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印發檔案
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貴州省科技支撐計畫的通知
〔黔府發〔2009〕23號〕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區行署,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貴州省科技支撐計畫》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通知全文
貴州省科技支撐計畫
為貫徹落實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戰略部署,提出2009—2011年貴州省科技支撐計畫。
一、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產業振興為目標,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活力,通過加快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與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套用,支撐我省重點產業振興;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通過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產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提升民生科技在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服務水平,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做出切實貢獻,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以產業振興為重點,以套用轉化為關鍵,以形成產業化為目標,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2. 堅持遠近結合,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把擴內需、保增長,促進我省產業振興的科技措施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相結合,把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困難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相結合。
3. 堅持科技支撐與引領結合,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科技措施與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相結合,在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引領新興產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4. 堅持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支撐和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套用的主體。
5. 堅持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開放,最大限度地動員組織和激勵廣大科技人員服務經濟建設第一線。加強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科技平台,面向企業和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服務和技術推廣,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
(三)發展目標。
1. 總體目標:
科技投入明顯增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台與共享機制基本形成;科技人才隊伍得到較快發展;產學研合作機制初步形成,企業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得到提高;適應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軍民兩用技術向民用領域的轉化加快;科技進步水平不斷提高,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的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並在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科技成果轉化率、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率和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科技綜合實力有所提升,科技引領和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作用更加顯著。
2. 主要指標:
科技投入持續增長,財政套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年均增長20%,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經費投入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
圍繞產業振興,組織申報、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畫、863計畫、973計畫等65項(其中加快實施43項,儘快申報22項),省科技重大專項重點項目104項(加快實施67項,儘快啟動37項)。
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力爭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生產力促進中心3-5個;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10個、生產力促進中心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中介機構3-5個;培育10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養形成一批科技領軍人物和10個以上技術創新團隊,圍繞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初步形成“研發—中試—工業示範—產業化”創新鏈。
專利申請量保持15%的年均增長率,專利授權量保持15%的年均增長率,其中發明專利占30%左右,科技論文數量年均增長3%,引用率有明顯提高;初步實現我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重點企業等的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大型科學儀器的開機率達60%以上。
選育動植物新品種80—85個,大面積推廣40個以上;培育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20個以上。研製、開發出8-10個創新藥物(6類及以上),完成50-100個已上市藥品的質量標準提升。
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重點骨幹企業的裝備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主要礦產資源的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再生資源利用量提高30%左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0%。
二、主要任務
(一)為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1. 推廣套用有利於擴內需、保增長、惠民生的技術和產品。
對能帶動形成新的市場需求、改善民生的成熟技術和產品,要加大產業化、商業化和規模化套用力度。重點是:結合道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管理,推廣智慧型交通、交通安全信息集成等技術;結合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建設,推廣重污染行業減排、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利用、生態監測評估與修復重建等技術及新型節水裝置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推廣新型牆體材料、建築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推廣食品安全檢測、糧食豐產、非糧農林生物質規模化利用、農業生物藥物與新型肥料、節能生態型設施農業技術等;結合我省特色食品生產加工的資源優勢,加快對馬鈴薯、有機茶、生態畜牧業、奶業、辣椒、特色蔬菜、優質水果等惠農富民特色食品產業成熟技術成果的推廣套用和產業化;推廣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推廣服務業、旅遊業、消費行業信息化、數位化等技術的套用。
2. 抓緊實施與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緊密相關的科技重大專項。
對當前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能夠產生直接作用的重點項目,已實施的要加快進度,早出成果,儘快發揮作用。還沒有實施的要優先安排,重點投入,儘快實施。要針對當前形勢的要求,加強需求調研、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凝鍊共性關鍵技術,組織力量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
