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振華(成都理工大學返聘教授)

賀振華(成都理工大學返聘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賀振華,男,1938年11月生,湖北大悟縣人。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曾擔任成都地質學院院長,成都理工大學校長,成都理工大學油氣藏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席,現為成都理工大學返聘教授。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出版著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賀振華 男,1938年11月生,湖北大悟縣人。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1964年畢業於長春科技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四川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會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擔任成都地質學院院長,成都理工大學校長,成都理工大學油氣藏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席。
賀振華教授長期從事地球物理與信息、信號處理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1983至1985年留學美國,在休斯頓大學從事岩石物理、波動方程偏移和地球物理正、反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1983年,為了學習掌握國際油氣開發先進技術,40歲的賀振華,前往美國休斯頓大學進行兩年多的學術訪問。 半年多下來,博得“地球物理”和“計算機專家”的美名。 訪問期間,賀振華師從國際著名地球物理學專家加德納(Gandner)教授合作,選擇了極有發展前景,難度卻很大的頻率(F)波數(K)F域波場成像進行重點研究,賀振華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關,終於徹底解決了被權威學者稱為“危險的頻率域的插值映射”問題,大大提高了偏移成像計算效率和成像的穩定性、精確性。
1985年回國後,賀振華運用攻克的國際難題,對國內有關油田的地震資料進行了偏移成像的處理,實現了地層傾角高達72度的陡斷界面正確成像,而工業部門當時運用進口軟體成像的傾角都僅有45度。後經地質分析與鑽探證實,依靠賀振華的理論與方法,僅一個地區,就新發現儲油麵積100多平方公里,油氣地質儲量增加億噸。他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聯合國UNDP項目近20項,主要項目均取得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的成果,對促進地球探測信息技術學科發展和科技進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回國後,賀振華教授積極倡導改革,先後擔任成都地質學院院長、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在學校的轉型及成都理工大學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過程中發揮了重在作用。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聯合國UNDP項目等20餘項研究工作,均圓滿完成了任務並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獎,部、省級科技進步獎9項。

主要成就

賀振華教授對工作認真努力、孜孜不倦,有創新精神,獲得較多科研和教學成果。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重大和重點)、863項目、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部省級項目等數十餘項。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並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十餘項,其中199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均為項目負責人,第一獲獎者。已出版專著多部,發表論文百餘篇,有數十篇論文被EI、SCI等檢索系統收錄。賀振華教授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99至2000年獲得四川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00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8,2005兩次獲得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2006-2011年還多次獲得四川省優秀博士、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獎。

出版著作

主要著作有《反射地震資料偏移處理與反演方法》、《地震資料數據處理》、《勘查工程與技術》、《複雜油氣藏地震波場特徵方法理論及套用》、《裂縫油氣藏地球物理預測》、《中國典型海相礁灘儲層》,並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並多次成功組織和主持國際學術會議,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主編英文學術論文集多部,其中的數十篇論文被ISTP、SCI檢索。賀振華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除學校的專業、學科、重點實驗室等建設上了新台階外,他直接指導的研究生已有幾十名博士生,近百名碩士生獲得學位,他培養的學生絕大部分已在石油院校和生產單位擔任要職。

人物評價

主要社會兼職:曾多次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地、礦、油)成員。現為四川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擔任《Applied Geophysisc》 編委、《物探化探計算技術》雜誌編輯部主任以及《天然氣工業》、《石油物探》等學術雜誌顧問、成都理工大學油氣藏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賀振華教授從事地球物理工作50多年,雖然年歲已近80,但仍然活躍在地球物理學術前沿,現為成都理工大學返聘教授,他仍然帶領著他的團隊“複雜油氣藏地球物理研究所”繼續奮鬥在地球物理界的前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