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31號),加快實現全省天然氣“縣縣通”,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天然氣“縣縣通”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19年5月23日
- 實施時間:2019年5月23日
- 發布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解讀2,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和基礎能源等產業振興行動,進一步提升天然氣產供儲銷和供應保障綜合能力,為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能源基礎。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最佳化布局。統籌規劃全省天然氣“一張網”,充分考慮需求導向、資源供應渠道、應急調峰儲氣設施運行和省級支線及縣級聯絡線的正反輸功能,精準銜接周邊省市管網規劃,構建國家級幹線、省級支線、縣級聯絡線三級輸配體系。
——以管為主,管罐結合。堅持“管罐結合,宜管則管、宜罐則罐,以管為主、以罐為輔”的原則,管道鋪設里程較長、經濟性差,不在煤層氣、頁岩氣資源開發區,不在管道網路關鍵節點上、沒有重要工業用氣的縣域可採用LNG、CNG方式通天然氣,其他縣(市、區)以管道方式為主通天然氣。
——市場主導,競爭有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天然氣基礎設施,補齊市場短板,促進市場競爭,提高供給效率。政府在規劃布局、技術標準、監督管理等方面發揮作用,構建有序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
——分級負責,協調推進。建立省級統籌、市縣級落實的工作機制。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市縣級政府按年度目標任務要求,負責推進天然氣“縣縣通”工作。
(三)總體目標。按照“能快則快、能通則通”的目標要求,2019—2021年,全省新建天然氣輸氣管道2199公里,累計建成3222公里、79個縣級城區通天然氣輸氣管道、9個縣級城區使用罐裝天然氣,實現全省天然氣“縣縣通”,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向鄉鎮延伸。其中,2019年,全省新增11個縣級城區通天然氣輸氣管道,累計53個縣級城區具備天然氣接氣條件;2020年,全省新增19個縣級城區通天然氣輸氣管道,累計72個縣級城區具備天然氣接氣條件,對9個暫不具備接通天然氣輸氣管道條件的縣級城區採用實現通天然氣;2021年,全省新增7個縣級城區通天然氣輸氣管道,累計79個縣級城區具備天然氣接氣條件。
二、重點任務
(四)最佳化規劃布局。依託中緬線、中貴線、渝黔桂線等國家天然氣主幹管線,規劃建設以“3條國家幹線、8條省級支線、45條縣級聯絡線”為骨架的全省天然氣“一張網”。遵循安全、環保、節約用地和經濟合理的原則,最佳化調整各市(州)“縣縣通”行動方案,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協調銜接,合理安排天然氣管網和配套設施建設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各有關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五)加快手續辦理。將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列入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最佳化前置要件審批,積極推行並聯審批等方式,縮短項目建設手續辦理和審批周期。加快完成尚未核准的2條省級支線、15條縣級聯絡線及5個應急調峰儲備設施的規劃選址、用地預審、項目核准、水土保持、環境評價、林業占地等手續。(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應急廳、省能源局、省林業局、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各有關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六)加快推進天然氣輸氣管網項目建設。落實企業建設主體責任,明確年度建設任務。2019年建成省級支線1條、縣級聯絡線6條,完成468公里。2020年建成省級支線2條、縣級聯絡線16條,完成1360公里。2021年建成縣級聯絡線7條,完成371公里。2019—2021年累計新增37個縣級城區接通天然氣輸氣管道,實現餘慶、紫雲等9個暫不具備接通天然氣輸氣管道條件的縣級城區採用LNG、CNG通天然氣。(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各有關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七)加快推進城鎮天然氣配氣管道建設。對已開通城市管道燃氣的57個縣(市、區)城區,繼續推進經營區域內的配氣管道建設,持續擴大配氣管道的覆蓋範圍和供氣能力。分類推進31個縣(市、區、特區)城區配氣管道等設施建設,力爭到2021年,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城區實現燃氣供應。(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八)加快應急調峰儲備設施建設。2019年開工建設貴陽、遵義、黔西南等5個天然氣儲備項目、儲氣能力1億立方米,到2021年累計建成1.3億立方米儲氣設施,形成天然氣年消費量6%的儲氣能力。(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各有關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九)加強多氣源保障。建立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國家管網公司聯繫協調機制,提高中緬、中貴管道天然氣下載量。加大省內頁岩氣、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優先保障省內供應,推動頁岩氣習水、正安、桐梓、道真區塊儘快形成規模產能,加快建設盤州、織金、桐梓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2019—2021年省內非常規天然氣年產能分別達到1.5億、6億和10億立方米,年產量分別達到0.25億、2.1億和6億立方米,形成省內省外多氣源供應保障格局。(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各有關市〔州〕人民政府,各有關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強化建設項目質量管理。