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省文化廳堅持不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工作全局,紮實推進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繁榮,用改革創新精神引領文化工作實踐,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提高服務本領,開創了全省文化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一、制定規劃,促進文化科學發展
一年來,省文化廳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要求,牽頭編制了《貴州省“十二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在省委宣傳部和省發改、財政部門的支持和省民族、廣電、新聞出版、檔案等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召開編制工作聯席會、市(州、地)文化局長工作座談會、重大項目座談會等等,深入基層調研,赴周邊省份考察學習,注重規劃編制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做好與文化部“十二五”時期重大項目的對接,目前《規劃(初稿)》已編制完成。
二、打好基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一年來,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完成了16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的維修改造和40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個社區文化活動室設施設備採購及安裝調試;完成55個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基本建設。組織推薦我省作品參加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榮獲舞蹈、音樂、戲劇等各類獎項12個,獲獎數量和質量均為歷屆之最。為進一步夯實民眾文化基礎,先後舉辦了4期全省縣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技術培訓班和第三期農民工子女藝術培訓班。開展送戲、送書下鄉活動,省直專業文藝院團深入全省邊遠農村基層演出近400場,觀眾近10萬人次,等等。
三、 抓住根本,藝術創作生產更加繁榮
大型民族舞劇《天蟬地儺》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展演獲“文華優秀劇目獎”、導演獎、優秀表演獎、舞台美術獎、音樂創作獎等。話劇《天地文通》赴重慶參加第六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喜獲“參演劇目獎”。組織開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貴州文化活動周”,再次向世界彰顯了貴州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了貴州的良好形象。
四、強化依託,文化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成效顯著
文物工作方面,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文物調查階段的工作通過國家驗收並受到好評,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約1.6萬餘處,其中新發現1萬餘處。
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方面:一是繼續推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普查工作。表彰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一步拓展了全省普查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二是科學規劃“貴州侗族大歌”傳承保護工作。組織專家學者制定了《貴州侗族大歌五年保護規劃》,更加注重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和發展。
五、注重保障,文化市場監管不斷加強
積極探索網咖管理的長效機制,創新網咖連鎖企業管理模式,推進同城同區域單體網咖的整合力度,推動單體網咖向連鎖化業態方向發展;堅持總量控制和結構調整、審批與監管並重,引導遊藝娛樂行業規範發展,對全省遊藝娛樂場所的清理整頓作出部署,開展了全省遊藝娛樂場所的規模化、規範化經營試點工作;積極培育演出市場,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營業性演出活動,加強對營業性演出的風險管理。2010年,共新增演出經紀機構8家,舉辦涉外、涉港澳台營業性演出29場,觀眾達15萬人次,活躍了我省文藝舞台,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對孵化和培育全省演出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努力促進文化旅遊市場的發展繁榮;開展了農村文化市場監管的調研工作。
六、增強活力,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一是完成全省文化系統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為促進行業發展摸清底數,奠定基礎。二是做好服務,舉辦了第一屆“全省動漫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及從業人員培訓班”;鼓勵省直文化系統轉企改制單位和骨幹文化企業積極申報文化產業項目,用好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爭取得到省政府貸款貼息和專項資金支持。三是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在省里的關心協調下,引進社會資本對省河濱劇場及周邊地塊進行開發,打造“貴州文化廣場”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典範;完成了省北京路影劇院改擴建項目招投標方案、初步設計方案和“貴州文化出版產業園”項目建議方案。另外,按照省里關於加強招商引資的要求,分別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動漫集團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