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陽腸旺面
- 別稱:腸旺面
- 主要原料:豬大腸,豬血旺,雞蛋麵條
- 主要營養成分:面
- 適宜人群:兒童,成人,老人
簡介
發展史
腸旺面始創於晚清。據說在一百多年前,貴陽北門橋一帶肉案林立。橋頭有傅、顏兩家麵館,他們用肉案上的豬肥腸和豬血旺做成腸旺面,以招徠前來買肉買菜的顧客。兩家麵館互相競爭,使腸旺面的質量不斷提高,最後在貴陽賣出了名氣。
腸旺面之所以能獨具一格,不僅因為它有滋味悠長的肥腸和血旺,還因為它有和肥腸、血旺一樣重要的脆臊。說穿了,它用肥腸和血旺分別製成腸臊和旺臊,再用豬五花肉製成脆臊,然後用腸油、脆臊加辣椒油製成紅油,由此而形成了腸旺面“三臊”加紅油的基本特色。
腸旺面的特色還在於它的麵條製作工藝有些特別。腸旺面所用的麵條為手工雞蛋麵條。製作時用上等麵粉500克,加入4個雞蛋、少許食用鹼及適量清水,經反覆揉搓製成水調麵團。然後將麵團放在特製的案板上,經反覆摺疊擠壓製成薄如綢緞的麵皮,再用豆粉作撲粉撒在麵皮上,將麵皮摺疊起來切成細絲狀。整個操作過程有“三翻四搭九道切”之說。
腸旺面的煮麵也十分講究。正宗的腸旺面是一碗一煮,從不一次煮一大鍋。每碗腸旺面用面約80克,抖散下入燒至微沸的開水鍋中,煮至鍋中翻滾時,用竹筷將麵條撈起看其是否伸直,若伸直了就用漏勺撈起,再往漏勺中沖入一碗冷水,然後迅速將麵條放入湯鍋中燙熱,讓麵條“收筋”後裝入用
豆芽墊底的碗中,再往碗中灌入雞湯,放入肥腸片、血旺片和脆臊,最後淋上紅油,撒入蔥花即成。
原料
雞蛋面90克,豬大腸50克,五花肉250克,血旺25克,綠豆芽15克,白鐵豆腐250克。
調料
三合油、糍粑辣椒、腐乳、味素、甜酒釀、胡椒粉、蒜泥、薑末、蔥花、高湯等適量。
做法
1、煮。豬腸洗淨去異味,煮至半熟撈出切成塊加香料煮。
2、五花肉煮熟切成小丁,入鍋加鹽炒出油後,潷去油放入甜酒釀,烹點醋,炸成脆哨。
3、豆腐切成小丁用鹽水泡一下撈出濾乾,用油炸成泡哨撈出;
4、油鍋中再加入脆哨油、腸子油、糍粑辣椒,炒出香味,加入薑末、蒜泥、豆腐乳加水煮開,潷出紅油待用。
5、雞蛋面與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約煮1分鐘,撈入面碗中放上腸子、脆哨、豆腐泡哨,用漏勺裝入血旺片在鍋中氽一下,放在麵條上,舀入高湯、紅油、味素、蔥花即可。
貴陽腸旺面產地貴陽,始於清朝,興於當代,其歷史悠久,是貴陽市家喻戶曉的特色小吃之一.其勁道足,彈性好,久拉不斷之韌性是其小吃盛名的原因之一,同時,加上精心選料,精細的製作工藝,獨特的風味以及大眾價格等成因,使其受到廣大貴陽市民的喜愛,其口味百年不變,符合貴陽人的"紅、重、香"等口味特點。期間,最出名的當數"程腸旺",而經過不斷的改良,貴陽腸旺面的店家如雨後春筍一般,在貴陽大街小巷處處都可尋到"貴陽腸旺面"的身影.貴陽威西門的"老七腸旺面",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