曾施工建亭,當時正處抗日戰爭期間,還沒有完工就被日軍的飛機炸毀,現在的六柳亭是2002年修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賀龍元帥雕像
  • 性質:漢白玉雕像
  • 關於雕像背後:是著名的六柳亭
  • 現在的六柳亭:是2002年修建的
基本簡介,展館陳列,人物生平,

基本簡介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是免費開放的國家級紀念館,青磚鋪地的小四合院不大,原先四周辦公和住人的房子都成了展廳。據解說員介紹,這座紀念館原本是當地著名的紅色士紳牛友蘭的一套宅院,晉綏邊區政府辦公地就設在這個小四合院,旁邊的花園,是原晉綏軍區司令部的辦公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是全國惟一全面反映晉綏邊區黨、政、軍、民革命鬥爭史的綜合性國家級紀念館,於1962年建館。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蔡家崖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賀龍等同志都曾在這裡生活和戰鬥過。
花園中間,最醒目的是賀龍元帥的漢白玉雕像,賀龍元帥騎在戰馬上,目視前方。蔡家崖村裡的老人回憶,他們當年對賀老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騎著高頭大馬在蔡家崖的山道上馳騁的形象,“特別威風”。
雕像背後就是著名的六柳亭,這個亭子是後人根據賀龍元帥的願望修建的。上世紀40年代,賀龍親手在花園裡種植了一圈共六棵柳樹,並準備在樹圈內建亭。賀龍種柳之後曾施工建亭,當時正處抗日戰爭期間,還沒有完工就被日軍的飛機炸毀,現在的六柳亭是2002年修建的。
賀龍元帥雕像2008年,烏蘭察布涼城縣對賀龍劃命活動舊址進行了改擴建,新增賀龍元帥雕像、紀念小廣場,照片增加到180幅、陳列廳增加到4個,景區面積由原來的2400平方米擴大到4800平方米,紅色旅遊品位、遊客人數大幅提升。

展館陳列

賀老總為犧牲將士落淚
紀念館裡展出了關於賀龍元帥和120師的大量圖片和史實,解說員還給記者講了一個關於賀老總落淚的故事。
1938年2月,日寇乘第120師奔赴同蒲路作戰之機,調集萬餘兵力向晉西北進攻。第120師奉命回師,與敵激戰20餘天,收復了7個縣城,鞏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春,從2月到3月,歷時45天的收復晉西北七城的戰鬥結束後,一份統計表送到了賀老總手裡。“三五八旅580人,三五九旅897人,宋支隊47人,警六團39人,總計1563人。717團政委及6名營級幹部英勇捐軀……”這是120師在10餘次戰鬥中的傷亡數目,看著這張統計表,賀老總傷心地哭了。
五年開荒開出個“興縣”
紀念館裡陳列的一把鋤頭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賀龍元帥在晉綏邊區大生產運動中用的鋤頭,當年,他就是用這把鋤頭帶領晉綏邊區的軍民用五年時間開荒地195.67萬畝,相當於當時興縣的面積。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由於日寇的瘋狂掃蕩和連年的自然災害,根據地生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國民黨反動派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使得根據地的軍民生活極端困難。軍隊每人每天僅吃七兩黑豆,還要勒緊褲腰帶打仗生產。有時連黑豆也吃不上,就吃瓜葉、樹葉、草根、野菜。
為了克服困難,戰勝敵人,賀龍領導晉綏邊區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他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親自帶領司令部的機關幹部開荒種地,植樹種菜。蔡家崖村南面的柳灣,就是當年他們建造的。當初這裡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爛鹼灘,賀龍帶領指戰員栽上了柳樹。當時續範亭同志住在蔡家崖養病,每天清晨來這裡散步、打拳,看到這裡的景色,十分喜悅地寫下了“新柳一灣沙土地,清晨日日打拳來”的詩句。

