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立鵬

費立鵬

費立鵬,加拿大人,博士,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處顧問,美國哈佛大學社會醫學系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客座教授、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在中國已經有20多年,從1995年起就開始專門研究中國人的自殺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立鵬
  • 國籍:加拿大
  • 出生地:加拿大
  • 職稱:教授
  • 性別:男
從業經歷,研究領域,部分榮譽,個人觀點,服務中國,面對面欄目,自建機構,實例,

從業經歷

1971年 獲加拿大McGill大學心理學學士
1974年 獲加拿大McMaster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74-1976年 在紐西蘭Auckland大學附屬醫院作住院醫生
1976-1978年 作為紐西蘭留學生在北京語言學院和南京大學學習漢語
1980-1983年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作精神科住院醫師
1983-1985年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作博士後臨床研究生
1984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獲流行病學碩士學位
1984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獲人類學碩士學位
1985-1987年 在中國湖南醫科大學以訪問者身份進行教學和研究
1987-1994年 在中國湖北荊州精神病醫院任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
1994年至今 任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
2001年至今 任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

研究領域

精神科、心理學、流行病學、人類學

部分榮譽

1992年獲《中國心理衛生》雜誌首屆優秀論文三等獎。
1995年獲湖北省政府頒發的湖北省最高榮譽“編鐘獎”。
1996-1998年多次獲北京回龍觀醫院的科研成果獎。
1999年榮獲北京市政府建國以來對外國專家頒發的“長城友誼獎”。

個人觀點

分析自殺起因
費立鵬接受《面對面》的採訪。每年25萬人死於自殺,對於很多正常人來說,覺得自殺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危機干預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中國自殺與預防研究所所長肖水源教授表示,一個人自殺直接影響到周邊6人的生活。中國每年有25萬左右的人死於自殺,自殺未遂者是自殺死亡者的8至10倍,而一個人一生中出現自殺念頭卻沒有採取行動的約占總人口的10%%。
自殺是青壯年首位死因
費立鵬是中國創辦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第一人,這位加拿大人在中國生活工作已有20年;從1994年起,他開始關注中國有自殺傾向的高危人群,成為中國第一個將臨床精神病學和公共衛生學結合起來研究自殺問題的學者;他的目標是在8年內將中國的自殺率降低20%%。
自殺在中國的影響
費立鵬說,自殺已占到中國人群死亡因素的第5位,而對15-34歲的人群而言,自殺是首位死因。費立鵬告訴大家,當自己出現心理危機的時候,不要等待,要相信會有人願意幫助你。如果你的傾訴對象不知所措,可以向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共同確定的全球第一個“預防自殺日”。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每年自殺發生率每10萬人中少於10人的,為低自殺率國家,每10萬人中高於20人的,為高自殺率國家。在1993年以前的統計中,中國屬於低自殺率國家。而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公布的報告,中國的自殺率為每10萬人中22.2人。

服務中國

費立鵬費立鵬
1985年,已經在國外取得醫學博士,流行病學碩士,人類學碩士等多個學位的費立鵬,如願以償來到中國,剛開始在湖北的一家精神病院從事精神科醫生的工作。費立鵬當時精神科在醫學界是地位最低的一個專業,因為精神科的好多大夫不願意做這個行業,如果他分配做精神科,他儘量的想辦法離開這個行業,因為它太丟面子。當時他們的如果有人是做精神科的,他不敢跟人說,跟人說的話他找不到對象。一知道你跟精神病人工作,就意味你也會像精神病,就不會讓你跟姑娘結婚的。 在費立鵬做精神科醫生的時候,一些精神病人的自殺深深觸動了他,他決定轉向對自殺問題的研究,然而當時自殺研究在中國還是個禁區。1994年費立鵬受聘於北京市回龍觀醫院,擔任這家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職務,這個時候,中國的自殺研究開始起步,在這裡,費立鵬開始了對自殺的研究工作。作為一個醫學博士來說,可以關心的醫學方面的問題很多,為什麼費立鵬就選擇了自殺呢?費立鵬認為:一是大問題,第二是空白,第三是本來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第四是學精神科學流行病學,學人類學,有非常適合的學科來做這個自殺的那么複雜問題的研究。所以一有機會他就抓住這個機會,本來早期的自殺是很敏感的一個問題,沒法研究的,但就從1990年初的時候,衛生部把死亡數據給世界衛生組織是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對全世界發表這個資料。所以突然的對所有死因的資料,衛生部把這個給世界衛生組織,突然就看見自殺的這個狀況,本來什麼數據都沒有,根本找不到什麼數據。從1990年以來這個數據是逐步的開始公開的,所以這個門一開的話,對他來講是非常適應。
費立鵬費立鵬
上個世紀70年代費立鵬到中國留學兩年,也是在那個時候費立鵬下定決心在中國工作。他為什麼會選擇在中國工作呢?費立鵬說:“可以看出來,有好多地方,我可以做獨特的一個貢獻,本來我對心理學也比較感興趣,我看心理學不能說是空白,可是還有很大發展的空間。所以我認為在中國,在這也許我能做點貢獻。”有人問來中國工作圖的是錢嗎?費立鵬說:“我可是不追求這樣的目標,而且說實話,本來我是從一個不是特別窮,可是相對來說比較窮的一個家庭來,所以大夫有兩輛汽車,有個大房子並不是我想要的東西。我想發揮作用,我想看到我發費的努力對別人有好處。”

