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概況
百里杜鵑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7年7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建立百里杜鵑黨工委、管委會,按照既管景區又管社會事務“雙管齊下、封閉運行”的模式,對所轄區域進行統一開發建設管理。百里杜鵑核心花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杜鵑林集中連片分布地之一。保護區劃分有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核心區面積2253.8 h㎡,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7.9% ;緩衝區面積2119.1h㎡,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6.8%,實驗區面積8207.1h㎡,占保護區總面積的65.3%。
百里杜鵑位於畢節試驗區中部,黔西與大方兩縣交界處,轄4個鄉2個管理區共56個村居,總面積600平方公里,總人口11萬。境內分布大小景點40餘處,已開發的有百里杜鵑核心花區、百里杜鵑湖、百里杜鵑大草原、米底河瀑布、杜鵑花王、黃家壩阻擊戰遺址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百里杜鵑核心花區綿延125.8平方公里,占世界杜鵑花5個亞屬中的全部,共64種,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面積最大、種類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杜鵑林,有“地球彩帶、杜鵑王國”之美譽。
地理位置
百里杜鵑地處畢節試驗區中部,黔西與大方兩縣交界處,距黔西縣城32km,距大方縣城45km。由貴州百里杜鵑管理委員會負責建設和經營。百里杜鵑景區,面積8023.3hm2。地理坐標:東經105°50′16″-106°04′57″,北緯27°10′07″-27°17′55″。九龍山景區,面積741.7hm2。地理坐標:東經105°53′43″-105°57′10″,北緯27°18′53″-27°20′43″。移山湖景區,面積2322.4hm2。地理坐標:東經105°45′16″-105°48′36″,北緯27°08′33″-27°13′04″。
地質地貌
百里杜鵑地處黔西高原向黔中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屬高原中山丘陵地貌類型。境內地表尚保持著較原始的剝夷面狀態,丘崗起伏,綿延成片,山體相對高差約500m。境內坡度為10-25°,海拔在1060-2121.1m之間,最高海拔百納鄉九龍山2121.1m,最低海拔黃泥鄉花底岩峽谷地下伏流出口以東河谷1060m。境內基岩主要為碳酸鹽岩,其分布面積約占70%。主要分布著下二疊統含燧石灰岩、寒武系中上統白雲岩。岩溶地貌較發育,有高聳林立的峰從、低矮的溶丘、星羅棋布的岩溶窪地與漏斗、玲瓏多姿的石芽、神奇莫測的岩溶洞穴、清澈透明的岩溶泉和地下河,這些岩溶形態相互配置,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的岩溶景觀。在雨水的作用下,岩石慢慢地被分解形成土壤,為這裡的杜鵑花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旺盛生長的條件。
自然環境
土壤
百里杜鵑境內土壤的母質類型為煤系砂頁岩、黃色砂頁岩和石灰岩。土壤種類主要有:礫質重壤厚層強度灰化黃壤、少礫質重壤、礫質重壤厚層普通黃壤等。土壤表層pH值4.5-6.5,下層pH值5.0左右。這是氣候、地質、地貌及植被等特定條件下的產物,它與杜鵑花的生長有著密切的關係。杜鵑花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性質的制約,其規律是:在土壤酸鹼度接近中性反應時只有映山紅生長;土壤酸鹼度呈微酸性反應時,開始有水紅杜鵑和露珠杜鵑生長;隨著土壤pH值的降低,大葉型的杜鵑生長逐漸增多。特別是在馬纓杜鵑生長最適宜的酸性土壤地帶,水紅杜鵑、露珠杜鵑、大白杜鵑、紫色杜鵑、馬纓杜鵑及映山紅等杜鵑花混生一處,長勢好,植株高大而粗壯,形成以杜鵑為主的植物群落。
氣候
百里杜鵑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氣候類型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1.8℃,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1.6℃,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0.7℃,極端最高溫度31.5℃,極端最低溫度-9.3℃。雨凇33.1天,凝凍時間較長。年降水量1180.8mm,其中2/3集中在夏季,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全年雨日多達220.5天,陰天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時數僅1335.5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84%,4月份平均相對濕度最小,只有79%,12月份平均相對濕度最大,達89%,表現出冬濕春乾。氣候環境比較溫涼,適宜杜鵑的生長。
