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經領銜省領導審定,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專班印發了《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布局、重點任務、保障措施。規劃的出台,將指導貴州省各地推進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
- 印發時間:2021年6月30日
- 印發單位:貴州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專班
發展歷程,出台背景,總體要求,目標,產業規模,企業培育,創業平台,產業園區,主要方向,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潛力產業,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規劃實施,生態保障措施,
發展歷程
2021年6月30日,貴州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專班印發《貴州省“十四五”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
出台背景
食品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工業體系中的首位產業,也是富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在保障民生、拉動內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近年來,貴州省堅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將生態特色食品產業作為化生態優勢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的戰略選擇,由省領導領銜,按照“12345”產業鏈模式,推動打造為千億級產業,2020年,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完成產值1400.85億元,同比增長12%。為推進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專班委託食品行業權威機構江南大學陳衛院士團隊,在充分調研我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分析發展機遇,論證重點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編制了《規劃》,旨在明確“十四五”時期貴州省生態食品產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發展領域及方向、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作為推動貴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總體要求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省“一二三四”總體思路,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聚焦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以新型工業化引領“新四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為核心,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加快建設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奮力實現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倍增,為全省“工業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目標
《規劃》針對生態特色食品產業規模、企業培育、創新平台、產業園區提出了定量目標。
產業規模
到2025年,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產值達270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60億元
企業培育
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達1000戶,其中百億級企業1戶,20-50億級企業5戶,10億級企,業10戶,億元級企業50戶。
創業平台
新增10個創新研發平台,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比例達1.8 %。
產業園區
食品產業園區或產業聚集區40個, 全國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基本建成。
主要方向
《規劃》在空間布局方面指出要形成“兩核、三帶、六區”的總體布局。“兩核”即黔中食品精深加工核心區和黔北食品精深加工核心區;“三帶”即東北部產地高效加工產業帶、西部產地高效加工產業帶和南部產地高效加工產業帶;“ 六區”即在兩核三帶布局基礎上,在赤水、碧江、金沙、西秀、威寧和盤州打造六個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集中區。並明確,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布局要以“兩核”為引領,“三帶” 為支撐,“六區”為補充,因地制宜、差異化引導,構建特色食品產業布局合理、協同高效的發展格局。
《規劃》 在產業鏈布局方面將按照全鏈條發展、系統化推進的理念,綜合考慮原料供應、加工基礎、產業形態、產品結構、發展前景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現狀和潛力,梳理產業的優勢、薄弱、空白環節按照“強鏈、延鏈、接鏈、建鏈的發展思路,將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劃分為重點產業、特色產業和潛力產業三個層次。
重點產業
包括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品、茶及精製茶加工、肉及肉製品加工、糧油及豆製品加工四個產業。
圍繞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品、茶及精製茶、肉及肉製品、糧油及豆製品四條重點產業鏈,針對原料供給、加工環節、包裝配套、倉儲物流、品牌塑造、市場拓展等方面,補齊鏈條短板,推動產業體系重構和最佳化,向上延伸供應鏈,向下拉長消費鏈,實現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和緊密聯動,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特色產業
圍繞刺梨、酸湯、食用菌、天然飲用水,和其他特色飲品五條特色產業鏈,以獨特優勢資源、民族地域文化、市場消費需求為切入點,以原料基地、加工企業、融合業態為支撐,以標準制定、品質升級、品牌塑造為抓手,構建具有特殊地位、富有貴州特色、契合消費升級、具備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體系。
潛力產業
包括功能食品、方便休閒食品、工業化特色餐飲、天然發酵食品和其他潛力產業五個產業。
面向消費升級和健康需要,圍繞食品產業“更方便、更營養、更健康、更美味”的發展趨勢,統籌考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布局功能食品、方便休閒食品、天然發酵食品、工業化特色餐飲等潛力產業,挖掘食品產業發展的潛力和新增長點,形成具有爆發式增長、滿足特定需求、方便快捷、引領時尚屬性的潛力產業集群。
重點任務
《規劃》實施十大行動,推進生態特色食品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構建完善產業鏈、推動轉型升級、培育優強市場主體。
原料供給行動
圍繞支持建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各環節在內的全產業鏈,提升原料供給水平,增強原料質量管控,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穩定的原料生產供應基地。
加工引領行動
依託“千企改造”和農產品(食品)高成長企業培育,圍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關鍵環節,謀劃實施一批強鏈延連結鏈建鏈重大項目,提升產業附加值,推動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
平台提升行動
結合各地產業基礎,實施錯位布局,對省級重點調度的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園區,以及以生態特色食品為首位產業的開發區,整合資金、品牌、市場、技術等資源,支持加快發展。對提檔升級的食品工業園區,支持企業擴能技改、做大做強。
招大引強行動
圍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鏈,瞄準行業頭部企業,開展產業大招商,重點建立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庫、招商引資和學習借鑑的目標企業庫,集中優勢資源,開展精準招商和有效投資。
科技提升行動
以貴州“企業+科研平台+人才隊伍”為基礎,以東部地區的“科研機構+領軍團隊+先進技術”為支撐,共建聯合研發平台。實行分類指導、梯隊培育,壯大食品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圍繞精深加工、先進制造、營養健康、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利用科技創新推動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配套完善行動
加強食品包裝設計產業的配套和服務能力建設,在生態特色食品加工集中區配套完善的檢驗檢測、人才培訓、產品設計、倉儲物流、金融服務和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冷藏、運輸、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打通聯運配送的最初- -公里及最後一公里。
企業培育行動
支持大型骨幹企業做優做強,中小型企業做特做精,小微企業規範發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到“十四五”末,力爭培育100億元級企業1家,20-50億企業5家,10億元級企業20家,1億元級企業60家。
“三品”提升行動
全面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程,樹立和打造質量標桿車間和標桿企業,“ 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品種豐富、品質優良、品牌強大的食品供給體系。
要素最佳化行動
圍繞政策服務、人才、財政金融、土地等強化要素支撐,加強保障食品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用地供給,保障重點食品產業園區路、電、水、氣、運、訊等要素配套,發揮好財政資金和基金帶動作用,推動生態特色食品企業做強做大。
市場拓展行動
主要圍繞多渠道加強線上銷售,搭建“中小企業互聯行銷體驗平台”等行銷體系,幫助企業建立“產、運、銷、消一體化”運營體系,分區域、多層次開展精準行銷,積極拓展省外市場,搶灘國際市場。
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切實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規劃實施等3項政策措施,推動相關工作落實。
強化組織領導
落實省生態特色食品聯席會議制度,發揮生態特色食品專班作用,完善省市縣三級協同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落實主體責任
全面落實各市(州)、各縣(市、區)及相關開發區的主體責任,構建完善的工作機制,抓好聯繫服務、定期會商、問題交辦、限期銷號、督查落實等工作。
加強規劃實施
省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劉確定的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安排,結合各自具體職責,認真組織實施,制定相應落實措施,適時進行規劃實施情況評估,推動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生態保障措施
《規劃》要求,發展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必須堅守保護生態底線,遵守“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定,執行生態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並將環境保護與對企業的監管相結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