(1)煤及煤化工產業:煤礦瓦斯重大災害防治及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煤層氣的開採與利用技術,煤的精細化工產品,非石油環境友好、高值化聚合物樹脂產品,乾熄焦技術,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的開發與套用。
(2)磷及磷化工產業:低品位、複雜難處理磷礦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及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高純磷酸、電子級磷酸、磷系阻燃劑、磷酸脲等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與套用,黃磷尾氣制甲酸鈉、磷礦共伴生資源(氟、矽、碘、稀土)富集分離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綜合利用,磷石膏、磷渣等廢棄物資源化綜合高效利用等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3)鋁及鋁加工產業:高性能鋁合金及其製造工藝(高端鋁合金、高強度鑄造鋁合金、鋼鐵熱浸鍍用鋁合金、節能鑄造),高強度變形鋁合金,航空鋁系列產品,通用飛機材料,大射電望遠鏡(FAST)鋁結構材料,赤泥利用等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4)鈦及鈦加工產業:高純鈦,高品質海綿鈦,鈦及鈦合金棒材、板材,鈦合金特種緊固件,鈦基粉末冶金結構件,300mm矽片極大規模積體電路用半導體濺射靶材,四氯化矽的回收及綜合利用,12噸還原蒸餾聯合爐及裝置等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5)鋼鐵產業:高速重載機車車軸鋼、彈簧鋼,高強度低鬆弛預應力鋼絲、鋼絞線用鋼及製品,難選冶鐵礦及新鋼種,石油和核工業用特殊鋼,大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鋼結構,風力發電配套裝置用鋼,釺鋼釺具、工程機械用鋼,工模具鋼,易切削鋼,機電金屬材料、板材棒材等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6)電力產業:新型電力行銷管理信息系統,烏江流域大型複雜水電站群聯合最佳化調控系統,多區域(多目標)自動發電控制(AGC)系統,電力電網抗覆冰專用技術,貴州電網水火電聯合經濟運行最佳化調度系統等現有成熟技術的推廣套用。
(7)菸草產業:烤菸新品種的引進、選育和栽培,捲菸新產品的研製及工藝流程改造和信息化、煙機裝備製造等技術研發。
(8)白酒產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風格特徵現代技術體系套用,高值化商品防偽和追溯的RFID系統,茅台酒有機原料產業化基地及生態環境評價等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套用。
(9)醫藥產業:羊膜間充質幹細胞和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重大疾病關鍵技術研究,常見重大疾病的中藥新藥開發,貴州苗藥的深度研究和開發,貴州地道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中藥自動化生產線綜合套用研究,貴州地道、大宗藥材的炮製加工工藝及質量標準規範化系統研究。
(10)旅遊產品:貴州民族特色旅遊產品(特色食品、工藝品)設計、開發、加工技術,旅遊信息化技術集成、推廣套用。
(11)電子信息產業:移動通信終端產品,3G手機,航空產品網路化協同設計製造,數位化設計和現代管理綜合集成,PB型大電流疊層片式磁珠等技術研究,衛星通信改進型天線、動漫產品設計,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
(12)通信產業:“金盾工程”,移動通信市場的網路支撐平台,融合式專家系統的綜合客服平台等成熟技術的推廣套用。
(13)裝備製造業:飛機、汽車零部件製造(大型民機葉片、高速微特電機、成套液壓系統、基礎零部件),超高壓高強度瓷絕緣子、油田裝備,金屬材料淨成形技術及裝備,大型采棉機,礦山機械,物流配送系統,鋁加工裝備,高精度高速數控工具機,中央節能空調,破碎機整機,核電材料加工等關鍵技術研發。
3. 加強項目的凝鍊、培育和提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瞄準國家戰略目標,結合我省實際,按照國家的要求,在遴選和實施省級各類科技計畫和重大專項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共性關鍵技術,明確攻關目標,整合科技資源,積極爭取列入到國家有關科技計畫和國家“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由區域發展目標上升為國家發展目標,由地方科技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在更高層面推進產業的技術創新與科技進步。
4. 加強軍工技術及科技成果向民品生產的轉移推廣。
充分發揮軍工技術、人才、裝備優勢,通過科技產業園區、技術創新服務平台、技術轉移平台、技術交易市場等多種渠道和企業技術聯盟、產業聯盟、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加快軍工技術和產品向民用市場轉移推廣和產業化。
(二)以企業為主體,全面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進一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大型骨幹企業研發中心的作用,支持鼓勵企業更多地申報承擔國家及省級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加強創新能力建設。以大型骨幹企業為龍頭,加快形成產業聯盟、企業技術聯盟,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鏈,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1. 建立完善創新服務平台。
圍繞鋁及鋁加工、鈦及鈦加工、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新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民族製藥、農作物育種等方面,新建一批技術中心、科技園區(產業化基地)。充分發揮現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7個)、企業技術中心(109個)、科技文獻共享平台、大型儀器共享平台、科技信息網路平台等創新服務平台的作用,推動具備條件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升成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資源整合,加大面向企業的開放力度,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的振興,搭建人才聚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平台。
大力推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建立完善技術、人才、信息交流平台與技術產權交易平台,培育發展各類評估、管理及服務中心,開展第三方評價試點,積極組織申報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進一步構築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平台,及時向企業發布信息、提供服務,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套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管理和開拓市場,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
2. 加快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轉移。
支持建立產學研用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行業內大中小企業的創新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各類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和共享科技成果,加快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的輻射和轉移,完善和延長產業鏈,提高中小企業的配套協作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
3. 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
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引導作用,採取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等方式盤活存量,爭取增量。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挖掘、組織、培育好項目,爭取國家和金融部門更大的支持。加大對創業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小企業。
4. 充分利用科技資源開展集成創新。
