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保護區始建於1984年;
2001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8年5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沙河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北緣,西北、北面、東北與重慶市接壤,西南、南面、東南分別與縣內大矸鎮、三橋鎮、陽溪鎮、洛龍鎮相連。保護區北起貴州岩,南抵亂石坎,西到向石台,東至白岩界。地處東經107°21′35〞—107°47′37〞,北緯29°00′02〞—29°13′17〞,南北長24.82km,東西寬42.04km,總面積26990hm2(核心區9503.3hm2,占35.2%;緩衝區7555.4hm2,占28.0%;實驗區9931.3hm2,占36.8%)。
地貌
大沙河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高原北部,為大樓山脈東段南緣支脈,地貌屬黔北山原中山峽谷、低山地。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於麻抓岩1939.9米,最低海拔于海洋溪560米,相對高差1379.9米,平均海拔1400米,山地坡度25度以上的占80%,是一個以中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氣候
北部林區日照少,年日照1000至1200小時,濕度大,常年多霧,降水量1200至1360毫米,相對濕度88%,南部林區日照稍多,年日照1200至1500小時,氣溫偏高,年降水1100至1300毫米,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土壤
由於保護區的獨特成土條件,各種土壤按照一定的規律分布在保護區內,呈地帶性的土壤分布和非地帶性的土壤分布。地帶性土壤包括分布於海拔1400-1500米以下常綠闊葉林地帶的黃壤和1400-1500米以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的黃棕壤。非地帶性土壤主要包括石灰土、沖積土、石質土和粗骨土4個土類。保護區內土壤PH值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黃棕壤、黃壤為主體的土壤PH值在5.0左右,屬於酸性土壤類型,這一PH值範圍並未達到植物酸害的程度;另一種是以石灰土發育形成的土壤PH值在6.0-8.0,屬於石灰岩土類型。
水系
灰矸河位於保護區西側,大沙河位於保護區中部,分別流入梅江匯芙蓉江,洛龍河位於保護區東側,直接流入芙蓉江。
保護目標
森林資源
根據林保數據,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699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2605.08公頃,占83.8%;非林業用地面積4384.92公頃,占16.2%;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18590.1公頃,占82.3%;疏林地179.45公頃,占0.8%;灌木林地3139.22公頃,占14%;未成林造林地227.52公頃,占1%,宜林地468.79公頃,占2.1%。森林覆蓋率80.6%,林木綠化率81.17%。活立木總蓄積589091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585871立方米,占99.45%;其它(疏林、散立木、四旁樹)蓄積3220立方米,占0.55%。
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共有植物345科1184屬3799種。低等植物59科114屬243種,其中大型真菌47科95屬208種,地衣植物12科19屬35種;高等植物286科1070屬3556種,在高等植物中,有苔蘚植物62科138屬262種、蕨類植物41科101屬400種、種子植物183科831屬2894種,在種子植物中有裸子植物7科15屬26種、被子植物176科816屬2868種。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珍稀野生植物33種。其中屬國家Ⅰ級保護野生植物有銀杉、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光葉珙桐6種。銀杉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是第三紀“活化石”、“植物熊貓”,僅分布於湖南、廣西、貴州和重慶四個省(區)。保護區內的銀杉分布範圍廣,面積大,現有銀杉面積8810m2,21個分布點,天然株數1056株,占全國天然銀杉總數4006株的26.4%,其中1m高以上植株610株,占全國1m高以上1801株的33.9%,居全國之首,樹高5米以上的138株,其中結果母樹41株,最大一株樹高19.6米,胸徑48.7厘米,樹齡200年以上,是全國銀杉的重要生物基因庫。