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運行機制的內容
完善的貿易運行機制應包括動力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決策機制、調節機制、價格機制和約束機制等。
(一)動力機制和利益機制
動力機制和利益機制是推動商品經營和貿易運行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就是經濟利益。沒有經濟利益,流通系統和貿易運行就沒有啟動力量。馬克思指出:“利益把市民社會的成員彼此連結起來。”客觀的經濟利益是使各個經濟主體聯結成經濟關係的動力源。就貿易企業而言,經濟利益體現在經濟效益或利潤,以及社會效益或商譽上。
貿易運行主體活動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動力主要來自貿易運行主體即貿易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企業之間面臨激烈的競爭環境而體現出來的激發力或激勵力,實質上就是競爭的壓力所產生的刺激力。另外,通過巨觀調控政策和計畫的形式,通過對經濟利益關係的合理調整,誘導貿易活動中各經濟主體作出有利於巨觀經濟目標的決策。
動力機制中包含有激勵、利益、分配等子機制。動力機制涉及到經濟行為的根本問題,即經濟利益的分配問題。動力機制決定著主體經濟行為的基本方向,從而間接地決定經濟利益的大小,激勵企業為社會和為企業自身作貢獻,激勵職工個人為社會和為企業作貢獻,並影響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係,影響企業和職工以及職工與職工之間的分配關係。商品是由動力機制與利益機制共同作用而進入流通狀態的。對於貿易運行主體來說,其運行動力集中表現為追求實現商品的價值並得到一定數量比例的價值增值;對於購買商品的消費者來說,其利益集中表現為獲得某種特定用途的使用價值。貿易運行主體正是在動力機制和經濟利益的誘導與壓力下,自動地採取不同的貿易運行方式,或者進行自我擴張,擴大經營規模;或者進行自我收縮,減少商品經營規模或中斷原有的貿易活動;或者維持原有的經營規模。總之,在經濟利益的推動與誘導下,動力機制強制性地制約著商品流通的參與者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貿易運行的動力機制與利益機制約束並不因貿易運行的性質、規模的變更而改變。(二)商品供求機制
任何商品流通都離不開買賣雙方,沒有商品供給與商品需求,商品交換就不可能進行。商品供求矛盾是市場經濟中的基本矛盾,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對立,缺少任何一方,矛盾體將不復存在。商品供求機制直接制約著貿易的發展。貿易運行機製作為貿易運行特有的調節方式和調節功能,都離不開供求機制這個基本內容。貿易運行機制中的其他內容,如價格、風險等機制的作用都離不開供求機制。
在貿易運行中,供求機制是通過供求關係的不斷變動而實現的。正是由於供求關係的不斷變動才形成了供求與貿易運行中各個要素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運動過程,因而使供求機製成為商品供求雙方矛盾運動的平衡機制;通過供求關係的不斷變動,影響其他貿易運行機制的變動,最終調節整個商品流通的運行。
(三)競爭機制
競爭機制是貿易運行機制的基本內容,它是商品經濟的競爭規律在貿易運行中的表現。有商品流通就有商品經營者之間的競爭,以及商品買者之間的競爭和商品買賣者之間的競爭。競爭機制體現一定的社會性,它反映競爭同商品供求關係、商品價格變動之間的有機聯繫,其作用過程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貿易運行機制要素緊密結合,共同發揮作用。通過競爭機制的功能,一方面保證價格、供求機制的充分作用,另一方面保證整個貿易運行機制對貿易活動參與者經濟行為的充分調節。貿易運行機制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調節社會生產比例的作用,以及貿易運行機制在貿易運行中的優勝劣汰作用,都是通過競爭機制對生產者、經營者的制約而實現的。競爭機制的有效作用正是貿易運行機制正常作用的表現。
競爭機制在貿易運行中有效作用的發揮是有條件的。首先有利於使商品經營者成為名副其實的有獨立行使經營自主權的經濟實體,這是競爭機制順利作用的重要條件;其次,有利於保護合理競爭,反對和防止壟斷,糾正各種不正當競爭;同時,還有利於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市場秩序。
(四)風險機制
風險機制是貿易運行中盈利、虧損和破產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作用。在貿易運行中,任何一個經濟主體都面臨著盈利、保本、虧損、破產等多種可能性,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利益風險。風險機制以利益得失的動力和壓力作用於貿易運行的主體,督促他們搞好市場預測,靈活應變,開拓經營,改善管理。在風險機制的充分作用下,各個貿易運行主體才會努力按照市場的需要搞好經營。在競爭機制正常作用的情況下,貿易運行中的經營行為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經營者應從利益得失出發,建立風險機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作出積極反應,以儘可能地避免或減少風險損失。
(五)決策機制
決策機制包括決策點、決策權力的分配、權力的授予等內容。所謂決策點是指實際決策者所處的位置。例如,我國國有商貿企業,在傳統的體制下,決策點分布在企業內外或主體內外,存在多元決策點。正因為如此,引起了企業內外決策權力的分配與授予。如戰略性決策即發展方向、人事決策(高層企業領導幹部的任免)、財務開支標準等在企業的領導機關或行政部門,而一般經營性決策則在企業內部。
決策機制的啟動與實際行動則是由動力機制決定的。動力機制決定了決策的總方向,而決策機制則是由貿易的經營決策的特點所決定。貿易經營決策的特點是:
①時效性高。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機會瞬息即逝,必須當機立斷。決策過於複雜,時間拖得久,即會喪失市場機會。
