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需求動機

貨幣需求動機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主要是基於其著名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所提出的流動性偏好理論,由於凱恩斯師從馬歇爾,他的貨幣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劍橋貨幣需求理論合乎邏輯的發展。在劍橋學派貨幣數量論中,所提出的問題是人們為什麼會持有貨幣,對這一問題的回答直接導向了劍橋對人們持幣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劍橋理論的缺陷是沒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與劍橋的前輩不同,凱恩斯詳細分析了人們持幣的各種動機,對人們持幣的所得分析更為精確。按照《通論》的分析,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包括:持幣的交易動機、持幣的謹慎動機和持幣的投機動機,相應地人們持幣的需求包括:貨幣的交易需求、謹慎需求和投機需求。在這三種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謹慎需求由於不宜單獨分離出來,分別歸結到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之中,因此,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就由下列兩個部分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與收入Y相關的交易需求,L2(r)代表與利率r相關的投機性貨幣需求。由於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在現代總量經濟學和巨觀經濟政策制訂中的核心作用,因此,進一步完善深化凱恩斯所提出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這一發展也就構成了戰後至70年代貨幣理論發展的主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貨幣需求動機
  • 分類: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
  • 見於:《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 基於流動性偏好理論
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觀點,貨幣需求三動機說概述,貨幣需求三動機說的發展,貨幣需求七動機說概述,貨幣需求七動機說內容,貨幣需求七動機說與三動機說的聯繫與區別,

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觀點

凱恩斯貨幣理論的首要發展是圍繞交易動機所做出的更加精細的研究。原則上凱恩斯認為人們持幣的交易動機主要取決於規模變數,雖然凱恩斯並不否認交易需求同利率有關,但他並未給出一個具體明確的關係。圍繞這一問題,鮑莫爾(1952)和托賓(1956)結合庫存的費用模型給出了一般的回答。鮑莫爾(1952)和托賓(1956)假定,人們持幣與否包括兩種相關的費用:持有現金的機會損失和處置有價證券的佣金支出,由於這兩種費用互為消長,個人決策將面臨選擇和權衡,並使得總費用最小,由此可導出鮑莫爾有名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筆交易的佣金費用,r代表有價證券利率。該式表明貨幣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彈性均為1/2,這意味著貨幣不是奢侈品,其更深一層次的含義是,收入分布越是平衡,貨幣總的需求就越大,或收入分布越是不均勻,貨幣總需求就越低。謹慎動機主要取決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如凱恩斯所指出的,“由此動機持有之貨幣,乃在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逆睹之有利進貨時機。”但不確定性如何影響貨幣需求,凱恩斯的分析未見細緻,致使後來的經濟學家分別在不同的方向上進行拓展和進一步規範,最有名的拓展之一是托賓的貨幣需求的象限分析,托賓巧妙地將謹慎需求和交易需求與投機需求置於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並將謹慎動機限定於利率的不確定性這一範圍之內。謹慎需求模型有關不確定性的其它發展是直接基於收入或支出的不確定性,如惠倫(1966)所提出的謹慎性貨幣需求模型就屬於這一類型。該模型假定:收支相抵後的淨支出服從以零為中心的某種機率分布,σ為淨支出的標準差,通過設定適當的風險機率,惠倫導出了立方根律的貨幣需求公式:M=2σ2br13。
投機動機凱恩斯最為關注和重視的一個動機,它是凱恩斯貨幣理論區別於其它貨幣理論的一個顯要特徵,不過凱恩斯的投機模型是一個純投機性的貨幣需求模型,在該模型中,投機者面臨的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藉助預期利率,個人要么全部持有貨幣,要么全部持有債券,個人是個盲目的投機家,而不是多樣化的投機家。為克服這一缺陷,托賓(1958)根據馬克維茨(1952)的資產組合理論發展了凱恩斯的純投機性貨幣需求模型。這一理論可通過可分離定理加以說明。第一,投資者根據各種風險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確定資產的有效集有效邊界,這一邊界與個人的偏好無關,引入無風險的貨幣後,投資者的有效集變為由原點出發與有效邊界相切的一條直線。第二,個人選擇直線上的哪一點作為最優決策點,取決於個人風險——收益的無差異曲線,個人的無差異曲線與直線的切點即為投資者的最優選擇,該點決定了在所有金融資產中貨幣所持的比例,投機性貨幣需求由此比例確定。

貨幣需求三動機說概述

經典的貨幣需求動機指的是凱恩斯貨幣需求三動機說
凱恩斯認為,人們的貨幣需求行為由三種動機決定:分別為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所謂流動偏好,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偏好流動性,願意持有貨幣而不願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動性資產的欲望。這種欲望構成了對貨幣的需求。
那么人們為什麼偏好流動性,為什麼願意持有貨幣呢?凱恩斯認為,人們的貨幣需求是出自於以下三種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⑴交易動機(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貨幣的動機。他把交易動機又分為所得動機和業務動機二種。所得動機主要是指個人而言,業務動機主要是指企業而言。基於所得動機與業務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凱恩斯稱之為貨幣的交易需求。
⑵預防動機(Precautionary motive)
預防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應付不測之需而持有貨幣的動機。凱恩斯認為,出於交易動機而在手中保存的貨幣,其支出的時間、金額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確定。但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未曾預料的、不確定的支出和購物機會。為此,人們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貨幣在手中,這類貨幣需求可稱為貨幣的預防需求。
⑶投機動機(Speculative motive)
投機動機是指人們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測,需要持有貨幣以便滿足從中投機獲利的動機。因為貨幣是最靈活的流動性資產,具有周轉靈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隨時進行金融投機。出於這種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稱之為貨幣的投機需求。由於交易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加上出於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構成了貨幣總需求。
投機動機是指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收益,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凱恩斯認為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隨利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的需求,它與利率成負相關關係,利率上升,需求減少;反之,則投機動機貨幣需求增加。

