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貨幣需要量
- 別名:貨幣必要量
貨幣需要量亦稱貨幣必要量。商品流通客觀需要的貨幣數量。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取決於三個基本因素:(1)待銷售的商品。貨幣流通的前提是商品流通,貨幣必要量是由商品流通的需要量所決定的。(2)商品的價格。商品與貨幣按等價原則交換,商品價格越高,相應需要的貨幣量也越多;反之,則需要的貨幣量較少。流通中的貨幣...
貨幣需求作為一種經濟需求,理當是由貨幣需求能力和貨幣需求願望共同決定的有效需求,這是一種客觀需求。而貨幣需求是指整個利率--貨幣需求量組合或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貨幣需求量反映某利率下的需求量,而貨幣需求則是彈性變化的。所謂貨幣需求,在凱恩斯看來,是指人們放棄流動性很差的金融資產而持有不生息貨幣的需要...
貨幣流通規律也叫貨幣需要量規律,它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商品流通過程中客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的內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這裡有關流通中的貨幣指金屬貨幣,所以,它也被稱為“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
商品可供量×商品價格水平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需要量=--- 貨幣流通速度 很明顯,公式所反映的基本關係是商品的價格決定流通所需的貨幣量,而不是相反。因為,價格是貨幣流通的前提,沒有價格就談不上貨幣的流通。馬克思說“商品只有事先觀念地轉化為貨幣,即獲得價格規定,表現為價格,才能實際地同貨幣相交換,...
中央銀行一般根據巨觀監測和巨觀調控的需要,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指單位庫存現金和居民手持現金之和,其中“單位”指銀行體系以外的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
他認為引起貨幣需求的動機有四種: 第一種是所得動機。即人們在收入與支出活動中需要持有貨幣。第二種是營業動機。即企業進行經營活動而需要持有貨幣。第三種是預防動機。即人們為預防意外而持有的貨幣。第四種是投機動機。即人們為求得資產收益持有貨幣。前兩種是交易性需求,第三種是預防性貨幣需求; 最後一種是...
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
流通中貨幣量亦稱“市場貨幣流通量”,是指流通領域中實際存在的貨幣量。在金本位制度下,市場貨幣流通量能自發地適應貨幣需要量,當市場貨幣流通量多於貨幣需要量時,超過客觀需要的金幣就會自動地退出流通領域形成貯藏貨幣,當市場貨幣流通量不能滿足商品流通擴大的需要時,貯藏貨幣和黃金條塊通過國家鑄幣局鑄成金幣,...
市場貨幣流通量,指流通中實際存在的貨幣量。在金本位制度下,市場貨幣流通量能自發地適應貨幣需要量,當市場貨幣流通量多於貨幣需要量時,超過客觀需要的金幣會自發地退出流通領域形成貯藏貨幣;當市場貨市流通量不能滿足商品流通擴大的需要時,貯藏貨幣和黃金條塊通過國家鑄幣局鑄成金幣,投入流通。從而使市場貨幣流通...
西方主要國家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是一個統計學概念。西方主要國家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西方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確定的貨幣供應量(M)統計指標,大同小異,狹義貨幣(M1)均為現金加活期存款。各國具體劃分內容如下:美國:M1——鑄幣與通貨十付性存款(指各種可用於支付的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可轉讓支付命令帳戶存款、自動...
狹義貨幣供應量是指流通中的現金(指單位庫存現金和居民手持現金之和,其中“單位”指銀行體系以外的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活期存款。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年末財政金融狹義貨幣供應量(M₁)...
它是貨幣經濟學家將社會最佳狀態下的一些標準邊際條件運用於貨幣供給量分析這一特殊問題的結果。其基本觀點為: 由於貨幣功能可以由紙幣來實現,而紙幣的生產成本是與它們的交換價值相分離的,所以增加實際貨幣數量的邊際成本實際上是零。例如: 如果每個人需要增加5%的持有貨幣,他們的這種希望可以通過所有名義價格都降低...
由於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因此,以貨幣供應量為指標,還必須確定以哪一層次的貨幣量為指標。各國做法不一,但從發展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控制重點從M1轉向M0以貨幣供應量為指標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一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能力。二是貨幣供應量的傳導時滯問題。三是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的關係...
貨幣的需求動機有以下三點:第一,交易動機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這一需求取決於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需求的貨幣量越大。第二,謹慎動機或稱預防性動機,指為預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這一需求大體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式L1=L1(y) =ky。第三,投機動機,指人們為了...