②短期決策比重大。可以說,絕大部分經營決策屬於短期決策。因為,商品經營活動不同於生產企業長期投資決策。市場變化大,商品經營者要隨時跟著市場跑,把握其變化,所以,絕大部分經營決策不能時間太長,更不能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③風險小。因為,商品成千上萬,一個商店經營商品的品種多種多樣,每一個決策者就某個商品的經營決策而言,對企業整體的影響不是很大。一項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的壓力或損失,有可能由其他物品的經營決策正確的收益來彌補。
④不確定性大。因為,市場千變萬化,一個商品經營者不可能時時或處處完全把握市場態勢,並作出正確判斷。這樣對商品經營決策帶有不確定性的因素。
⑤反饋周期短。因為,商品經營者主要從事商品買賣業務,沒有占用生產過程時間。同時,貿易運行也要求決策要時效性高,短期決策多,因此,反饋周期相應縮短。
(六)調節機制
調節機制是以動力機制和決策機制為基礎的。從主體角度而言,調節機制是一種主體內部無處不在的機制,也是主體的執行機制,或是經營過程的機制。因為,它貫穿於整個貿易運行過程的始終。調節機制可分為:
1.內部調節機制。指企業在既定的外部力量的條件下,能自動地保持對環境輸入信號的靈敏的反應,以及保持企業的運轉協調和平衡。內部調節機制的實質是企業內在活力與效率的具體體現。
2.外部調節機制。從貿易角度來講,貿易運行主體運行,包括單個主體的運行、貿易行業整體的運行、某一種商品經營活動和各種商品總體的經營活動。因而,調節的作用範圍相應有以上三個層次範圍。外部調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這主要是通過市場商品供求關係的變化,以及由供求而引起的價格變化來調節貿易運行主體的經營活動。二是自覺的調節,主要是國家或政府運用各種經濟、法律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預來調節貿易運行主體的經營活動。
(七)價格機制
價格機制是商品的供給與需求同價格的有機聯繫和運動。它是貿易運行機制中的主要部分和最敏感的部分。價格機制對貿易運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價格差額是貿易運行的內在動力,推動商品從產地流向銷地,從價格低的地區流向價格高的地區。價格機制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供方或賣者來說是競爭的工具;對於不同的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來說則是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和經營規模及結構的信號;對於商品的需方或消費者來說,則是調整需求方向、規模和需求結構的信號。所以,價格機製作為價值評判的工具和供求、競爭變化的指示器,是市場機制的動力因素。價格機制在貿易運行中的制約作用,是通過價格與價值的背離及趨於一致的過程而實現的。關鍵一點是價格與價值的背離,只有當價格與價值的背離在程度上、方向上、時間上都是靈活的、適當的,而不是固定不變或反常態的背離,價格機制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如果價格在長時間內或高或低,大幅度地背離價值,則價格機制的正常作用就會失效。
(八)約束機制
約束機制是指企業能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道德準則的要求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企業行為是企業在一定的行為前提下發生的種種理性反映。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行為雖錯綜複雜,但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本身的偏好系統。而企業的偏好系統是企業本身的一種價值觀念體系,包括在經濟、社會、政治、心理等方面價值的評判標準。價值觀念是人們或企業對社會經濟活動在價值上作出的判斷和評價。它既是文化觀念的核心基礎,又是行為方式的精神支柱。在一定的偏好系統中,企業具有一定的追求目標。另一類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在企業自身偏好系統既定的條件下,企業行為的產生就取決於企業外部環境系統。因此,企業行為也是指企業在一定的目標函式驅動下而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作出有規律的或合乎理性的反應。
貿易運行主體目標是多元的、複雜的,它不會自動地向社會經濟運行目標完全重合或吻合。其中,除了通過調節機制加以控制外,還必須讓企業自動按社會經濟運行目標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經營行為。貿易經營行為約束機制,主要有:
1.市場約束。貿易經營活動是為實現商品價值而展開的,即為賣而買,先買後賣,連續的買與賣,並且要快賣快買,不斷使投資增值,利潤增加。因此,市場約束的實質是實現商品價值條件的約束。簡言之,市場約束即市場實現條件的約束。而貿易企業行為目標中的利潤最大化則是同市場條件密切相關的,特別是同競爭、風險等結合在一起的。但在商品經營中銷售是關鍵一環,商品能否順利銷售,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賣不出或商品價值不能順利實現,則這種損失不能由國家承擔,更不能由消費者承擔,只能由企業負責。
這樣使得企業行為受到市場的約束與監督。只有企業行為受市場約束,企業經營者才不能隨心所欲,從而自動地服從市場條件變動的信號,決定自己的經營規模、經營方向、經營方式。在企業行為受市場約束以後,國家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管理和調控主要是通過市場來進行或引導。
2.預算約束。所謂預算約束即以預期的收入控制支出。這種收入對支出的約束,不是事後的結算,而是事前的行為約束。如果企業的支出並不嚴格受其收人的約束,則企業預算約束是軟的或軟約束。