水文
百里杜鵑境內河流為山區雨源型,流程短,流域面積窄,涵水能力差,調節作用弱,形成夏秋雨季河水陡漲,冬春兩季少雨,河水流量猛減的不平衡狀態。河流山川徑流主要依賴降水補給。境內河流屬長江上游的赤水河水系與烏江水系,以九龍山、公雞山、海馬箐等連續山脈為分水嶺。北部屬赤水河水系,流域面積741km2;南部屬烏江水系,流域面積達2803.7km2。流經森林公園境內的河流主要有西溪河、烏溪河、米底河、烏泥河。
物產資源
礦產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無煙煤、黃鐵礦、大理石、高嶺土等。尤以無煙煤質優、儲量多、分布廣著稱,初步勘查儲量為4.5億t,百里杜鵑片區有合法礦井37個,設計年產量達603萬t,是黔西火電廠、大方火電廠規模供煤的主要來源之一。煤質大部分為低灰低硫優質無煙煤,主要產於二疊系地層中,主要礦區分布在仁和、金坡、普底等三個鄉。
動植物
百里杜鵑地處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帶,地帶性植被是常綠闊葉林,同時又表現明顯的過渡性和次生性特徵。現有植被中多以各種灌叢植被為主,主要有種類繁多的杜鵑花叢;以白櫟、槲櫟、茅栗等為主的櫟類灌叢;以火棘、刺梨、野花椒、十大功勞等為主的藤刺灌叢及以禾木科、菊科、豆科、莎草科為主的灌草叢。
境內植物除杜鵑種類外,常見植物還有:高山櫟、毛栗、雲南樟、楓楊、燈台樹、四照花、槭樹、木荷、冬青、蠟瓣花、楓香、棣棠花、金絲桃、胡頹子、十大功勞、花椒、五味子、油茶、衛矛等及豆科、菊科、禾本科的一些小草。常見的栽培植物有華山松、核桃、漆樹、桃、李、白楊、杉木等。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珙桐、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連香樹、香果樹、香樟、厚朴、喜樹。還有古樹名木千年巨桑、桂花王、杜鵑花王、御賜銀杏、沙江刺楸等。據《百里杜鵑科學考察綜合報告》記載以及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貴州省林科院、百里杜鵑管理委員會林業局等調查研究,百里杜鵑片區內共有維管束植物高等植物628種,分屬134科274屬,其中杜鵑屬植物有5個亞屬45種;種子植物113科、263屬、521種;藥用植物種類447種(含變種),其中種子植物340種;苔蘚植物23科、38屬、67種;蕨類植物107種。
境內珍稀獸類有小靈貓、穿山甲、豹貓,其它獸類有灰尾兔、竹鼠、松鼠、獵獾、鼬獾等。主要鳥類有金腰燕、黃臀鵯、樹麻雀、金翅鳥、山樹鶯、大山雀、綠背山雀、鵪鶉、灰胸竹雞、雉雞、白腹錦雞、白冠長尾雉及紅腹錦雞等。據百里杜鵑林區科學考察,初步查明百里杜鵑片區現有鳥類218種,55科;有兩棲動物2目7科16種,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細痣疣螈、貴州疣螈,區系分析以西南區占優勢;爬行動物2目6科13種,區系分析以西南區占優勢;共收錄獸類種類34種。除此之外,還具有觀賞鳥類(如紅腹錦雞)、珍稀獸類、兩棲爬行類等。因此百里杜鵑是一個豐富的生物資源“種源庫”。百里杜鵑丘陵地貌與灌叢植被為這些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這些動物資源對維護杜鵑林區的生態平衡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景觀
百里杜鵑有十分豐富而獨特的杜鵑花資源,是一座規模宏大、風格獨具的天然大花園。其杜鵑花景觀具有分布廣、面積大、種類多、花色好的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有:
另外,發現杜鵑新種9種,分別為黃坪杜鵑(
Rhododendron huangpingense)、淡紫杜鵑(
Rhododendron lilacinum)、普底杜鵑(
Rhododendron pudiense)、九龍山杜鵑(
Rhododendron jiulongshanense)、淡粉杜鵑(
Rhododendron subroseum)、枇杷葉杜鵑(
Rhododendron eriobotryoides)、金坡杜鵑(
Rhododendron jinboense)、
小白杜鵑、黔西杜鵑(
Rhododendron qianxiense)。
發現杜鵑新變種3種,分別為大方迷人杜鵑(Rhododendron agastum var. dafangense);腺柱馬纓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 var. adenostylum);微毛馬纓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 var.puberulum)。
