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縣谷里鎮

貴州黔西縣谷里鎮

橋名來源: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洪武前期,貴州宣慰使奢香夫人為通“龍場九驛”,派努頭領在該河蓮花灘渡口修建石橋,努某藉機貪污修橋銀和勒索百姓,時限已過而橋未修成。奢香派手下女將朵妮前往查實,查明問題後就地斬了努頭領,抄其家產作修橋費用,親率兵民日夜建橋,經數月苦戰,在橋完工的當天晚上因操勞過度吐血去世。奢香聞訊,十分惋惜,在踩橋時以“朵妮”作橋名表示紀念,朵妮橋名由“朵妮”演變而成,並在橋頭立碑記述朵妮的功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黔西縣谷里鎮
  • 地理位置:貴州省
地圖信息,
貴州黔西縣谷里鎮位於黔西縣東部,位於東經106°09′-106°12′,北緯26°59′-27°00′,東與鐘山鄉、協和鄉接壤,南與大關鎮為鄰,西接綠化鄉,北與永興鄉、甘棠鄉相鄰。因位於山谷之中,長一里而名“谷里”。距黔西縣城17公里;經貴畢路距畢節95公里,距貴陽105公里,面積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418畝,轄16個村,1個居委會151個村(居)民小組,7541戶3007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4%,其中少數民族1108戶4655人,占總人口的14.9%,森林覆蓋率達13%。
谷里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明初在此設驛站,為奢香九驛之谷里驛,土目阿能在此設衙。崇禎8年設城堡,清初開場,為谷里治地、設塘,民國6年置谷里鎮。民國時為東一區(後稱第二區),設治地,1950年置谷里區,1956年素樸區併入,1959年改稱衛星人民公社,1961年素樸區分出後又復稱谷里區。1991年7月撤併建後,在原谷里區的谷里鎮、大水鄉、青龍鄉、蓮花鄉的基礎上並建成了谷里鎮,全鎮轄16個村和1個居委會,151個村居民小組。
谷里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多雲霧,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氣溫13.7℃,無霜期約270天,地形為卡斯特地形地貌區。盛產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和油菜、烤菸、土煙、辣椒、地蘿蔔、蔬菜等經濟作物。境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優質無煙煤、硫鐵礦、矽鐵礦等。僅探明的煤礦儲量就達2.5億噸以上。矽儲量在8000萬噸且含矽量達98%以上,境內其它資源也非常豐富,境內生產的茶葉、老醋、糟油辣椒、土陶器等土特產品聞名縣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發源於境內的谷里河橫穿中部,有龍灘口、良田兩座小二型水庫,另外,還有石門、水安塘、下第溝等小型水庫。
谷里鎮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現已形成“一煤、二茶、三畜、四谷”的產業結構模式;2000年來,煤炭已有五個9萬噸以上的驗收和改擴建礦井,年產120萬噸的大型青龍煤礦已經建成投產,年產90萬噸的谷里煤礦正在建設當中;茶葉已形成黔龍牌的碧螺春等高等品牌茶,享譽省內外;畜牧養殖業已形成建全中獅、新陽、龍井養豬示範村,仙鵝養牛示範村,其它養殖大戶,遍布全鎮各村,科技興農輔射全鎮。油選單株移栽,目前已實現雜交玉米大面積單株定向育苗移栽水稻旱育淺植,綠肥分帶聚壟。
2005年,谷里鎮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鎮域生產總值完成18916萬元,人均6289元,其中第一產業5101萬元,第二產業11674萬元,第三產業24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897元,是1991年人均425元的3.5倍,財政收入394.8萬元,糧食總產量8318噸。外出務工人員5000多人,年收入400多萬元。有5個村通有線電話,用戶800戶,行動電話1200多戶;已硬化街面400多米,並啟動了谷興路小區建設,完成了鎮行政辦公中心的整體搬遷。中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近年來共新修、改建校舍面積10000多平方米;衛生院有醫師14人,床位9張。個體合法診所25個。分布各村,保證了廣大人民民眾的健康。村村通廣播電視,通公路、通電,14個村通自來水,鎮駐地還安裝了有線電視。
現在,谷里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正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向前進,確定仙鵝、五里、中獅等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逐步輻射全鎮。
谷里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濃郁的民間風情,充分展示了她的廣闊前景,是有識之士投資開發的黃金寶地。谷里鎮將以寬鬆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誠召天下客,廣納四海友。熱忱歡迎各方誌士前來投資開發,創辦經濟實體,使谷里這個“煤海茶鄉”早日插上騰飛的翅膀,更加美麗富饒。

地圖信息

地址:畢節市黔西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