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壟斷

貿易壟斷

貿易壟斷是指不僅僅是實實在在的獨占,而且指市場控制或吞併,以及獲得能控制市場的領導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貿易壟斷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全球化,

內容

一般的講,競爭產生了聯合、併購,在聯合與併購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更高層次的競爭,使競爭更加尖銳,更加劇烈。而當聯合與併購發展到出現控制生產與市場的經濟現象時,便產生了壟斷。
壟斷的動機,一是為了避免勢均力敵的少數大企業兩敗俱傷,二是為了通過控制生產與市場獲得高額利潤,但歸根結底是為了後者,前者是實現後者的必不可少的途徑。
壟斷的出現,並不排斥競爭,在共同市場上,各大企業之間、企業集團內部之間以及大企業與眾多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尤其是在貿易領域,中小型企業在數量上更占絕對優勢,因此,競爭不可避免。一定程度的壟斷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有利於形成規模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產業集群能力及產業集中度,提高一個國家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經濟貿易的發展。但經營過於集中,過分壟斷,又會限制競爭的正常展開,不利於生產與貿易的發展,不利於市場需求的滿足和實現,因而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經濟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加以防範。
此外,必須注意,這裡講的壟斷,是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在企業聯合與兼併基礎之上的壟斷,是基於規模經濟要求、資源高效配置和資本集中程度,以巨型產業組織為依託的經濟壟斷。它不同於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長期存在的、以行政權力為主要手段的經濟壟斷,對於超經濟的行政性壟斷和官商勾結的欺行霸市的獨占性壟斷必須堅決反對和查禁。同時,對於違反公開公平競爭原則企業之間的違法合謀所形成的壟斷也必須認真糾正。

全球化

對外貿易是一項古老的經濟活動,早在封建制度時期就已發生,但是,只有在封建制度瓦解後,商品生產才為世界市場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商品生產的出現和世界市場的產生,為對外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成為加速對外貿易的主要因素。
國際經濟關係最初是以交換使用價值,獲取比較利益為主,主要形式是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隨著各個資本集團進入世界市場,爭奪市場的鬥爭日趨激烈,資本集團為了保護自己市場不受侵犯,廣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設定了重重貿易壁壘,商品輸出受到阻撓,資本輸出排擠一部分商品輸出的勢力。但是,商品輸出畢竟是國際交往中的一項重要舉措,資本輸出不可能完全取而代之,國際貿易仍然是國際經濟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交往中,與資本輸出並駕齊驅,起著重要作用。
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商品輸出得到了發展的條件。但是,國際貿易的發展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關稅總協定烏拉圭國家為促進貿易自由化提供了條件,同時,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貿易壟斷全球化也不斷加強。
近幾年來,國際貿易發展是很快的。根據聯合國統計,2002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2.26萬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16.5%;進口總額為6.19萬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17%;出口總額為6.07萬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了16%。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世界貿易的進出口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是工業製成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快於初級產品,它們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發生了變化。1990年工業製成品產品占世界貿易總額的70.6%,1999年上升到76.1%,而初級產品所占比重則由26.5%下降到20%。
以美國為例,可以看到這一特徵的長期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