貨幣需求三動機說的發展

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分析了人們持有貨幣的三大動機,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前兩種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對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稱為“交易性的貨幣需求”,後一種動機的貨幣需求則是對閒置的貨幣餘額的需求,即對資產形式的需求,可稱為“投機性的貨幣需求”。凱恩斯認為,交易性的貨幣需求是收入的增函式,而投機性的貨幣需求則是利率的減函式。
凱恩斯學派經濟學家對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的發展是圍繞著三大動機的貨幣需求理論展開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鮑莫爾的存貨模型托賓的資產選擇理論。前者是對凱恩斯交易動機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提出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不僅是收入的增函式,而且也是利率的減函式。後者則是對凱恩斯投機動機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在維持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與利率呈反向關係的基本結論的前提下,分析了人們在同一時間同時持有包括貨幣在內的多種不同收益率金融資產這一客觀情況。
文特勞布的貨幣需求七動機也是在凱恩斯三動機說的堅持上發展而成的,並包括了凱恩斯的三個貨幣需求動機,在分析方法上也採用了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動機分析方法,對人們為什麼需要貨幣的不同動機分別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再將相近動機形成的貨幣需求進行分類,研究它們不同的特徵以及影響所在。

貨幣需求七動機說概述

新劍橋學派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僅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等三種動機不能說明全部現實狀況,應該予以擴展。英國經濟學家西德尼·溫特勞布(Sidney Weintraub)提出了貨幣需求七動機說,認為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需求的動機可以擴展為七個。

貨幣需求七動機說內容

文特勞布的貨幣需求七動機說:
⑴產出流量動機;⑵貨幣——工資動機;⑶金融流量動機;⑷預防和投機動機; ⑸還款和資本化融資動機; ⑹彌補通貨膨脹損失的動機;⑺政府需求擴張動機。文特勞布認為,由於某些貨幣需求的目的、用途、特點基本相同或相近,並且其決定因素和影響面也大致相同,可以簡要地將上述七個動機歸納為三類:
1、商業性動機。
它包括產出流量動機、貨幣—工資動機和金融流量動機。由於這三個動機都與商業性有關,故可歸結為同一類。商業性動機是與生產或流通活動相連的。這種生產流通活動主要是企業家發起的,其流量是整體經濟活動、工資率和產出價值的函式。在已開發國家,由於工資的年增長率比就業的年增長率高得多,因此貨幣-工資動機在其中具有很重要的影響。由商業性動機產生的貨幣需求可以稱之為商業性貨幣需求。這部分貨幣需求主要有三個特點:
⑴商業性貨幣需求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的商業性需要,媒介商品交換;
⑵商業性貨幣需求的主要決定因素是取決於人們收入中的支出部分,包括實際的消費支出和實際的投資支出;
⑶商業性貨幣需求引起的貨幣流通,其變動影響的主要是商品市場的價格。
2、投機性動機。
它包括預防和投機動機、還款和資本化融資動機以及彌補通貨膨脹損失動機。由投機性動機產生的貨幣需求可以稱之為投機性貨幣需求。這部分貨幣需求的特點主要有:
⑴投機性貨幣需求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的投機性需要,通過各種金融活動,使現有資產得以保值和增值。因此,這部分貨幣需求形成的貨幣流通,是貨幣的金融性流通。
⑵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多少主要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而這種預期將直接影響其經濟決策和行為。
3、公共權力動機。
這是因為政府干預經濟時需要一定的貨幣量,尤其是在實施赤字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貨幣政策時,貨幣需求就會加大。由公共權力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可以稱之為權力性貨幣需求。其特點主要有:
⑴權力性貨幣需求雖然主要為滿足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動機,但並不形成獨立的貨幣流通範圍,其最終流向將融入商業性貨幣流通或金融性貨幣流通。
⑵權力性貨幣需求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政府的經濟政策,當政府實施擴張性的經濟政策時,權力性貨幣需求就會增大,反則反之。
⑶權力性貨幣需求對經濟的影響及其波及面是不固定的,並且最終通過商業性貨幣流通和金融性貨幣流通對經濟發生影響,其影響的大小及其波及面主要取決於政府如何分配這些貨幣。

貨幣需求七動機說與三動機說的聯繫與區別

文特勞布的貨幣需求七動機說與凱恩斯的三動機說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聯繫主要表現在它是在凱恩斯三動機說的堅持上發展而成的,並包括了凱恩斯的三個貨幣需求動機,在分析方法上也採用了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動機分析方法,對人們為什麼需要貨幣的不同動機分別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再將相近動機形成的貨幣需求進行分類,研究它們不同的特徵以及影響所在。
其區別主要在於:
一是論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勞布的七動機說從現實經濟中經常存在的現象入手進行分析,更為關注貨幣需求與商品市場、貨幣市場的關係;
二是貨幣需求七動機說提出了一個凱恩斯沒有分析過的動機,即政府的貨幣需求動機,這個動機的提出與分析對於解釋當代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不同程度政府干預的情況下,貨幣需求的變動及其影響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