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維珍(1887年-1976年),字宣廷,江西永新人,國民黨桂系中將軍長,保定三期、陸大一期畢業。初任陸軍官校第六分校步兵科長,白崇禧(與賀維珍同為保定三期同學)言“15位對廣西有貢獻的外省人”之一,白且贊賀“練兵、辦教育都很熱誠”。初任48軍韋雲淞軍長轄173師少將師長,時任173師少將師長的賀維珍於台兒莊戰役戰功因派系原因,而未被陳誠提報中央獎勵;1939年12月底於廣西崑侖關戰役戰勝日軍,時任31軍韋雲淞軍長轄下131師少將師長。賀維珍曾於1944年10月任第31軍軍長時,在沒有外援的情形下,堅持率領桂林守軍暨民防團約2萬人死守桂林,與日本15萬大軍血戰20日,力竭而退(史稱桂林保衛戰);賀氏從軍前任教職,一生正直清廉,兩袖清風,為著名之儒將,晚年(1950年代)隱居於台灣南端屏東,擔任中學教師,曾獲全台優良國文教師評鑑第一名。1976年逝世屏東,葬於高雄大寮。
基本介紹
另一黃埔說,後記,
另一黃埔說
賀維珍(1892-1963) 江西永新人,中央軍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少將步兵科長,後任國民革命軍華中剿總中將高參。
賀維珍(1888~1976),男,字宣廷,江西省永新縣煙閣鄉蓉嶺村人。幼年就讀於道南書院,畢業之後,投筆從戎,考入保定軍官學校。3年後畢業,再入陸軍大學特別班一期深造。學成,賀維珍被派到部隊帶兵。
1944年日寇侵占長沙、衡陽,長驅直入,由湖南向廣西黃沙河進犯,直接威脅桂林。桂林當時是廣西省的省會,是祖國的南大門。加之香港、澳門、廣州、武漢、長沙、衡陽淪陷後,所有這些地區的機關、團體、學校以及工商企業等雲集於此,人口驟增到數百萬。這裡成了戰略重點,所以日寇飛機不斷空襲轟炸,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時任國民黨軍第十六集團軍第三十一軍軍長的賀維珍奉調率部赴桂林防守。賀維珍兼任臨時成立的“桂林城防司令部”副司令,司令由該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兼任。守城主力是三十一軍。這就把整個桂林的前途命運交給了賀維珍。賀維珍決心不負所托,充分利用桂林盡石山,多山洞的地理條件,制定了依天險、仗石洞、儲糧草、隱軍馬、出奇兵的城防計畫。
賀維珍作為桂林防守戰的主要指揮官,率領所屬部隊,堅持守土,奮力抗敵,與日寇展開惡戰。日軍以數十倍的兵力進犯桂林,整個桂林城硝煙瀰漫,山搖地動。面對日軍的猖狂進攻,守軍依仗山洞沉著應戰,火網交織,寇軍死於血泊者不計其數。敵不得不改變戰術,利用夜襲。守軍士氣振奮,鬥志昂揚,堅持防守達十多個晝夜之久,終因眾寡懸殊,再加上日寇使用“火攻”,洞內糧草燒盡,洞外鮮血成渠,整個山洞陣地變成一片火海,一三一師闞維雍師長在師部殺身成仁。在這種情況下,為保存力量,避免無謂犧牲,只好被迫突圍。突圍前,賀維珍幾次打電話同韋雲淞司令聯繫,電話線路被敵人猛烈炮火打斷,後又幾次命令副官冒著敵人的炮火,跑步前往聯繫,都是有去無回,後來才發現韋雲淞司令早已率領隨身幕僚突圍。
事後,蔣介石認為賀維珍率部突圍是“抗戰不力”,命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召開“桂林軍事檢討會”,追究責任。雖說是非最後得以澄清,賀維珍之所為得到與會將領和社會的理解與讚揚,《掃蕩日報》並發表社論,以“向桂林防守戰全體將士致敬”的大幅標題表彰他們英勇犧牲的偉大精神。但賀維珍卻因此感到官場險惡,蔣介石的門戶之見,從而心灰意冷,亟欲解甲還鄉,並在永新縣城建造居室,以為頤養。奈何欲罷不能。
桂林防守戰後,賀維珍移軍柳州。當時柳州一帶兵荒馬亂,流浪兒成群塞道,瑟縮無告,觸目驚心。賀維珍乃與白崇禧共同創辦孤兒收容所,將孤兒收集起來,管吃管住,按年齡編成幼稚班和國小班。聘請老師、保姆教養。這一善舉獲得當時社會輿論的普遍讚譽。
後記
1947年賀維珍奉命任贛西綏靖司令。當時國民黨失敗已成定局,回天無術。1949年5月,所部在浙贛鐵路沿線與我陳賡兵團剛一接觸即全軍潰敗。賀維珍只好率殘部退駐永新,強抓壯丁補充兵員。7月底,我十八軍解放吉安向永新挺進,賀維珍率殘部經綏源山退往拿山關北,不日即被我圍殲。賀維珍藏在柴堆里僥倖漏網,經改換裝束,趁夜趕往遂川飛機場,飛往台灣。
賀維珍為國民黨軍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