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柳暗清波路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一般指本詞條

《賀新郎·柳暗清波路》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送別詞。詞的上片描寫送別的場景,雨過水漲,綠柳岸邊。雖然燕語笙歌,依依留戀,但流波催棹,故人終將要離去;詞的下片作者的思緒追隨友人扁舟,想像著沿岸風景,遠行於千里之外。他遠遠望見都城和宮殿,帶去了無限寄思。結韻一筆折回,抒發難捨之情。全詞構造情境,有空靈清杳之美;而抒發情感,則婉若游龍之自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賀新郎·柳暗清波路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別名: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 作品出處:《稼軒長短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賀新郎1
柳暗清波路2。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3,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4。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5。波似箭,催鳴櫓6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7。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8。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9。愁為倩,么弦訴1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等。正體雙調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
  2. 清波路:指江邊堤路,又作“凌波路”。
  3. 瀟湘:瀟水、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後,也稱瀟湘。葡萄:形容水色碧綠,語出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4. “又檣燕”句:此句化用杜甫《發潭州》:“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檣(qiáng):桅桿。
  5. “艇子”二句:歌女飛舟來到,唱我新詞為之送行。生塵步:形容女子嬌美輕盈的步態,語出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番:通“翻”,依舊譜,寫新詞。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唾花寒:行容動聽的歌聲吐露傷感之情。
  6. “波似箭”二句:謂江水中的波浪就像箭一樣,好像在催著小船上路。
  7. “黃陵”三句:構想友人此去舟泊黃陵,傾聽湘妃奏瑟。黃陵祠:即二妃祠。據《水經注·湘水》,帝舜南巡,娥皇、女英二妃從征,溺於湘江。民尊為湘水之神,立祠於江邊黃陵山上。山在湖南湘潭縣北四十五里處。聽湘娥、泠泠曲罷,屈原《遠遊》:“使湘靈鼓瑟兮。”泠泠(líng):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8. “行到”三句:謂船近臨安,遠遠可以望見京都殿閣。金雀觚(gū)棱:飾有金鳳的殿角飛檐。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文選》注云:“觚稜,闕角也。角上棲金爵(雀),金爵,鳳也。”
  9. “前度”二句:語本唐劉禹錫兩首桃花詩。據孟棨《本事詩·事感第二》,劉參與永貞革新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始征還,當春重遊玄都觀賞桃花,後作《贈看花諸君子》,有“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之句,詩一出,廣傳京都。執政者聽信誣言,認為劉有怨憤,譏諷朝政。未幾,又放外任,出為連州刺史。再過十四年返京,重遊玄都觀,千樹桃花蕩然無存,因而再題《再游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裡指友人重返京都,兼有問訊京都故人之意。
  10. “愁為”二句:滿腹離愁,惟憑弦絲傾訴。倩:請。麼(yāo)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最細,稱麼弦。麼,細小。此借指琵琶。

白話譯文

江邊路堤柳樹成蔭。送別春天,經過暴風驟雨,又是一番新鮮的綠意。碧綠的瀟湘水漲,蜿蜒千里,行人解開扁舟想要離去。桅桿旁燕子的叫聲,是挽留行人的告白。船艇輕盈飛速地駛來,歌女唱我新詞為他送行。波浪似箭,催促響櫓。
黃陵祠下山峰無數。聽那瀟湘二妃泠泠的琴音,是在為誰苦情?船到吳地春季已近尾聲,正是江面寬闊、水浪平靜。我遠遠望見宮殿檐角,栩栩如生的金鳳在上面飛舞。曾經的劉郎重回故地,玄都觀的千樹桃花是否仍在?滿腹離愁,惟憑弦絲傾訴。

創作背景

辛棄疾自打青年時代投奔南宋朝廷以來,為宦十數載皆任地方官而不得重用,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暮春,時任湖南安撫使的他在長沙送友人舟赴都城臨安,臨別時寫下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描寫送別情景。起頭兩韻,點出送別的環境氣氛:經過一番狂風暴雨的沖洗之後,春色已歸,綠意豐盈,沿江種植的楊柳更是呈現幽暗深綠。這裡的柳色是詞人即目所見之景,它之所以被濃墨重彩地突出描寫,就在於這個場景與離情別緒之間有著早已被確定的因緣,為下文傾訴離愁作好了意象的鋪墊和氣氛的渲染。三韻接著前韻而來,先用“葡萄”一詞,描寫千里瀟湘春水碧綠飽滿的幽美景象。江水正適宜舟行,離人也在解舟待發。而“又檣燕” 以下兩韻,詞筆反拉,將詞人深情挽留行人的情意,借他物、他人側面表達。作者先化用杜甫的詩句,借繞檣燕子的呢喃留人,寫自己的眷戀之情;再旁借輕舟上如同“羅襪生塵” 的洛水女神的佳人唱曲,再次表達自己的留別情意。這位唱著詞人新翻句的歌姬,顯然是作者邀來的。但是燕語人歌,終不足以挽留行人,此非友人薄情,而是因舟行時間已到,不得不走。上片末韻,留下長波筆直、鳴櫓待發的鏡頭,一筆轉回,接著前文中“人解扁舟欲去”的語意,將友人將出發的意思,更促進一步。
詞的下片將那被提起又遭到延宕的別情,完全直接地傾瀉出來。詞人的精神世界裡,早已先於東去的行人遨遊而去。在他的想像中,小舟經過黃陵山,那裡有供奉著娥皇、女英的祠廟,他隱約聽到這兩位水神曲韻泠冷、曲音幽苦的奏瑟之聲,心中慘然不樂。“為誰情苦”,問得十分委婉。這裡作者巧妙地借用湘娥的哀婉動人的傳說,表達自己內心的哀怨愁苦。這愁苦既包含作者對友人離去的傷感,又包含作者對個人身世命運的傷感。舟行迅捷,來到千里之外的東吳已是暮春。在寬闊而無波浪的長江上,行舟安穩地向前駛去。轉眼間就到了京城臨安,遠遠地就可以望見京都的宮殿。此處一“望”一“舞”,臨安的皇城氣象畢見。“前度”一韻,化用前人詩歌典故,暗指他終於回到故地;此處借用劉禹錫再返京師賦詩之典,明寫友人返回臨安之事,暗示他對國都的懷戀。詞人正值壯年,雖雄心依然,但壯志難申,故而愁緒滿懷。結韻“愁為倩,么弦訴”,復轉回到離愁的主題。
這首詞借為友人的送別,一方面描寫對友人的深情摯意,另一方面表達“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抒發個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念之情。此詞在寫景上採用虛實相輔的手法,既寫眼見之實景,又寫想見之“虛景”,並且在寫景中寓寄作者之情,使得情與景有機地融匯於一體;在抒情上又將各種複雜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既有對友人的關切與惜別之情,又有對個人內心愁苦的抒發與寄託。

名家點評

清代陳廷焯《雲韶集》:筆態恣肆,是幼安本色。字字有氣魄,卓不可及。閒處亦不乏姿態,情景都絕。
清代許昂霄《詞綜偶評》:通首寄慨絕遠。
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未刊部分及刪稿》:稼軒《賀新郎》詞:“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與韓玉《東浦詞》《賀新郎》以“玉”“曲”葉“注”“女”,《卜運算元》以“夜”“謝”葉“食”“月”,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辛棄疾辛棄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