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鎮(費縣石井鎮)

石井鎮(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下轄鎮)

費縣石井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井鎮,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地處費縣西南部,東連新莊鎮,南與蒼山縣接壤,西鄰棗莊市山亭區,北靠梁邱鎮,行政區域面積101.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石井鎮戶籍人口為39971人。

清末時期,境域為費縣活溝、石橋2社所轄;2001年11月,撤鄉設石井鎮。截至2020年6月,石井鎮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井村。

2019年,石井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井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費縣
  • 地理位置費縣西南部
  • 面積:101.96 km
  • 下轄地區:2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石井村
  • 電話區號:0539
  • 郵政編碼:273415
  • 車牌代碼:魯Q、魯W 
  • 人口:39971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清末時期,境域為費縣活溝、石橋2社所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將馬山、牡丹池、埠陽等48村劃屬四縣邊聯辦事處所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分屬溫河縣高橋(五區)、板橋(八區)2區,將里峪、外峪、孫家峪等6村劃屬雙山縣所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板橋區與高橋區合併,為費縣五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費縣高橋區。
1950年,屬費縣五區。
1958年,劃為高橋、郝家村2鄉,秋,成為石井公社,緊接著改為石井區。
1971年6月,又改為石井公社。
1984年秋,改為石井區。
1985年,撤區並鄉,將郝村總支(下轄12村)劃屬郝家村鄉,將原石井區改為石井鄉。
2001年11月,撤鄉設石井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石井鎮轄22個行政村:石井、銀河、翼城、大安、柴禾峪、鴨汪、香城、齊家峪、高橋、銀山、黃公莊、葛針園、東西峪、板橋、蓮花、安樂、龍山、同興、龍泉莊、苗家圈、高岩莊、富興。
截至2020年6月,石井鎮轄21個行政村:石井村、銀河村、翼城村、柴禾峪村、鴨汪村、香城村、齊家峪村、高橋村、黃公莊村、銀山村、葛針園村、東西峪村、板橋村、蓮花村、安樂村、龍山村、龍泉莊村、同興村、富興莊村、大安村、高岩村,鎮人民政府駐石井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井鎮地處費縣西南部,東連新莊鎮,南與蒼山縣接壤,西鄰棗莊市山亭區,北靠梁邱鎮,行政區域面積101.96平方千米。
石井鎮

地形地貌

石井鎮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四周群山環繞,中部、北部相對平坦,南部、東部屬低山丘嶺,西部有荊山與泉崮山。主要山脈有陰陽寨、麥茬山、泉崮山,其中泉崮山為境內最高峰,海拔596米。

水文

石井鎮境內河流主要有蘆河、洞子河、銀河、苗家圈灌渠等。

自然資源

石井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頁岩分布廣、儲量大、質量優,已探明儲量1.1億立方米,經化驗頁岩達到了生產優質頁岩磚的標準。石灰石儲量3.5億噸,純度高,易開採,符合生產水泥的標準。礦泉水水質優良,僅達到生產二級以上礦泉水標準的水源就有12處。

人口

2011年末,石井鎮總人口3.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80人。總人口中,男性1.94萬人,占52.4%;女性1.76萬人,占47.6%;14歲以下0.56萬人,占15.2%;15—64歲2.71萬人,占73.4%;65歲以上0.39萬人,占1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2人。
2017年末,石井鎮常住人口為32521人。
截至2019年末,石井鎮戶籍人口為3997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石井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081.3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41.5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4.6萬元,增值稅7.1萬元。
2019年,石井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農業

2011年,石井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0%。
石井鎮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萬噸,其中小麥0.7萬噸,玉米0.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黃煙。2011年,黃煙種植面積8000畝。
石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末,生豬存欄量4.5萬頭,羊存欄量12.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8.2萬羽。

商業

2011年末,石井鎮有商業網點156個,從業人員400多人;城鎮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1.2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石井鎮境內有2家銀行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2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井鎮有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650人,專任教師25人;國小8所,在校生1486人,專任教師12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889人,專任教師7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31.1萬元,比上年增長9.9%。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60.6%,比上年提高10.7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石井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2個,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5人。2011年末,有線數位電視用戶0.5萬戶,入戶率達80%。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2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井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村級衛生所15個;病床1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06張,固定資產總值3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7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衛生室以上)完成診療3.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石井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1戶,人數1923人,支出161萬元,月人均7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9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萬元。社區服務設施2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20個。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88萬元。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萬人,參保率達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井鎮有郵政局1個;征訂報刊、期刊1.2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2個,固定電話用戶3400戶;行動電話用戶6000戶。網際網路用戶1100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石井鎮有深水井30眼,年供水220萬立方米,排水管道4800米。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石井鎮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1.2萬平方米。

交通

石井鎮有240省道過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石井鎮因鎮人民政府駐石井村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