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昌盛,男,1968年4月生,湖北省十堰市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參加工作,曾任中學語文教師、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昌盛
- 出生日期:1968年4月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文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中國現代文論及文藝學學術史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教學職稱:教 授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科研項目,學術論文,學術著作,出版圖書,
人物經歷
200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文學院,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2002-2004年,於南京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4-2020年,為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文學基礎理論、中國現代文論、文藝學學術史。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1、參與南京大學文學院丁帆教授主持的“十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02BZW044)的研究工作(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4年10月出版)。
2、參與廈門大學中文系周寧教授主持的2005-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台灣文學現代性研究”工作(05JJDGAT002)。
3、參與南京大學錢林森教授主持的2006-200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外文學交流史》系列叢書的研究工作(06BZW019)。
4、主持2007-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晚清民初“文學”學科的學術譜系》(07CZW035)。
5、主持2012-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現代性與國學思潮》(2012221005)。
6、主持2014-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文學基礎理論文獻的整理與研究》(14AZW001)。
7、參與2016-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歐美“中國現代文學史”編纂史研究》(16BZW163)。
學術論文
《“小說”何以呈現“現代”世界“總體性》,《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10期。
《現代小說的“形式”建構》,《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
《“文藝”如何“復興”:“詩性”文本的沒落與重建》,《文藝理論研究》2019年第2期。
《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東嶽論叢》2019年第4期。
《“新小說”的書寫策略及其深層意味》,《廈門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語言事件還是倫理事件》,《中國圖書評論》,2018年第9期。
《現代中國“美學”學科的確立》,《中國文學批評》,2018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8年第20期全文轉載。
《文學的“理論”建構》,《學術論壇》,2018年第1期。
《作為後現代策略的“非虛構書寫”》,《福建論壇》,2018年第1期。
《現代中國文論轉型的四種路向》,《中州學刊》2017年第8期。《新華文摘》2018年第2期“論點摘編”。
《“聽”的文學:被遮蔽的現代性》,《江漢論壇》2017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17年第10期全文轉載。
《想像·空間·現代性》,《東嶽論叢》2017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7年第11期全文轉載。
《後現代語境中西文理論術語的“漢譯”及其界定》,《廈門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看”的文學革命·“聽”的文學革命》(譯文),《長江學術》2017年第1期。
《“審美救贖”如何可能》,《廈門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抉擇》,《學術月刊》,2015年第9期。
《經由文學理解現代中國》(訪談),《揚子江評論》2015年第3期。
《當代漢語文學書寫的語言困境》,《長江學術》2015年第2期。
《被給予的記憶》,《南國學術》(澳門)2015年第2期。
《民族國家想像與文學史書寫》,《東南學術》2015年第1期。
《從“無中生有”到“據為己有”》,《廈門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台灣文學史概說》(譯文),《華文文學》2014年第2期。
《“國語”的發現與“國學”的重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從“文之學”到“純文學”》,《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村上春樹與華語圈》(譯文),《當代文壇》2013年第1期。
《“現代中國文學”:學理依據與學科定位》,《廈門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錢锺書早期的“異國形象”研究》,《文學評論》2012年第2期。
《在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廈門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11年第20期。
《都市文化、現代性與中國式現代主義文學》,《揚子江評論》2011年第3期。
《“黃禍”想像與“套話”敘事》,《文學評論叢刊》,2010年第12卷第2期。
《日本人對現代中國的解讀》(譯文),《揚子江評論》2010年第4期。
《國學何為:在學術與政治之間》,《人文國際》2010年第2輯。
《“國學”的知識論取向》,《東南學術》2010年第2期。
《現代中國文學與啟蒙理念之邏輯關聯的反思》,《廈門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現代“國學”:命名及其功能》,《學術月刊》,2009年第5期。
《作為殖民話語的“國民性批判”》,《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5期。
《“反智主義”筆談》,《當代文壇》2009年第2期。
《載籍·考據·立論——現代中國學術的方法論轉換》,《學術月刊》,2008年第7期。
《被塑造的“他者”》,《廈門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晚清民初“文學”學科的學術譜系》,《學術月刊》,2007年第7期。
《從“新感覺”到心理分析》,《文學評論》,2006年第5期。
《國學院體制與現代中國學術的知識構成》,《廈門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現代性視閾中的漢語“純詩”理論》,《廈門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新感覺派”命名質疑》,《湖北大學學報》(合寫),2005年第3期。
《民族主義語境中的中國近代文學》,《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1第5期。
《從“意象”到“象徵”:30年代漢語象徵詩學的拓展》,《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現實·象徵·玄學”:漢語象徵詩學的內在結構》,《江漢論壇》,2004年第5期。
《萌芽時期漢語象徵詩學的基本形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異域寫作與本土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中國現代西部文學與西部報刊業發展的關係》,《福建論壇》,2004年第1期。
《現代西部文學與意識形態的關係》,《河北學刊》,2004年第1期。
《聞一多與魯迅比較研究論綱》,《聞一多研究集刊》,2004年第9輯。
《早期象徵詩學理論在漢語語境中的轉換》,《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現代中國象徵論詩學流變年表(1918-1949)》,《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周氏兄弟的象徵觀》,《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8期。
學術著作
專著《觀念的旅行:漢語語境中西學“知識”的接受與變異》,光明日報出版社,2022年。
專著《中國現代文學基礎理論著譯編纂史稿》,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年。
專著《性想像的空間》,三晉出版社,2014年。
專著《現代性與國學思潮》,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專著《晚清民初“文學”學科的學術譜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專著《想像的互塑》,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專著《象徵:符號與隱喻》,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譯著《華語圈文學史》(藤井省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參著《中美文學交流史》(第三作者),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參著《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參著《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編著“國學思潮叢書”《國學初萌》、《再造文明》、《中西會通》、《返本開新》,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
編著《中國現代文學基礎理論文獻編目》,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年。
編著《中國現代文學基礎理論稀見文獻選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年。
編著《中國現代文學基礎理論與批評著譯輯要》,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
選編《文與現實》(大學文科讀本),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選編《白門秋柳——黃裳散文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2年4月
《晚清民初文學學科的學術譜系》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賀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