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藏於故宮博物館、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堪薩斯州阿肯博物館的尼爾遜美術館及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四幅《貨郎圖》皆為絹本設色畫作,且內容基本相似。
畫面左部分有八個人:老貨郎面帶微笑,挑擔搖鼓,兩童子飛奔上去,手臂伸向貨擔,有四個孩童已觸摸到貨物,有的驚訝,有的好奇,有的呆看。最左邊有一個婦女正俯身取玩具給自己的孩子看。畫的右側有七個人和四隻小狗:一個婦女懷裡抱著一個孩子正匆匆走向貨郎,左臂向前伸著,她身旁的兩個孩童歡叫吵鬧著,像是要求母親非得給他們買玩具一樣。另有兩童拉扯著,小童像是已經買了零食,一邊嚼著一邊拉著還在迷戀不捨的另一小童。畫的最右方,一小童手提葫蘆,含指回顧,神情猶豫不決。後面,幾隻狗吠叫、蹦跳,高興地搖著尾巴。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的畫作的左下方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南嵩畫”。
創作背景
宋代繪畫與社會各個階層都保持著相當密切的聯繫。貴族、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市民等都對繪畫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世俗繪畫和宮廷繪畫在題材、風格和內容上出現了多樣化發展。《貨郎圖》就是李嵩描寫農村生活的“風俗畫”,反映了勞動人民喜歡的故事。
藝術鑑賞
主題
《貨郎圖》表現了挑滿玩具百貨雜物的貨郎受到了鄉村孩子、母親的歡迎,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作者概括地展示了鄉村貨郎的真實形象。整個畫面表現了生動熱鬧的氣氛,說明了宋代城鎮集市貿易和商品交換的繁榮。
形象
《貨郎圖》布局嚴謹,主次分明。人物雖多,卻都是圍繞著老貨郎展現出來的,且疏密有度,姿態各異,遙相呼應,氣脈貫通。背景也簡約生動,只在一角繪有老樹,草坡的描畫也僅作數筆,大片的留白起到了烘托人物的效果,可激發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畫家對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畫也十分細膩傳神。如貨郎的微笑中滲透著幾絲憂愁,因為他既要招待頑皮的小顧客還得看著貨物不受損壞。而在人物各種動作、手勢中傳達著兒童急切而快樂的心情以及婦人的舐犢之情。
技巧
《貨郎圖》線條細膩雅致,貨擔上的物品用筆如絲,柔韌圓轉;而人物的衣紋則使用顫筆,轉折頓挫,恰當地表現出下層婦孺身著布衣的特色。細勁的線描,準確而傳神地勾出樸實的形象。李嵩《貨郎圖》以白描手法作細膩精緻的描繪,落筆凝重,收筆沉穩有力,疏密、精粗均可遊刃有餘地展開,設色淡雅自然。描畫貨擔上的物品幾乎達到與實物紋絲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紋則將從前的“用描”轉面為“用筆”,在轉折頓挫中富有變化,體現下層百姓衣著粗布的質感。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此畫以線描為主,並略施淡彩,寫實功夫刻畫入微。用筆工整雅致,人物用鐵線描,線條流利勁挺,衣紋作戰筆,靈動瀟灑。兩組人物疏密有致,以貨擔為主體,主次有別又相互呼應。左邊沉雜的貨擔與右邊厚重的古柳相互平衡,結構嚴謹,布局沉穩。背景僅作野地平坡,古柳小草,著墨無幾,色調輕淡,正好寫出了村野的素樸無華。該圖成功地選取了貨郎來到村頭的一瞬間,表現了南宋時錢塘一帶的風土人情,尤其將兒童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令人嘆絕。”
後世影響
《貨郎圖》把勞動人民的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來描繪,在中國古代美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該畫作對了解宋代風俗也具有重大價值。
歷史傳承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的《貨郎圖》,曾為清內府收藏,經《庚子銷夏記》、《石渠寶笈初編》著錄,後為明末清初政治家孫承澤所藏,後來轉到了明末清初藏書家梁清標手中,後被溥儀攜到東北,流落市上,解放後歸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簡介
李嵩,(1166—1243)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為木工。後為李從訓養子,並隨之習畫。歷任光、寧、理三朝(1190~1264)畫院待詔。工面人物、道釋,得從訓遺意。又長於界畫,台榭亭閣主次分明,繁面有致。其《
骷髏幻戲圖》,骷髏似人,表情豐富,用細勁之線,沒談之色。刻麗精細。《
花籃圖》的花卉各異,深戈反正,清雅明麗,生意勃勃。另有作品《
西湖圖》《月夜看潮圖》《
清溪漁隱圖》《貨郎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