在“百里杜鵑”分布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是馬纓杜鵑、迷人杜鵑、映山紅等。境內還分布著一些古樹名木,其中以千年巨桑、杜鵑花王、沙江古刺楸、御賜銀杏、桂花王最具代表性。千年巨桑:位於天橋小箐溝,樹齡近千年。樹高35m,胸徑245cm,枝繁葉茂,冠幅200m2。該樹有兩虬根合抱一塊巨石,形成奇特的樹石同生景觀。桂花王 在天橋小箐溝有株百年桂花樹,與千年巨桑相隔200餘m,胸徑54cm,樹高12m,冠幅30m2。每當秋天開花時節,滿樹掛滿白、黃小花,香氣濃郁,瀰漫數里。杜鵑花王 位於仁和鄉杜鵑村,樹齡260多年,胸徑70.7cm,冠幅68m2,開花近萬朵。御賜銀杏 位於大水鄉,樹齡600多年,獨木成林,根深葉茂,年產銀杏300餘kg。
百里杜鵑境內屬中山丘陵地貌,山體較小,連綿起伏,有喀斯特地貌的山峰景觀。如普底鄉西邊高聳巍峨的紅岩峰、白岩峰。金坡鄉高家岩山峰及五指峰等,這些山峰給地勢較為舒緩的丘陵地貌添上了一道亮麗的山峰景觀。境內奇石景觀以對咀岩最為神奇。在仁和鄉有兩塊高高聳立的奇特岩石,兩岩石相對而生,岩石前端形似鳥咀,很親近的相對著,似竊竊私語,故人們稱之為“對咀岩”。在天橋村有花底岩峽谷,峽谷兩側的懸崖絕壁呈剪狀排開,似萬里長城透迤而下。峽谷間有橫架於兩山之間的天然石橋奇觀,有深淺不一的溶洞景觀。峽谷深處為米底河,在天橋下有一段長300m的伏流,伏流衝擊岩石發出雷鳴般的吼聲。在伏流出口處,有一個半月型的巨大岩溶景觀。
管理成效
百里杜鵑黨工委、管委會按照“科學規劃、依法保護、合理利用、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地球彩帶·杜鵑王國·養生福地·清涼世界”的發展定位,倡導“綠色、低碳、生態”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旅遊強區、工業富區、城鎮帶區、科教興區”戰略,堅持把旅遊業與城鎮化發展、民族文化、扶貧開發、“三化”同步、生態建設及其他產業統籌起來,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功能逐步完善、品位大幅提升、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先後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最具影響力國家森林公園。2013年,百里杜鵑生產總值從成立之初的5.45億元躍升到17.5億元,增長3.21倍;固定資產投資從3.12億元增長到44億元,增長14.1倍;財政總收入從0.79億元增長到8.22億元,增長10.4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70元增長到5696元,增長2.89倍;遊客進入量從28萬人次增長到325.02萬人次,增長11.61倍;旅遊綜合收入從0.62億元增長到21.8億元,增長35.16倍,經濟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1、生態資源保護成效顯著。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生態資源的保護和治理,切實加大對生態系統、自然景觀、文物古蹟、珍稀動植物的保護力度。高起點、高標準地完成了《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貴州百里杜鵑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修編》、《貴州百里杜鵑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修編》、《貴州百里杜鵑旅遊路網規劃》、《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游步道詳細規劃》、《貴州百里杜鵑旅遊服務功能區總體規劃》、《百里杜鵑湖發展規劃》、《百里杜鵑特色種植業發展規劃》等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景區的能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恢復、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基本原則,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生態旅遊,為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先行區工程提供了科學依據。