項目業主要落實項目建設質量管理主體責任,強化資金等要素保障,嚴格遵守有關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法律法規,按照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及核准時限實施項目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各級政府要對參與項目建設企業相關資質進行核查,選擇具備相應資質的勘查、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進行管道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加強項目調度,對項目建設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確保項目建設正常有序,按期建成。市場監管部門要按照國家技術規範的強制性要求,加強管道產品及其附屬檔案的質量監督和執法檢查。(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一)加快天然氣市場體系建設。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兼顧各方利益,強化頂層設計,理順天然氣產業上游、中游、下游關係,逐步建立氣源供應多元化、管道運輸專業化、下游市場充分競爭的格局。實行開放型管網運營模式或代輸運營模式,各基礎設施運營企業應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允許上游供氣企業直接與下游企業(包括城市燃氣經營企業、發電企業、化工企業等)簽訂購銷契約,直接交易,用戶可自主選擇資源方和供氣路徑。進一步理順價格機制,降低用氣成本,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天然氣價格的機制。(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二)加強天然氣運行政府調控。建立調度管理機制,推動成立省級天然氣調度中心,建設天然氣行業資料庫,充分運用天然氣產供儲銷及管道安全保護有關數據,開展供需平衡預測預警和重大風險預測預警。加強應急管理,發生天然氣資源銳減或者中斷、基礎設施事故及自然災害等造成天然氣供應緊張狀況時,能源主管部門採取統籌資源調配、協調天然氣基礎設施利用、施行有序用氣等緊急處置措施,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天然氣銷售企業、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企業和天然氣用戶務必服從應急調度,承擔相關義務。(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應急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三)強化安全監督管理。各類供氣企業、基礎設施運營企業、城鎮燃氣企業等有關企業要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加強設施維護和巡查,嚴格管控各類風險,及時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嚴格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加強重大風險安全管控,指導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省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安全管理法規和標準規範、技術要求,切實加強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管。(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政策措施
(十四)建立健全項目準入與退出機制。對於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企業承接新建項目時應當具備氣源優勢、資金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已核准項目應當加快建設進度,不能按期建成投產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置。對於城鎮燃氣建設項目,省級城鎮燃氣主管部門指導各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城鎮燃氣經營行為。已出讓經營權的縣城區域,存在授權不規範或者授權主體過多情況的,由市、縣級政府負責依法依規開展分類處置。項目建設緩慢、未按期履行協定的企業,由市、縣級政府責令整改完善,對不能按期整改或嚴重違約的企業,依法依規解除經營協定、收回經營權。未出讓城鎮燃氣經營權的縣城區域,由縣級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合理確定經營區域和主體數量,依法依規確定經營主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應急廳、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五)保障項目建設用地。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享受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的有關用地政策。管線建設用地性質為臨時用地,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按程式及時批准。站場及儲氣設施等項目用地性質為永久用地,企業應依法依規提出用地申請、辦理用地手續。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土地指標,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用好用足國家政策,優先保障天然氣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切實解決好項目用地保障工作。(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六)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以“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為核心、約束與激勵相結合的天然氣輸配環節政府定價機制。加強省內短途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監管,全面梳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及時開展成本監審,合理降低偏高輸配價格,有效減輕終端用戶用氣支出負擔。天然氣主幹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堅決取消沒有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積極研究完善促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一攬子價格政策措施,積極推行季節性差價、可中斷氣價等差別化價格政策,利用價格槓桿促進削峰填谷。研究建立氣源採購約束和激勵機制,推動採購成本降低。落實儲氣設施價格政策,促進天然氣儲備能力提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四、組織實施
