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

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貴州省僑聯)是中國共產黨貴州省委領導的由居住在貴州省的歸僑、僑眷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
  • 外文名:Guizhou Province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 簡稱:貴州省僑聯
  • 隸屬:貴州省
宗旨,主要任務,僑 情,僑聯組織狀況,貴州省僑聯,地、州、市以下僑聯組織,

宗旨

貴州省僑聯的宗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廣泛地團結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與國內人民一道,同心同德,為興黔富民,振興中華,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主要任務

貴州省僑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根據《中國僑聯章程》,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其主要任務是: 引導和組織歸僑、僑眷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廣泛團結和動員歸僑、僑眷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促進海外僑胞與祖國進行經濟合作和科技交流;努力為歸僑、僑眷興辦企事業和海外僑胞來黔投資服務,為僑屬企事業提供服務。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活動,反映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意見和要求。參與政治協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參與協商和推薦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歸僑、僑眷代表、委員人選。參與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開展海內外文化、學術交流,協助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國內興辦文教衛生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密切與海外僑胞及其社團的聯繫,促進鄉誼親情,鼓勵他們同居住地人民和睦相處,為居住地的繁榮和發展作出貢獻,為促進我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而努力。鼓勵歸僑、僑眷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移風易俗,艱苦奮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加強僑聯自身建設,發揚民主,廉潔奉公,面向基層,面向民眾,全心全意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服務。重視培養、推薦和選拔德才兼備的歸僑、僑眷幹部。
貴州省僑聯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省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全省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第一次至第二次為三年召開一次,以後為五年召開一次。委員會第一屆任期三年,以後每屆任期五年。

僑 情

貴州省地處內陸,不沿邊,不沿海。新中國建立之前,貴州省交通不便,社會十分封閉,很少有人出海謀生。當時只有少數南方省份的歸國華僑因抗日戰爭等原因來到貴州並滯留在貴州。新中國建立後,因工作分配和企事業內遷等原因,有相當數量的歸國華僑由省外轉入貴州。1960年475名印度尼西亞華僑青年回國被安排到貴陽就讀,並留在貴州工作。以上人員構成了貴州省歸僑的主體。50年代還有相當數量的僑眷青年由南方沿海省份來到貴州就讀,並留在貴州工作。新中國建立前夕,貴州一批去台灣人員,後來轉移到國外謀生和我國改革開放後,貴州省有一批出國留學人員,留在國外謀生,還有一些人是直接出國謀生的,以上人員,他們在省內的親屬成為了僑眷。以上是貴州省歸僑、僑眷形成的基本情況。貴州省的歸僑絕大部分是南方沿海省籍人。歸僑最多時達到1200人以上,目前約900人。華僑、華人眷屬近20萬人,他們聯繫著的海外華僑、華人約20萬人,這部分華僑、華人分布於世界五大洲。

僑聯組織狀況

貴州省僑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適應改革開放僑務工作的需要,1980年9月26日,中共貴州省委批准成立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與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合署辦公,一套人員、兩塊牌子。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經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籌備組的努力籌劃,1981年10月12日至16日召開了貴州省第一次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大會根據《中國僑聯章程》制定了《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章程》(以後不再制定《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章程》而制定《貴州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工作細則》),大會選舉產生了貴州省僑聯第一屆委員會,貴州省僑聯正式成立,由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代管。1984年12月15日至18日,貴州省僑聯召開貴州省第二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貴州省僑聯第二屆委員會。1989年12月7日至9日,貴州省第三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貴州省第三屆委員會。1990年1月,經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批准,貴州省僑聯與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機構分開,獨立辦公。省僑聯行政編制5人。1994年11月8日至9日,貴州省第四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貴州省僑聯第四屆委員會。在1997年的機構改革中,經貴州省編制委員會核定,貴州省僑聯事業編制7人,設專職主席1名,主持日常工作,設秘書長1名,內設機構為一個辦公室,設正、副主任1名;一個經濟聯絡部,設正、副部長1名。1999年12月17至18日,貴州省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貴州省僑聯第五屆委員會。在2001年的機構改革中,經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黔委廳字〔2001〕48號文明確,內設機構為一個辦公室,一個經濟聯絡部。機關事業編制為8名〔含後勤服務人員〕。領導職數:主席1名,助理巡視員1名;秘書長1名,副主席〔兼〕,正、副處級領導2名。

地、州、市以下僑聯組織

1981年10月,貴州省僑聯成立後,全省僑聯組織迅速發展。全省九個市、州、地,其中貴陽市、黔東南州、黔南州、安順市、遵義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銅仁地區八個市、州、地於1991年9月以前先後建立了僑在線上構。2004年11月15日,畢節地區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成立了歸僑僑眷聯合會。至此,全省九個市、州、地全部建立了僑在線上構。貴陽市雲岩區、南明區、烏當區、白雲區、花溪區、都勻市、凱里市、安順市西秀區、遵義市紅花崗區、赤水市、仁懷市、遵義縣、湄潭縣、務川縣、道真縣建立了縣級僑在線上構。貴陽市區內貴陽中醫學院、貴陽鐵路分局、鐵道部第五工程局、貴州工業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省農學院、貴州民族學院、貴州鋁廠、貴陽鋼廠、第七冶建公司、貴陽市教委系統建立了歸僑僑眷聯合會。貴州財經學院、貴州礦山機器廠、貴陽工具廠建立了僑聯小組。此外還有縣、特區及單位僑聯小組101個,全省共有僑聯組織149個,有僑在線上構23個。全省初步形成一個由省、地、州、市、縣僑聯和僑聯小組組成的工作網路,擁有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僑聯幹部工作隊伍〔2001年機構改革部份組織被撤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