特別是2012年以來,景區以《貴州生態文化旅遊創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為綱領,編制了《百里杜鵑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項目實施計畫》。圍繞旅遊交通、旅遊精品建設、生態旅遊建設、文化旅遊建設、體育旅遊建設、旅遊商品開發、旅遊市場主體培育、旅遊服務體系、旅遊特色風貌村鎮、科教興旅等十大類方面,謀劃項目110個。該《計畫》重點突出景點資源分級保護、資源普查及保護檔案的建立、功能分區及環境影響評價等,明確了實施時限和責任人,特別是對景區內的名木古樹、文物古蹟都明確了責任人和保護職責,促進了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了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2008年以來,管委會財政共投入12億元資金專門用於景區生態文化建設,切實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通過爭取上級生態建設項目資金3860萬元,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石漠治理、天保工程、德援項目27951公頃。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出資的方式,完成煤礦採區生態植被修復和花園式礦井建設100餘平方公里。投入資金4200萬元,啟動礦山植被修復0.3萬畝,新增綠地面積10.77萬畝。成立了65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不斷加大森林資源巡查管護力度,鞏固生態建設效果。森林火災受損率控制在0.7‰以下,森林覆蓋率由2008年的46.4﹪上升到2013年79.8﹪,淨增33.4個百分點。
2、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升級。以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利用優勢生態資源,改善農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導向,新建和改造旅遊主幹道146公里、建成通鄉油路195公里、通村公路541公里、生態游步道70餘公里、閉合觀光車道34公里,“二環三橫四縱五連線”的路網骨架基本形成。開發和改造景區景點40多處,新建大型停車場、遊客接待中心、主題公園、公廁、觀景台,全面改善了旅遊基礎條件。規劃建設花海文化城,一大批招商項目正落地建設。打造普底彝族風情小鎮,改造5個特色集鎮、特色生態示範村。農村聯戶路、院壩“兩硬化”工程實現全覆蓋。米底河水庫已獲國家菸草總局批准實施。
3、生態產業鏈條不斷拓展。將生態建設和保護作為振興旅遊業的基礎性工程,通過整合上級資金、加大本級投入和項目融資力度,全面加強生態建設。先後投入資金3億元,流轉土地6萬餘畝,建成了經果林、花卉苗圃、金銀花、蠶桑等特色種植基地4.2萬畝,建成觀光農業示範基地17個9000餘畝,建成杜鵑花科研基地1個、實驗大棚3600平方米,選育杜鵑花10餘種。對轄區公路沿線、景區景點、荒山荒地、石漠化區域進行綠化和生態修復,建成各類林、草地5萬畝、特色花卉基地1.5萬畝,種植旅遊主幹道景觀樹80餘公里,完成野普路、黃普路等主幹旅遊公路沿線草花種植32公里2000餘畝,建成茶花、木蘭、櫻花、杜鵑、梅花等5個生態主題公園。同時,採用“騰地造綠,破牆透綠,借地還綠,見縫插綠”等多種方式,努力擴大景區綠地面積。投入資金2.8億元,種植旅遊公路景觀樹60餘公里。“大環境為依託、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綠化為骨架、專用綠地為補充”的綠化新格局初步形成,生態產業鏈條得到有效延伸。
4、生態旅遊品牌優勢凸顯。近年來,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普底、金坡、戛木、杜鵑花王、大草原、米底河、百里杜鵑湖等景區,以核心花區為龍頭的強大景區陣容基本形成。連續成功舉辦6屆國際杜鵑花節和4屆國際杜鵑花論壇,高水平承辦了第七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通過舉辦各類大型主題活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旅遊產品結構正逐步從單一的觀光產品向集觀光、休閒、度假、會議、體驗等為一體的複合型產品轉變。2014年以來,共接待遊客335.2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45億元。特別是清明小長假期間,百里杜鵑旅遊熱度一度躍居全國榜首,受到各界媒體和中外遊客的廣泛關注,旅遊產業呈現大跨越、大發展的良好趨勢,百里杜鵑已成為畢節試驗區乃至貴州省走向全國、邁向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5、民族民間文化合理開發。將原生態民族文化作為提高旅遊競爭力的根本途徑,著力挖掘黔西北彝族文化精髓,豐富文化內涵,叫響文化品牌,建設高品位景區景點,加快從觀光向文化體驗轉型。針對景區彝族、苗族、白族、滿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特點,充分發揮彝族火把節、彝族年、祭花神、撮泰吉、鈴鐺舞、萬人烏蒙歡歌、苗族跳花坡、滿族頒金節等優勢,著力打造展示性和參與性強的民族民俗文化,配套開發民俗旅遊、刺繡蠟染、民族石刻、杜鵑花造型等民族特色文化旅遊項目,帶動避暑度假旅遊的快速發展。2013年避暑季期間,通過做深民族文化內涵接待遊客8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6億元。