面對面欄目

2006年9月10日是第四屆“世界預防自殺日”,在這樣的一個日子,來自加拿大的費立鵬格外引人注目,除了擔任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之外,他還身兼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處顧問、國際預防自殺協會中國代表等諸多頭銜,憑著對中國自殺研究與干預工作的成果,他已經成為中國自殺研究領域的權威和領軍人物。人們甚至把他稱為當代的白求恩
費立鵬費立鵬
王志:有人在提到費力鵬的時候,會想到你的一位同胞,叫白求恩。嘉賓:不會有毛澤東寫有關我的一個文章,那就沒法比,這是一方面。第二他是外科大夫,外科大夫和精神科大夫是絕對不同的大夫。王志:名字為什麼一定要取一個中文的名字呢?嘉賓:你說是費力鵬,我的名字。我來的時候是1976年,當時這個學校給我定的是費邁克,我一看並不是一個中國的名字,我不太希望這樣,所以我就請我的一個好同學,國內一個同學,給我定一個名字,講來講去就定了這個,我認為也比較可以。所以我請一個朋友定一個更適合我的,別人看起來不一定是個外籍人的名字。

自建機構

費立鵬領導下的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是中國第一家面向自殺群體的醫療機構,干預中心自2002年在北京回龍觀醫院正式掛牌成立以來,運行了將近四年時間,期間他們利用門診、熱線、網路等成功挽救了數百名自殺者的生命。王志:為什麼叫“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呢?

實例

在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我們見到了這位中年男子,我們暫且用化名文彬來稱呼他。文彬曾經離家出走了八年,一次次徘徊在自殺的邊緣,後來在干預中心的幫助下,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文彬告訴我們,他所經歷的一切與母親的自殺有關,那是在1993年5月份的一天,他親眼目睹了母親上吊自殺的一幕。文彬:當時我母親脖子上的繩,我當時還在上班,中午回去的時候我解開的繩,所以說那個衝擊力,從廣告方面來說,那個視覺衝擊力是非常強的。你想自己親生母親,那個繩在她脖子上,自己給她解下來。文彬剛剛結婚不久,他操辦了母親的喪事,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表面看起來很平靜,可是,在文彬的心裡,卻逐漸變得抑鬱起來。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就感覺生活沒有什麼意義,像我母親這么一個熱愛勞動,心地善良,那么一個人。實際上我非常敬佩我母親,最後她走上這條道路,對我心理方面的打擊是太大了,那個時候也想走我母親那條路。在2002年12月份,得知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成立的訊息,文彬上門尋求幫助。費立鵬:第他家屬有這樣的行為,他自己有抑鬱的狀態,實際上本來是一個高危人員。在這個情況你得了解抑鬱症,關鍵的目標是治好這個抑鬱症,在干預中心醫生的幫助下,文彬的心情逐漸平靜,這個時候,在他心裡回家的願望變得分外強烈。然而當他準備回家的時候,卻聽說和他最親近的姐姐喝農藥自殺了。
費立鵬費立鵬
文彬:當時我也是很痛苦的,過了第二天,她就說你沒事吧,情緒不太好,昨天晚上又哭了吧。我說這是肯定的。實際上我都能理解,因為一個可能是我的原因;另外一個她性格方面跟我母親也有些相似;第三吧,經濟方面,因為我們廠子倒閉了;還有一個就是她婚姻出現問題,有第三者,沒人給她拿主意,受了很多委屈,受了很多氣,最後也丟下她的閨女,走了這條路。費立鵬:自殺的危險因素就是家人和周圍人的有自殺行為。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想自殺,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你周圍的人用這個方法,你也很容易想到這個方法。
費立鵬費立鵬
干預中心的醫生陪伴文彬渡過了再次失去親人的難關。後來,文彬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現在,文彬在北京郊區做一些小生意,他深知家族自殺的傷害,特意把姐姐的女兒帶到了北京,帶著她定期到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進行心理諮詢。他為何與自殺結下了不解之緣?費立鵬:我發現我在這方面有一些天才的能力。他為何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費立鵬:我想發揮作用。《面對面》王志專訪預防自殺專家費立鵬正在進行中。費立鵬1949年出生於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在加拿大醫學院學習心理衛生專業,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他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他開始接觸到一些自殺的案例。王志:你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自殺問題的。費立鵬:最早是我讀醫學的時候,當時我在這個醫院的急診室工作.在那兒經常有西方的自殺未遂者到急診室搶救,我也偏向跟這些人談話.我發現我很想了解他們的思路,他們怎么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到這個地步.給他們機會說這些話,對他們也有好處.其他的大夫,其他人在急診室不太願意幹這些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