區內有珙桐16株,其中結果母樹2株,最大一株胸徑25厘米,樹高15米。有南方紅豆杉約25萬株,平均高2.5米,胸徑6厘米,集中分布150公頃,最大一株胸徑50厘米,樹高15米。屬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有水青樹、十齒花、香果樹、篦子三尖杉、黃杉、香樟、閩楠、潤楠、楠木、鵝掌楸、川黃檗、凹葉厚朴、櫸樹、紅豆樹、喜樹、杜仲、金毛狗、單葉貫眾、華南五針松、金蕎麥、峨嵋含笑、油樟、野大豆、胡豆蓮、紅椿、毛紅椿、擬高粱27種。另外,還有貴州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8種,隸屬12科17屬,分別是大明松、鐵堅油杉、鐵杉、穗花杉、三尖杉、粗榧、木瓜紅、紅花木蓮、深山含笑、青檀、華南樺、領春木、金錢槭、清錢柳、銀鵲樹、紫楠、川桂、檫木。
保護區植物地理成份複雜多樣,東亞特有科達10科,分布為十齒花科、水青樹科、南天竹科、銀杏科、領春木科、大血藤科、鞘柄木科、三尖杉科、青莢葉科和旌節花科。保護區有中國特有屬15屬,中國特有種1469種,貴州特有種23種,其中單種特有屬有銀杉、珙桐等10屬,少種特有屬1屬,多種特有屬4屬。
動物資源
保護區動物資源豐富,共有動物54目282科1309屬2002種。有脊椎動物33目88科240屬337種,其中獸類8目21科48屬57種、鳥類15目38科111屬174種、兩棲動物2目8科15屬27種、爬行動物3目10科28屬34種(亞種)、魚類5目11科38屬45種和亞屬;昆蟲(包括蛛形綱、前氣目)21目194科1069屬1665種和亞種。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36種。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雲豹、林麝、金錢豹4種。區內現有黑葉猴19群152隻,其種群數量居貴州第二位,僅次於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細痣疣螈、蒼鷹、雀鷹、鳳頭鷹、松雀鷹、普通鵟、鳶、紅隼、紅腹錦雞、白鷳、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錐、紅翅綠鳩、短耳鴞、長耳鴞、斑頭鵂鶹、鷹鴞、領角鴞、草鴞、灰鶴、獼猴、短尾猴、豺、水獺、黃喉貂、毛冠鹿、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斑羚、鬣羚32種;貴州重點保護動物有小麂、貉、豬獾、狗獾、鼬獾、豹貓、蒼鷺、池鷺、白鷺、栗葦鳽、綠翅鴨、綠頭鴨、普通秋沙鴨、雉雞、翠金鵑、大杜鵑、四聲杜鵑、鷹鵑、噪鵑、戴勝、大斑啄木鳥、黃嘴栗啄木鳥、斑姬啄木鳥、灰頭綠啄木鳥、大山雀、紅嘴藍鵲、黑枕黃鸝、金胸雀鶥、褐脅雀鶥、矛紋草鶥、畫鶥、灰翅噪鶥、赤尾噪鶥、黑臉噪鶥、白頰噪鶥、黑頭奇鶥、紅嘴相思鳥、棕頭鴉雀、橙背鴉雀、棕頸鉤嘴鴨、紅頭穗鶥、栗頭鳳鶥、白領鳳鶥、銀環蛇、麗紋蛇、絞花林蛇、赤鏈蛇、王錦蛇、玉斑錦蛇、黑眉錦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銹鏈腹鏈蛇、烏華游蛇、虎斑頸槽蛇、翠青蛇、山溪後棱蛇、平鱗鈍頭蛇、鈍頭蛇、灰鼠蛇、斜鱗蛇、烏梢蛇、尖吻腹、短尾蝮、山烙鐵頭、原矛頭蝮、福建竹葉青(竹葉青)68種。區內有國家保護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共22目58科194種,其中脊椎動物18目54科187種,無脊椎動物4目4科7種。
大沙河自然保護區共鑑定了同翅目葉蟬科乾大葉蟬屬和平額葉蟬屬2個新屬,發現了新種85個,涉及12目33科,分別為道真擬歪尾蠊、二刺鉤襀、大斑鉤襀、大沙河新襀、矛奇螽、大沙河單突絲尾螋、黑單齧、梯斑單齧、單帶狹齧、春楓狹齧、淡瓣狹齧、黔黑狹齧、道真狹齧、褐帶肘狹齧、貴州帶齧、楊氏雙齧、黑脈離齧、中華獁齧、錘形後半齧、中國中叉齧、雅君聯齧、無齒麗斑齧、長瓣帶麻齧、外角斑麻齧、長尾點麻齧、仙女洞邊大葉蟬、黑紋條大葉蟬、隱斑條大葉蟬、黑頭條大葉蟬、焦氏條大葉蟬、大沙河乾大葉蟬、叉突平額葉蟬、黑額凸冠葉蟬、尖板帶葉蟬、一點帶葉蟬、白條黃邊木虱、緣斑鄰個木虱、黑背鄰個木虱、灰斑離溪蛉、刺瓣祝蛾、狹翅素祝蛾、擬肘部祝蛾、宋氏蠍蛉、翼蠍蛉、大沙河蠍蛉、古藺蠍蛉、大沙河蚊蛉、多斑蚊蛉、大沙河蜚蚊、茂發蜚大蚊、于氏擬隱搖蚊、勺尖多足搖蚊、大沙河姬蜂虻、大沙河喜舞虻、大沙河金長足虻、貴州嵌長足虻、草溜芒蠅、楊氏擬粉蠅、道真細麻蠅、李氏淡毛三節葉蜂、遵義淡毛三節葉蜂、大眼擬齒角葉蜂、劉氏窗胸葉蜂、近方短葉蜂、黑距粘葉蜂、黃褐片爪葉蜂、左氏側跗葉蜂、林氏鉤瓣葉蜂、林氏方顏葉蜂、紅色方顏葉蜂、寬頻短角葉蜂、粗角近脈葉蜂、十節真片葉蜂、單齒真片葉蜂、雙齒幽靈蛛、白腹園蛛、雙鉤園蛛、道真園蛛、大沙河中遁蛛、河壩腹峭蛛、多刺腹峭蛛、凹蟻蛛、長擬蠅虎、鉤狀合跳蛛、鐮性雅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