國有貿易企業如果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後,那么,國家對企業只有硬的預算約束。企業的擴張衝動和對職工收入過度的欲望,就會受到預算的約束。這時,企業哪些商品該經營,哪些商品不該經營;資金借貸則要反覆權衡;哪些錢應發給職工,哪些錢不能發或不宜發;企業是擴大經營規模還是維持現狀或縮小經營規模則取決於:企業自己能夠支配收入的多少,價格和利率的信號,以及自己對借貸的償還能力。由此便形成企業對經營的自我約束或自我控制的機制。
3.法律約束。貿易企業越是獨立自主經營,越要強化法律約束。強化法律約束主要是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保證各經濟單位的正常聯繫,保證對企業有較強的預算約束。這主要是通過對企業加強財務核算或對會計、審計等法制建設,制定企業法、公司法、銀行法、商業法等,使企業不能隨意突破預算約束。通過制定經濟法規,以補充或保證社會經濟運行機制和貿易運行機制自身所無法解決的公共利益問題,例如,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等。
貿易運行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
貿易運行需要一定的機制來推動、執行、約束和保障,而要使貿易運行機制充分地發揮作用,必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
1.貿易主體必須是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經濟主體。否則,貿易運行就會缺乏應有的動力、應有的決策、應有的調節和應有的約束。
2.貿易主體必須擁有完善而簡便的決策機制。因為市場關係錯綜複雜,情況多變,貿易主體處於各種信息的包圍之中,如果沒有完善而快捷的決策機制,就不能迅速作出反應,就不能及時調整決策,以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要。
3.貿易主體必須具有良好的外部聯繫機制。貿易主體的基本職能是在媒介商品交換活動即商品買賣中取得利潤。它們在組織商品流通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聯合;同時,也要求信息渠道通暢,以便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供求和價格狀況。這些都決定了貿易主體對外聯繫的廣泛性和聯合行為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的外部聯繫機制可以確保貿易運行機制有效地發揮作用。
貿易運行機制市場化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之一是要在2l世紀頭十年里形成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貿易運行機制也要實現市場化,即市場在貿易運行中起基礎性作用,貿易活動遵循自願讓渡規律、等價交換規律和供求規律等的要求,主要運用市場機制來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貿易運行機制市場化的主要標誌有:
①建立和完善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貿易主體從國家計畫的執行者和政府部門的附屬物轉變為獨立自主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一切經濟活動以市場為中心,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國際慣例,自主確定經營目標、經營方針、經營方式和經營範圍,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
②建立和完善巨觀調控體系,健全巨觀調控制度和手段。政府對貿易活動的介入由指令性直接管理為主轉向指導性間接管理為主,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對貿易活動進行巨觀間接調控,並且對貿易總量和結構的調控靈敏有效。③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商品市場發達,要素市場比較完善,市場規則健全,市場行為規範,市場組織完善,國內各地區市場相互融合,破除地區封鎖、部門壟斷,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為貿易運行提供廣闊空間。
④建立與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商品和要素主要按市場供求狀況來確定其價格,理順少數由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⑤貿易活動以消費者和用戶為中心展開,重視市場行銷策略與措施的掌握和運用。
目前,中國貿易運行機制市場化進程正在深入展開。到“九五”末期,除了糧食、棉花、菸草、鹽等少數消費品實行國家定購、國家委託收購、國有公司專營外,其餘所有消費品都自由貿易;國家計畫控制的生產資料商品,從1980年的800多種減少到1998年的5種,而且其計畫控制程度大大降低;除極少數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和少數具有資源壟斷性質的產品以及部分服務價格仍由國家定價或提供指導價外,其餘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已基本放開,由市場自主調節,中國商品的市場調節價格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農產品收購總額、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已分別達到93.2%、80.5%和81.6%;噸出口方面已取消了全部指令性計畫,只對少數商品實行公開、透明的配額許可證管理。我們應採取有效措施,加快市場體系的培育和發展,加快國有貿易企業改革的步伐,加快政府職能的轉換,以加速貿易運行機制市場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