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實施意見

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深入實施“教育立市”戰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5〕5號),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二、重點工作,三、保障措施,

一、目標任務

以區(市、縣)為單位,按照黔府發〔2015〕5號檔案要求,2015年,南明區、花溪區、烏當區、白雲區、觀山湖區、清鎮市、息烽縣、開陽縣八個區(市、縣)通過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驗收;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達到90%。2016年,雲岩區、修文縣通過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驗收。率先在全省實現各區(市、縣)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全市實現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
(一)學前教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體系。到2016年,學前教育建築面積、專項經費投入每年增加10%以上。加快公辦幼稚園、小小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建設,實現100%的鄉(鎮)和社區有公辦幼稚園或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基本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遠”“入園貴”的問題。
(二)義務教育。統籌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著力引進和培育新優質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到2016年,全市國小、國中輟學率分別控制在0.6%和1.8%以內,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所有區(市、縣)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本緩解義務教育階段“上學難”、“上好學難”問題。
(三)高中階段教育。繼續推進高中階段優質教育集團建設,建成一批貴陽市普通高中特色發展試點學校和國家級、省級示範職業院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到2016年,職業教育規模增至7萬人以上,普職比大體相當,清鎮職教城基本建成。確保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省走前列,基本實現高中階段“學好上”、“上好學”。