人物生平

1896年3月22日,賀龍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念私塾五年,便輟學務家。少年的賀龍以憤世嫉俗,仗義疏財,敢於同惡勢力相抗爭而聞名鄉里。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1914年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桑植、石門、沅陵等縣從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裝鬥爭。曾三度入獄,威武不屈。1916年,他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奪取了反動派的武器,組織起一支農民革命武裝。這支武裝在軍閥林立的舊社會,屢遭失敗,幾經起落,在賀龍的堅強領導下,逐漸發展壯大,在討袁護國和護法戰爭中屢建戰功。
賀龍元帥雕像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1924年至1927年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賀龍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高舉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旗幟,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夏,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時,已成為北伐軍中著名的左派將領。
1927年06月,由於戰功卓著,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他不斷追求真理,在北伐戰爭中,逐漸由信仰三民主義轉變為信仰共產主義。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革命轉入低潮,賀龍無所畏懼,堅定地站在共產黨和工農大眾一邊,率部參加並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擔任起義軍總指揮。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經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南昌起義後,賀龍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於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領導發動荊江兩岸年關暴動和湘西起義,與周逸群、段德昌等創建了紅二軍團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他反對黨內“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所搞的肅反擴大化。1934年10月,率部與任弼時、蕭克、王震等帶領的紅六軍團在黔川邊境會師,由他和任弼時統一指揮,發起湘西攻勢,在十萬坪、浯溪河重創敵軍,兵圍常德,有力地策應了紅一方面軍突圍長征。1935年02月至8月,他和任弼時指揮紅二、六軍團反“圍剿”,在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連獲大捷,殲滅了整師整旅的敵人,粉碎了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開闢了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他們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圍追堵截,轉戰湘鄂川黔滇康青甘。1936年07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二、六軍團在甘孜組成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與朱德、劉伯承、任弼時、關向應等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維護了黨的團結,促進了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時期
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賀龍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1937年09月,率師主力東渡黃河,挺進敵後,配合國民黨軍隊對日軍發起忻口戰役,取得了雁門伏擊戰等勝利。後轉入晉西北管涔山區,率部粉碎日軍對晉西北的進攻,接連收復岢嵐、五寨等七座縣城,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底奉命率部挺進冀中,任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第120師和八路軍第三縱隊轉戰冀中平原,先後在大曹村、曹家莊、邢家莊、黑馬張莊,四戰四捷。他指揮的河間齊會戰鬥,是抗日戰爭中平原殲滅戰的範例。在這次戰鬥中,他身中毒氣,仍堅持指揮,為部隊作出表率。1939年09月,在晉察冀邊區指揮了著名的陳莊戰鬥。1940年率部返回晉西北,擔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書記和晉西北軍區司令員,領導晉西北軍民粉碎了日軍多次“掃蕩”,指揮晉綏軍民“把敵人擠出去”,創造了許多光輝戰例。他領導晉綏人民進行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使晉綏根據地不斷擴大和鞏固。1942年06月,他擔任陝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為陝甘寧和晉綏兩個根據地的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
賀龍率領晉綏部隊主力揮師北上,解放了晉中廣大地區,並與聶榮臻指揮的晉察冀部隊一起進行了集寧戰役、綏遠戰役、晉北戰役,協同晉冀魯豫部隊發起了呂梁、汾孝戰役,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進攻,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戰爭開始後,賀龍奉命協助彭德懷組織指揮西北戰場部隊,並主持後方根據地的建設,負責陝甘寧和晉綏的財經工作。他積極領導根據地人民進行土地改革,集中邊區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前線部隊作戰,為西北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賀龍率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等部,由陝入川,配合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軍,殲敵數十萬人於成都地區。西南各省解放後,賀龍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和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南局第三書記。他與鄧小平、劉伯承一起領導了清剿土匪,恢復生產,建設邊疆,以及改造起義投誠的原國民黨部隊等工作,為和平解放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設大西南,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54年調中央工作後,一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56年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期以來,他積極參與領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1959年底,任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同羅瑞卿等領導了我國的國防工作建設。1964年初,主持軍委日常工作,與葉劍英、羅瑞卿等組織全軍民眾性的大練兵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從建國初期開始,他一直兼任國家體委主任,是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國際事務中,他協助周恩來工作,多次出訪歐亞各國,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間的友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