利用信息網路手段及時收集並向企業發布和推薦最新科技成果信息;積極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牽線搭橋,構建產學研用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企業引進制約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及裝備、智慧財產權和高層次人才,支持企業開展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三)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1. 積極推動貴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調區和二次創業工作,推動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進一步推動貴陽、遵義國家材料特色產業化基地及國家863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基地的發展,發揮國家高新區、科技園區和特色產業化基地在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支撐地方經濟成長中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支持高新區(基地)內高科技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促進產業的提升、擴展、形成產業鏈,引導產業集聚,形成相關產業集群。
2. 加大對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快產業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提高整體競爭力,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做強做大新興產業。
(四)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主動服務企業。
1. 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面向企業,加大開放力度,促進科研與經濟緊密結合,支持和鼓勵研究開發類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研發技術、開發產品,加快技術成果向企業轉移,促進人才向企業流動。支持和鼓勵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信息、諮詢、檢測、測試、標準等服務。
2. 建立科技人員與企業的溝通機制和交流平台。鼓勵智慧財產權技術轉移、人力資源服務等各類中介機構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提供服務。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發團隊與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共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心。
3. 選派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組織開展“科技人員下企業”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做好科技部“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部署的對接準備工作,爭取更多的科技資源為我所用。對科技人員與企業聯合提出的科研項目,各級科技計畫要給予優先安排。
4. 鼓勵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入股的方式,參與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各級高新區、創業園孵化器、技術轉移機構,要為科技人員創業提供條件和支持。
(五)加強科技人力資源建設。
1. 加強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以重大科技工程和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為載體,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引進、培養和集聚我省經濟社會建設急需的科技人才,形成結構合理、專業學科齊全的人才團隊,在實踐中鍛鍊、培養及造就一批高層次、專家型的領軍人物。
2. 加強科技人才的繼續教育。
組織開展技術人員研發能力培訓和創業者管理能力培訓,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勵與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鼓勵高新區創業孵化器、人力資源服務等機構,開展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使其能夠儘快進入企業工作或自主創業。
3. 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參與科技創新。
積極吸納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科技計畫的研發活動。允許項目承擔單位,特別是企業與研究機構,在目標不變、資金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調整最佳化結構,在科技項目經費中列支聘用參與研究的高校畢業生人員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費補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創新環境。
1. 加強組織協調,創新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國家各部委的縱向聯繫和省內各部門的橫向聯繫,建立部門會商及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互動的工作機制。積極統籌協調,集成各方力量,爭取更多的資源,共同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及產業科技進步,促進產業振興。
2. 完善我省配套政策措施。結合國家配套政策實施細則的制定和頒布,儘快審議出台《貴州省科技進步條例》和關於實施《貴州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相關實施細則,加強對執行情況的督促和檢查。梳理和匯總已經出台的激勵自主創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強財政、稅收、金融等激勵自主創新政策的宣傳、指導和落實,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鼓勵使用國產首台(套)裝備,通過組織實施用戶示範工程等方式,支持產學研用結合。
3. 加強科學技術獎勵相關政策的研究和落實。做好成果轉化獎的實施,引導和鼓勵科研單位及科技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鼓勵科技人員深入企業,允許科技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分享創新收益。落實《科技進步法》,制訂職務科技成果股權激勵的政策細則,對做出貢獻的科技人員按照規定實施期權、技術入股和股權獎勵等形式的股權激勵。
(二)加大科技投入。
按照“保重點、調結構”的原則,加大財政對科技支撐產業振興計畫的支持力度。調整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優先支持必須加快實施的重點任務,經費向近期加快實施的一些項目傾斜,集中投入,持續投入。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按渠道不變的原則,在現有其它財政投入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及成果套用轉化。立足《貴州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對現有科技計畫的安排進行調整,優先支持產業振興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各項任務,積極爭取國家各類計畫資金支持。
(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
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融資方式和渠道,營造有利於企業創新發展的融資環境。通過政府科技資金的引導,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合作,建立投融資協同機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科技與資本市場的結合,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支持創業風險投資企業的發展,改善現有單純由政府資金組成的風險投資公司的股本結構,吸引民間資金、金融、外資和其他風險投資機構的參與。
(四)加強合作創新,推進成果轉化。
堅持合作創新理念,按照“上爭、外引、內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省內外科技資源解決我省科技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問題,實現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套用。積極開展省校合作、省院合作、區域合作、國際合作,共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解決我省科技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我省科技研發的整體水平。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重點,通過聯合建立國家、省部級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基地,聯合承擔科技創新項目,集成技術、資金和人才開展科技攻關,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加強先進適用技術、高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和推廣,加快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
附屬檔案:1. 國家科技項目重點領域及實施項目名錄(略)
2. 貴州省級科技重大專項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及實施項目名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