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傳

《賀若弼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賀若弼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賀若弼傳
賀若弼,字輔伯,河南洛陽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為金州總管,宇文護忌而害之。臨刑,呼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驍勇便弓馬,解屬文,博涉書記,有重名於當世。周齊王憲聞而敬之,引為記室。未幾,封當亭縣公,遷小內史。周武帝時,上柱國烏丸軌言於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嘗與賀若弼論之。”帝呼弼問之,弼知太子不可動搖,恐禍及己,詭對曰:“皇太子德業日新,未睹其闕。”帝默然。弼既退,軌讓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所以不敢輕議也。”及宣帝嗣位,軌竟見誅,弼乃獲免。尋與韋孝寬伐陳,攻拔數十城,弼計居多。拜壽州刺史,改封襄邑縣公。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鄴城,恐弼為變,遣長孫平馳驛代之。
高祖受禪,陰有並江南之志,訪可任者。高熲曰:“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於是拜弼為吳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事,弼忻然以為己任。與壽州總管源雄並為重鎮。弼遺雄詩曰:“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勿使騏𬴊上,無我二人名。”
獻取陳十策,上稱善,賜以寶刀。開皇九年,大舉伐陳,以弼為行軍總管。將渡江,酹酒而咒曰:“弼親承廟略,遠振國威,伐罪弔民,除凶翦暴,上天長江,鑒其若此。如便福善禍淫,大軍利涉;如事有乖違,得葬江魚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此,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襲陳南徐州,拔之,執其刺史黃恪。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沽酒者,弼立斬之。進屯蔣山之白土岡,陳將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范、蕭摩訶等以勁兵拒戰。田瑞先犯弼軍,弼擊走之。魯達等相繼遞進,弼軍屢卻。弼揣知其驕,士卒且惰,於是督厲將士,殊死戰,遂大破之。麾下開府員明擒摩訶至,弼命左右牽斬之。摩訶顏色自若,弼釋而禮之。從北掖門而入。時韓擒虎已執陳叔寶,弼至,呼叔寶視之。叔寶惶懼流汗,股忄栗再拜。弼謂之曰:“小國之君,當大國卿,拜,禮也。入朝不失作歸命侯,無勞恐懼。”既而弼恚恨不獲叔寶,功在韓擒虎之後,於是與擒虎相詢,挺刃而出。上聞弼有功,大悅,下詔褒揚,語在《韓擒虎傳》。晉王以弼先期決戰,違軍命,於是以弼屬吏。上驛召之,及見,迎勞曰:”克定三吳,公之功也。“命登御坐,賜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國,進爵宋國公,真食襄邑三千戶,加以寶劍、寶帶、金瓮、金盤各一,並雉尾扇、曲蓋,雜彩二千段,女樂二部,又賜陳叔寶妹為妾。拜右領軍大將軍,尋轉右武候大將軍。
弼時貴盛,位望隆重,其兄隆為武都郡公,弟東為萬榮郡公,並刺史、列將。弼家珍玩不可勝計,婢妾曳綺羅者數百,時人榮之。弼自謂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許。既而楊素為右僕射,弼仍為將軍,甚不平,形於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後數年,下弼獄,上謂之曰:“我以高熲、楊素為宰相,汝每倡言,雲此二人惟堪啖飯耳,是何意也?”弼曰:“熲,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並知其為人,誠有此語。”公卿奏弼怨望,罪當死。上惜其功,於是除名為民。歲餘,復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復任使,然每宴賜,遇之甚厚。開皇十九年,上幸仁壽宮,宴王公,詔弼為五言詩,詞意憤怨,帝覽而容之。嘗遇突厥入朝,上賜之射,突厥一發中的。上曰:“非賀若弼無能當此。”於是命弼。弼再拜祝曰:“臣若赤誠奉國者,當一發破的。如其不然,發不中也。”既射,一發而中。上大悅,顧謂突厥曰:“此人天賜我也!”
煬帝之在東宮,嘗謂弼曰:“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弼曰:“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虎是斗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太子曰:“然則大將誰也?”弼拜曰:“唯殿下所擇。”弼意自許為大將。及煬帝嗣位,尤被疏忌。大業三年,從駕北巡,至榆林。帝時為大帳,其下可坐數千人,召突厥啟民可汗饗之。弼以為大侈,與高熲、宇文弼等私議得失,為人所奏,竟坐誅,時年六十四。妻子為官奴婢,群從徙邊。
子懷亮,慷慨有父風,以柱國世子拜儀同三司。坐弼為奴,俄亦誅死。
史臣曰:夫天地未泰,聖哲啟其機;疆埸尚梗,爪牙宣其力。周之方、邵,漢室韓、彭,代有其人,非一時也。自晉衰微,中原幅裂,區宇分隔,將三百年。陳氏憑長江之地險,恃金陵之餘氣,以為天限南北,人莫能窺。高祖爰應千齡,將一函夏。賀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長策,韓擒虎奮發,賈餘勇以爭先,勢甚疾雷,鋒逾駭電。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諸天道,或時有廢興,考之人謀,實二臣之力。其俶儻英略,賀若居多,武毅威雄,韓擒虎稱重。方於晉之王、杜,勛庸綽有餘地。然賀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顛殞於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臨終之言,必不及於斯禍矣。韓擒虎累世將家,威聲動俗,敵國既破,名遂身全,幸也。廣陵、甘棠,鹹有武藝,驍雄膽略,並為當時所推,赳赳干城,難兄難弟矣。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