6、生態旅遊扶貧取得突破。將旅遊業作為“造血式”扶貧的最佳手段,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在加快旅遊產品開發、完善旅遊服務功能、提高遊客人均消費上下工夫。幾年來累計接待中外遊客12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5億元,遊客人均消費從2007年75元提高到2013年950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上萬人,日接待遊客8000人以上,通過旅遊扶貧淨減少貧困人口2.1萬人,旅遊收入從2007年180元增長到2013年3200元,核心景區農民人均旅遊收入上萬元,旅遊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發展規劃
1、調整最佳化行政區劃。百里杜鵑成立以來經濟社會取得的顯著成效,得益於行政體制改革創新釋放的發展紅利,但從總體形勢來看,現行轄區區域過小,資源要素搭配不合理,尤其是旅遊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已嚴重製約百里杜鵑常年旅遊的打造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需按照更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利於生產要素集聚、更加有利於加強行政管理的原則,推進百里杜鵑及相關區域行政區劃調整。
2、將百里杜鵑納入國家生態補償示範區。百里杜鵑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最具影響力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一直以來百里杜鵑都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生態補償先行試點區域。需協調將百里杜鵑納入國家生態補償示範區,並重點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以增強百里杜鵑可持續發展能力。
3、加大百里杜鵑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治理項目支持力度。近年來,百里杜鵑持續加大投入,著力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但仍有25度以上坡耕地6萬多畝未退耕還林,仍有近30萬畝國土面積需開展石漠化治理,部分區域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嚴重製約百里杜鵑生態建設和保護整體進程。因此急需將百里杜鵑剩餘6萬多畝25度以上坡耕地和30萬畝石漠化治理面積一併納入“十二五”期間實施計畫,進一步推進“兩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
4、支持百里杜鵑花卉產業園區建設。百里杜鵑花卉產業園區作為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之一,結合百里杜鵑豐富的野生杜鵑資源優勢和特色經果林產業現狀,正在建設以高山杜鵑花卉為主導產業的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園區規劃面積12410畝,其中核心區300畝,花卉專類園1280畝,生態體驗區10830畝,總投資為1.95億元。急需對百里杜鵑花卉產業示範園重點給予項目和資金投入,以建成集資源保護、科研研發、種苗繁育、科技示範、觀光採摘、民俗體驗、休閒度假、科教培訓於一體的綜合型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
5、支持百里杜鵑杜鵑花種質基因庫建設。截止2014年,全國有杜鵑花品種約960個,百里杜鵑現有64個,作為世界最大天然杜鵑花園,現有品種離全國總量差距較大。為蒐集我國杜鵑花基因和世界引種相同氣候帶地區的杜鵑花優良基因用於保存和開發,建成一個遺傳基礎廣泛的杜鵑花種植資源保存庫,貴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已幫助百里杜鵑完成了杜鵑花種質基因庫建設可研報告等資料。現急需給予項目立項和資金支持,以帶動和引導全國杜鵑花種植朝高科技、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促進杜鵑花產業化形成。
現任領導
貴州百里杜鵑管理區(貴州百里杜鵑國家級森林公園、貴州百里杜鵑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彭婷
貴州百里杜鵑管理區(貴州百里杜鵑國家級森林公園、貴州百里杜鵑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