(十七)建立天然氣“縣縣通”聯席會議制度。省政府分管能源工作副省長任召集人,省政府聯繫能源工作副秘書長和省能源局主要負責人任副召集人,省有關部門、各市(州)政府分管負責人及有關企業負責人為成員。聯席會議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期召開會議,統籌協調解決重大事項。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能源局,負責日常工作。聯席會議及辦公室不刻制印章,因工作需要印發檔案,由省能源局代章。相關市(州)、縣(市、區)政府要比照建立相應制度。(責任單位: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十八)建立目標考核和督促檢查機制。將天然氣“縣縣通”年度工作任務納入考核內容,簽訂責任書,定期跟蹤調度和督促檢查,及時通報情況。對不能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的市(州)、縣(市、區),在安排契約氣量、應急氣量時相應調減;對提前及按期完成管道建設項目的市(州)、縣(市、區),在安排契約氣量、應急氣量時相應調增。建立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在行政審批(許可)、補貼資金髮放、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及事中事後監管等環節採取不同的信用監管措施,實施差別化分類監管。(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印發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天然氣“縣縣通”行動方案的通知
黔府辦發〔2019〕10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天然氣“縣縣通”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5月23日
政策解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31號),加快實現全省天然氣“縣縣通”,省政府辦公廳於2019年5月29日印發了《貴州省天然氣 “縣縣通”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增加其利用規模,是落實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理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舉措。天然氣管網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是天然氣上下游銜接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對於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降低經濟運行成本,增加社會有效投資,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是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3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調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有關工作,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加快建設進度。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數據顯示,全國尚有20%的地級行政區域、約40%的縣級行政區域沒有接通管道天然氣。我省自2013年接通國家級幹線天然氣管道以來,經過5年的積極推進,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輸氣管道1023.8公里,管道天然氣已通達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黔東南、黔南、黔西南等8個市(州),共有42個縣(區、市、特區)及貴安新區接通天然氣管道,管道天然氣年消費量突破10億立方米。但尚有3000餘公里規劃輸氣管道待建,有46個縣(區、市)沒有接通天然氣管道, 31個縣(區、市)沒有接通天然氣,尚未形成全省“一張網”。因此,省能源局按照省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及省領導相關批示指示精神編制《貴州省天然氣 “縣縣通”行動方案》報請省人民政府審定後於5月29日印發實施,旨在採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快推進天然氣 “縣縣通”工程,全面提高我省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
二《行動方案》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共18條內容,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和組織實施等四個部分,具體為: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和基礎能源等產業振興行動,進一步提升天然氣產供儲銷和供應保障綜合能力,為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能源基礎。
堅持 “管罐結合,宜管則管、宜罐則罐,以管為主、以罐為輔”的原則,按照“能快則快、能通則通”的目標要求,2019—2021年,全省新建天然氣輸氣管道2199公里,累計建成3222公里、79個縣級城區通天然氣輸氣管道、9個縣級城區使用罐裝天然氣,實現全省天然氣“縣縣通”,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向鄉鎮延伸。
(二)重點任務
一是最佳化規劃布局。依託國家天然氣主幹管線,最佳化協調銜接各類規劃,合理安排天然氣管網和配套設施建設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
二是加快手續辦理。將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列入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加快規劃建設項目的審批手續辦理。
三是加快推進天然氣輸氣管網項目建設。落實企業建設主體責任,明確年度建設任務。
四是加快推進城鎮天然氣配氣管道建設。輸氣管道與城鎮配氣管道同步建設,分類加快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城區配氣管道建設,持續擴大配氣範圍和供氣能力。力爭到2021年,各縣級城區全部實現燃氣供應。