二、重點工作

(一)堅持規劃引領,整合教育資源
1.實施新一輪布局調整規劃。根據“疏老城、建新城”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按照“六規合一”的要求,切實抓好教育專項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銜接落實。堅持國小向鄉鎮集中,國中向中心集鎮、縣城集中,高中布局在城區、縣城和城郊的原則,實施新一輪以區(市、縣)為單位的中國小布局調整,逐步解決“城區學校裝不下、鄉鎮學校吃不飽”的矛盾,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就近入學,高中教育集中規模辦學。
2.實施新一輪標準化學校建設。提高辦學條件標準,推動新一輪標準化學校改造,推進教育“9 3”、“4 2”、農村寄宿制標準化學校和全面改薄等教育項目建設。嚴格執行《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貴陽市新建改建居住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管理規定(暫行)的通知》(築府發〔2014〕8號)規定,充分發揮市規劃局的審核作用、市住建局的管理作用,嚴把規劃審批關、建設進度關、驗收移交關,確保新建改建居住區配建學校(幼稚園)與住房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生態文明委、市督辦督查局)
(二)著力擴大開放,促進均衡優質
3.強力推進教育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國內外品牌學校、教育管理平台及全國知名校長、教師來築辦學。力爭在2015年舉辦1所國際化學校,引進12所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學校(幼稚園)來築獨立辦學或合作辦學的基礎上,到2016年力爭再引進一批優質學校(幼稚園)來築合作辦學。
4.強力推進市域內教育合作。強化市域內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紮實推進縣域試驗區、改革試點項目和學校集團化發展,鼓勵現有優質學校(幼稚園)突破區域限制,發展教育聯合體。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構建貴陽市教育大數據平台;基本建成全市中國小教與學互動網路。到2016年,基本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初步實現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督辦督查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
(三)切實加大統籌,促進協調發展
5.加快學前教育內涵發展。根據《貴陽市學前教育發展攻堅實施方案(2014—2016)》,深入推進“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提升計畫”,努力建成“城鄉均衡、公益普惠、民眾滿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以規範幼稚園管理為基礎,以示範園提質增量為引領,整體提升我市幼稚園辦園水平。到2016年,建成省級示範性幼稚園10所,市級示範性幼稚園30所,達標改造農村和民辦幼稚園100所。
6.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按照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重點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指標,健全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全市2015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初步均衡,2016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7.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著力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以普通高中“五大工程”,即優質資源擴大工程、特色學校工程、國際化學校工程、課程建設工程、質量評估工程為抓手,到2016年,新增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及升類1—3所,建成一批“貴陽市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試點學校”。
8.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調整職業教育空間布局,推進中職“百校大戰”、“十校突破”計畫。圍繞大數據和呼叫中心產業發展,動態調整專業設定,建立以呼叫中心產業為重點的職業教育與產業對話機制,重點支持職業院校設定呼叫中心相關專業。推進與北京市優質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中職——高職——本科銜接機制。到2016年,將全市中職學校調整到30所左右,創建2所以上省級示範職業院校,完成市女子職業學校省級、國家級示範中職校建設。建成市經貿學校清鎮新校區;在市經貿學校、白雲職校建設貴陽市呼叫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在產業園區建成10個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初步構建“一城、十心、多亮點”的貴陽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9.完善農村教育關愛體系。以“四在四愛·幸福校園”活動為載體,探索多樣化的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制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社會聯絡機制及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深入推進山村幼稚園、農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營養改善計畫全覆蓋。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到2016年,農村國小、國中住宿率分別達到30%和70%。
10.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盲、聾、培智三類學校全面覆蓋的特殊教育網路。探索將自閉症群體教育納入特殊教育體系,建立市縣兩級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機制,支持“歡樂船”和“愛心家園”2所自閉症民辦培訓機構發展。啟動貴陽市盲聾啞學校遷建;花溪特殊教育學校投入使用。到2016年,全市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達到6000元以上,培訓培養一批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骨幹教師,全市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1%。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督辦督查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市民政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殘聯)
(四)深化改革創新,構建多元格局
11.扶持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積極扶持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探索以國資引導、民資參與的多元主體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設立民辦教育專項資金,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制度。細化落實人事管理措施,鼓勵和支持公辦學校人員,特別是退休校長、教師到民辦學校領辦或任教、支教。
12.規範民辦學校辦學。嚴格民辦學校審批標準,規範民辦學校審批程式,落實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指導民辦學校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董事會(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民辦學校的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按照“四個一批”(提升一批、整改一批、託管一批、關閉一批)的原則,加大對無證民辦學校(幼稚園)的清理,確保到2016年全市基本清除無證民辦學校。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文明委、市督辦督查局、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支隊、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城管局、市安監局)
(五)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素質提升
13.充實補足師資隊伍。科學合理核定幼稚園、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完善補充農村中國小緊缺專業教師和職業教育教師的綠色通道。落實“國標、市考、縣聘、校用”的教師資格準入與管理,以補足配齊,最佳化結構為重點,及時補充缺編教師,推進師資均衡配置。
14.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完善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教師考核評價標準,積極探索學校、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等主體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方式。以“三名工程”、教師素質三年提升工程、“雙百工程”、骨幹教師培養工程、教壇新秀選拔工作、教師崗位大練兵為重點,著力提升校長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規劃引領、教育治理水平,著力實施國培、省培、市培計畫、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等教師培訓項目,嚴格實行五年一周期不少於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
15.加大教師交流力度。完善中國小學校教師和校長流動機制,推行區域內師資雙向流動。建立完善縣域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實現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和常態化。在縣域內擴大教師交流範圍,落實鼓勵優秀校長和教師到薄弱學校任職任教,縮小師資差距。
16.切實保障教師待遇。科學合理地設定城鄉學校職稱(職務)結構比例。探索制定符合職業教育、農村中國小特別是村級國小和教學點實際的職稱(職務)評定標準。加大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對鄉鎮以下在職農村教師,執行向基層傾斜的工資政策。進一步統籌並精簡對學校的各種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師合法權益落實情況的督查,依法落實教師待遇。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編委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六)踐行知行教育,推動內涵發展
17.塑造知行教育品牌。秉持城市精神,培育和踐行“知行合一,德才至善”的教育價值追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時代精神教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完善“知行教育”體系。
18.改革教育評價機制。按照《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和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任務要求,構建完善管、評、辦分離的教育管理機制。圍繞《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建立以課程為中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體系,並開展學校教育效能評價。
19.促進學生素質提升。按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標準》,引導教師將教育觀念從知識點講授向提升學生素質轉變。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鼓勵各學校開設校本課程,落實地方課程教學任務。著力實施“校校活力人人陽光”和貴陽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振興計畫等系列活動,培養每個學生的體育藝術興趣愛好和特長。
20.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按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最佳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結合時代特點,推進具有地域特色和學校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教育。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明辦、市生態文明委、市科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由市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全市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級人大監督檢查,各級政協視察調研,全社會關心支持的普及十五年教育管理體制。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一把手”要履行職責,高度重視教育、善於抓好教育、支持辦好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定期議教制度,形成以縣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各司其職、協同推進的管理體制。市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負責統籌謀劃推進全市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市發改、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多形式加大對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支持。
(牽頭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市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強化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完善各級政府分項目、按比例承擔義務教育投入的保障機制。依法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將土地收益金的10%用於教育,繼續壓縮市級行政經費用於支持教育發展。實施縣域教育經費法定增長“一票否決”考核制,確保各級財政性教育經費及時足額徵收,及時撥付、投足用好。針對國家和省的教育發展項目,做好教育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
(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市、縣]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三)強化督導考核
把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納入縣級政府及主要領導教育工作督導考核體系 ,從2015年起,實行“按月追蹤、每季檢查、半年通報、年終考核”。對未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各項任務的縣,對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實施約談並啟動問責。建立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激勵機制,確保高標準、高質量通過省的基本普及十五年驗收。
(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督辦督查局、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責任單位: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其他相關成員單位)
(四)營造發展氛圍
進一步加大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宣傳力度,統籌電視、廣播、報刊、新興媒體等各種媒體,深入宣傳普及十五年教育的重大意義,宣傳普及十五年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內容,核心理念,各項措施和辦法,廣泛宣傳教育系統正面形象,凝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營造全市支持教育改革、關心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