貨幣需求存貨理論 由鮑莫爾和托賓提出,該理論認為人們持有的貨幣猶如存貨,一方面:隨著收入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貨幣從事交易;另一方面:隨著利率的提高,持有貨幣的成本上升。因此,貨幣的交易需求量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隨利率的上升而減少。該理論補充和發展了凱恩斯的交易需求理論。
廣義貨幣供應量(Broad Money Suppl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M1,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簡介 [名稱] 廣義貨幣供應量 [別名] M2 [適用] 金融保險 在中國現階段是指M1加上機關、團體、部隊、企業和...
貨幣供應量與社會總需求是巨觀經濟中一項著名理論。主要內容 經濟運行中一對密切相關的巨觀變數。貨幣供應量與社會總供求的對比關係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的對比關係是巨觀經濟調控的主要對象,而對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對比關係的調控又主要是通過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來實現的。其間的因果關聯主要...
狹義貨幣供給量是狹義貨幣定義下的貨幣供給量。從數量上看,貨幣等同於現金和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的總量,即M1=C+D。這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所接受的一種對貨幣供給量的界定。當時,雖然各位學者對區分貨幣與其他資產的具體標準看法不一,但他們基本上都認為貨幣的主要作用在於增進經濟中的交易效率及...
一定時間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待實現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平均流通速度 馬克思在論述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時,揭示了貨幣流通量規律。決定商品流通中的貨幣量的因素是:第一,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它又取決於投入流通過程中的待購商品總量和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量與之成正比。第二,同一貨幣流通次數,即同一單位...
貨幣供給量彈性亦稱“貨幣容納量彈性”。一定時期和範圍內不致引起物價波動和延緩經濟成長的貨幣供給量超過或低於貨幣需求量的程度。一般只要物價水平和經濟成長不致因貨幣因素而受到影響,即為貨幣供給量大於或小於貨幣需求量的彈性容納範圍,貨幣流通仍處於相對穩定狀態。不過貨幣供給量彈性的值域範圍尚難以用精確的數量...
貨幣供應量決定論是貨幣主義學派W.M.Brown和Herry Johnson等經濟學家提出的,他們在特里芬比例基礎上分別提出國際儲備與國際收支差額比率和國際儲備與國內貨幣供給比率等。該理論是從貨幣供應角度來分析外匯儲備規模適度問題的。該理論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當國內貨幣供應量超過國內需求時,多餘的...
廣義貨幣供給量是廣義貨幣定義下的貨幣供給量。20世紀50年代之後,傳統的貨幣定義M1=C+D受到了一些經濟學家的攻擊,他們先後提出了一些廣義的貨幣定義。M·弗里德曼首先倡導的貨幣定義為M2=M1+T (T為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他認為,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對M1的替代性很強,且兩者互換的轉移成本甚微,因而可...
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原則,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劃分為以下層次:1.M0—流通中現鈔。2.M1—M0+企業單位活期存款(包括企業活期存款、農村集體存款、機關團體存款)。3.M2—M1+企業單位定期存款(包括企業定期存款、建築單位先存後用的自籌基建存款)+居民儲蓄存款。4.M3—M2+政府預算存款+債券市場票據。M1是狹義貨幣...
弗里德曼認為,若將M、y、w分別視為人均持有貨幣量、人均真實收入、人均財產收入,則這一貨幣需求函式公式可套用於整個社會。內容 弗里德曼提出這樣的貨幣需求函式式是要表明:①貨幣需求與其決定因素之間具有極為穩定的關係;②貨幣需求獨立於貨幣供給,即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與貨幣供給完全無關,還需要建立一個貨幣供給...
基本公式法是依據馬克思貨幣需要量的基本公式,通過經濟成長、物價、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來確定貨幣需要量的增長率。計算公式 根據繳積分原理,當各種因素變化比率很小時,這個公式可以進一步簡化為:貨幣增長率 = 計畫經濟成長率 + 計畫物價上漲率 - 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率 用符號來代替,經濟成長率以T'表示,凋價幅度...
預防動機是人們為了預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即人們需要貨幣是為了應付不測之需,如為了支付醫療費用、應付失業和各種意外事件等。雖然個人對意外事件的看法不同,從而對滿足預防動機需要的貨幣數量有所不同,但從整個社會來說,貨幣的預防需求與收入密切相關。因而由預防動機引發的貨幣需求量也被認為是...
對於農業國,貨幣只是微不足道的中介財富。如果沒有再生產,是轉瞬之間就要消失的。不應當追求貨幣,為了增多適合於人們實際享用的財富,必須儘可能地致力於最大的再生產。貨幣的作用是在流通過程中作為中介,是流通的工具。因此,一國的貨幣需要量是有限的,它決定於再生產的數量、產品的售賣價格和貨幣流通的快慢。...
第四套人民幣是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商品零售額大幅增長,貨幣需要量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的發行使我國貨幣制度更進一步得以完善。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四套人民幣採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辦法,從1987年4月至1992年8月發行完畢。共發行9種券別,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