五是加快應急調峰儲備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完成國家要求的城鎮燃氣企業5%的儲備能力和地方政府3天儲備能力。
六是加強多氣源保障。一方面協調提高管道天然氣下載量,另一方面加大省內頁岩氣、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優先保障省內供應,形成多氣源供應保障格局。
七是強化建設項目質量管理。對企業、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質量管理方面提出要求,確保工程項目質量。
八是加快天然氣市場體系建設。旨在理順天然氣產業上游、中游、下游關係,逐步建立市場充分競爭的格局,發揮市場活力。
九是加強天然氣運行政府調控。省內天然氣各環節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成立調度運營管理中心,探索積累全省“一張網”涵蓋的氣源計畫、氣量平衡、氣量調配、調峰調壓、應急管理等運行調度方法、經驗,增強我省運營管理、統籌調度能力。
十是強化安全監督管理。明確各類企業、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確保全全生產。
(三)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項目準入與退出機制。著力解決建設進度慢、不按期開工建設等影響天然氣市場培育的問題。
二是強化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天然氣屬國家戰略性資源,明確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享受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的有關用地政策,需要切實解決好項目用地保障問題。
三是進一步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旨在解決天然氣產業各環節存在的價格問題,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形成各環節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四)組織實施
一是建立天然氣“縣縣通”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省、市、縣三級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統籌協調解決重大事項。
二是建立目標考核和督促檢查機制。用約束和激勵機制推動天然氣“縣縣通”目標的順利實現。
解讀2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天然氣“縣縣通”行動方案》(下稱《方案》),進一步提升全省天然氣產供儲銷和供應保障綜合能力,力爭到2021年,全省88個縣(市、區)將實現天然氣“縣縣通”,為全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能源基礎。
《方案》明確,依託中緬、中貴、渝黔桂等國家天然氣主幹管線,規劃建設以“3條國家幹線、8條省級支線、45條縣級聯絡線”為骨架的全省天然氣“一張網”,構建國家級幹線、省級支線、縣級聯絡線三級輸配體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天然氣基礎設施。
全省已有57個縣(市、區)城區開通城市管道燃氣,對其繼續推進經營區域內的配氣管道建設,持續擴大配氣管道的覆蓋範圍和供氣能力;對剩下的31個尚未開通城區管道燃氣的縣(市、區、特區),分類推進配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能快則快、能通則通”的要求,2019——2021年,全省新建天然氣輸氣管道2199公里,79個縣級城區通天然氣輸氣管道,餘慶、紫雲等9個暫不具備接通天然氣輸氣管道條件的9個縣級城區使用罐裝天然氣,實現全省天然氣“縣縣通”,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向鄉鎮延伸。(記者 曾秦)
●方案解讀
加快推進 管網管道建設
加快推進天然氣輸氣管網項目建設。2019年建成省級支線1條、縣級聯絡線6條,完成468公里;2020年建成省級支線2條、縣級聯絡線16條,完成1360公里;2021年建成縣級聯絡線7條,完成371公里。
2019—2021年,累計新增37個縣級城區接通天然氣輸氣管道,餘慶、紫雲等9個暫不具備接通天然氣輸氣管道條件的縣級城區採用(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通天然氣。
加快推進城鎮天然氣配氣管道建設。對已開通城市管道燃氣的57個縣(市、區)城區,繼續推進經營區域內的配氣管道建設,持續擴大配氣管道的覆蓋範圍和供氣能力。分類推進31個縣(市、區、特區)城區配氣管道等設施建設,力爭到2021年,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城區實現燃氣供應。
加快應急調峰儲備設施建設。2019年,開工建設貴陽、遵義、黔西南等5個天然氣儲備項目、儲氣能力1億立方米;到2021年累計建成1.3億立方米儲氣設施,形成天然氣年消費量6%的儲氣能力。
加強多氣源保障 降低用氣成本
建立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國家管網公司聯繫協調機制,提高中緬、中貴管道天然氣下載量。推動頁岩氣習水、正安、桐梓、道真區塊儘快形成規模產能,加快建設盤州、織金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2019—2021年省內非常規天然氣年產能分別達1.5億、6億和10億立方米,年產量分別達0.25億、2.1億和6億立方米,形成省內省外多氣源供應保障格局。
同時,加快天然氣市場體系建設,降低用氣成本,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天然氣價格的機制;加強天然氣運行政府調控,推動成立省級天然氣調度中心,建設天然氣行業資料庫,開展供需平衡預測預警和重大風險預測預警。
完善以“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為核心、約束與激勵相結合的天然氣輸配環節政府定價機制。天然氣主幹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堅決取消沒有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
建立天然氣“縣縣通”聯席會議制度,將天然氣“縣縣通”年度任務納入考核,及時通報情況。對不能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的市(州)、縣(市、區),在安排契約氣量、應急氣量時相應調減;對提前及按期完成管道建設項目的市(州)、縣(市、區),在安排契約氣量、應急氣量時相應調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