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葉馬兜鈴

貫葉馬兜鈴

貫葉馬兜鈴(學名:Aristolochia delavayi Franch. )是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柔弱草本,全株無毛,有濃烈辛辣氣味;塊根圓形,外表呈不規則皺紋;莖近直立,細長。葉紙質,卵形。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1.5厘米,開花後期近頂端常向下彎。蒴果近球形,直徑1.2-1.5厘米;種子卵狀心形,長寬均約3毫米,背面凸起,暗褐色,密布乳頭狀突起小點,腹面凹入。花期8-10月,果期12月。

貫葉馬兜鈴是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北(麗江)及北部(元謀)、四川西南部金江乾熱河谷地區。生於海拔1600-1900米的石灰岩山地、丘陵或河谷灌叢中,土層瘠薄、多礫石的紅壤地帶。

全株均有濃郁的草果及芫荽樣辛香香氣,是中國雲南省一種獨特的野生食用香料植物資源。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柔弱草本,全株無毛,有濃烈辛辣氣味;塊根圓形,外表呈不規則皺紋,暗褐色,內面黃褐色;莖近直立,細長,粉綠色,高30-60厘米,節間短而密。葉紙質,卵形,長2-8厘米,寬1.5-5厘米,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而抱莖,邊全緣,生於莖中部的葉具短柄,生於莖上部和下部的葉較小而近無柄,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無毛或稍粗糙,密布油點;基出脈5-9條,在兩面均明顯隆起。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1.5厘米,開花後期近頂端常向下彎;花被全長4-6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3-5毫米,向上急遽收狹成圓筒形的長管,管口擴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極短,稍2裂,常向下翻,另一側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狀長圓形,長1.5-2厘米,頂端短尖,具平行脈紋,外面淡黃色,內面近管口粉紅色;花葯卵形,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6棱;合蕊柱粗厚,頂端6裂,裂片頂端急尖而稍彎,向下延伸成波狀圓環。蒴果近球形,直徑1.2-1.5厘米,明顯6棱,頂端圓而具凸尖,成熟時黃褐色,由基部向上沿室間6瓣開裂;果梗長2-3厘米,下垂,常隨果開裂成6條;種子卵狀心形,長寬均約3毫米,背面凸起,暗褐色,密布乳頭狀突起小點,腹面凹入。花期8-10月,果期12月。

產地生境

貫葉馬兜鈴是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北(麗江)及北部(元謀)、四川西南部金江乾熱河谷地區。生於海拔1600-1900米的石灰岩山地、丘陵或河谷灌叢中,土層瘠薄、多礫石的紅壤地帶。
貫葉馬兜鈴貫葉馬兜鈴

繁殖方法

材料類別:貫葉馬兜鈴腋芽。
培養條件:基本培養基為MS。啟動培養基:①MS+NAA1毫克/升+6-BA0.5毫克/升;增殖培養基:②MS+NAA0.5毫克/升+6-BA2毫克/升;生根培養基:③1/2MS+IBA0.5毫克/升。以上培養基中均加入30克/升蔗糖、7克/升瓊脂,pH為5.8。培養溫度(25±3)℃,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照強度40-50微摩爾/平方米/秒。
無菌材料的獲得:取生長健壯的貫葉馬兜鈴枝條,摘除葉片後,切取帶腋芽莖段。加洗潔精清洗後,用自來水流水沖洗1小時。在無菌室內用75%的乙醇浸泡30-4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3分鐘,最後用無菌水沖洗4-6次。剪去莖段兩端受損組織,接種到培養基①上,置於培養室內培養。
増殖培養:在培養基①上培養10天左右,腋芽開始萌發生長,待長至1.5-2厘米,將其轉接到培養基②上,25-30天長出分枝。繼代培養的間隔時間一般為30-45天,平均繁殖係數約為3。繼代間隔時間不能超過50天,否則叢生芽會從頂端開始枯萎。
誘導生根:繼代培養40天左右,將高2.5厘米以上、帶有2片葉的健壯小苗切下,轉入培養基③上。30-35天芽苗就能形成有根系的再生植株,生根率達70%以上。

栽培技術

試管苗的移栽:當瓶苗長到3-4厘米高,且長有3-4條1-1.5厘米的新根時,將培養瓶揭蓋後置於溫室中煉苗1周后,取出小苗,用清水將根部粘附的培養基洗淨,用多菌靈1000倍溶液浸泡10-15分鐘,然後移栽到已消毒的珍珠岩和腐殖(1:1)的混合基質上,注意保濕遮陰,成活率可達80%以上。約4-5周后,可移入大田栽植。

主要價值

貫葉馬兜鈴是一種很有套用前景的辛香香料資源植物。貫葉馬兜鈴的枝、葉可直接用作調味料。也可由貫葉馬兜鈴的枝、葉用蒸汽蒸餾,獲得貫葉馬兜鈴精油,得油率為4%左右。
貫葉馬兜鈴貫葉馬兜鈴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瀕危(EN)。列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瀕危植物。
瀕危原因:由於食用貫葉馬兜鈴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其內的十一碳烯醛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該物種在野外的居群長期遭到採挖,瀕臨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