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融學(貨幣銀行學第2版)》是我國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教材,是在《貨幣銀行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的基礎上,做了較大修改而成的,現在第二版改名為《貨幣金融學》。這樣做是出於以下考慮:20世紀6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已經成為當代金融發展的一大特色。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深遠,在金融創新浪潮的推動下,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場所——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其中的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發展最快也最活躍,與其相關的金融活動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所取得的相關理論成果也異常豐碩,形成了以資產定價理論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金融理論。現代金融理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具有很強的套用價值;它深化了經濟理論,也促進了現代金融機構管理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完善,促進了金融結構的巨大變化。從許多國家的實踐來看,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規模迅速增大,以銀行信用為代表的間接金融受到嚴峻的挑戰,而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基本介紹
- 書名:貨幣金融學:貨幣銀行學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頁數:529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作者:戴國強 戴國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0987380, 9787810987387
圖書目錄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金融與經濟
第一節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與經濟
第二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本章小結
參考書目
思考題
第二章 貨幣和貨幣耕度
第一節 貨幣演進與貨幣職能
第二節 貨幣本質與貨幣計量
第三節 貨幣制度及其構成要素
第四節 貨幣制度的演變
本章小結
參考書目
思考題
第三章 信用、利息與利息率
第一節 信用
第二節 利息與利息率
第三節 利率理論
第四節 我國的利率體制改革
本章小結
參考書目
思考題
第四章 金融體系與金融改革
第一節 金融體系
第二節 我國的金融體系發展與金融改革
第三節 我國金融改革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
本章小結
參考書目
思考題
第二篇 金融機構
第五章 商業銀行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商業銀行的性質、職能與作用
第三節 商業銀行的業務
第四節 商業銀行管理
本章小結
參考書目
思考題
第六章 投資銀行
第一節 投資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
第七章 其他金融機構
第八章 中央銀行
第九章 金融監管體系
第三篇 金融市場
第十章 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
第十一章 金融創新
第十二章 金融市場理論發展
第四章 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
第十三章 貨幣需求
第十四章 貨幣供給
第十五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十六章 貨幣理論的新發展
第十七章 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工具
第十八章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第五篇 了際金融與經濟均衡
第十九章 國際收支
第二十章 外匯與匯率制度
第二十一章 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
第二十二章 開放經濟中的內外均衡與政策選擇
文摘
第一節 貨幣演進與貨幣職能
一、貨幣形態的演進和發展
在商品經濟社會,貨幣的存在形式是一個重要問題,不僅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貨幣制度,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更是關係到各國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的能力與方法的重要方面。從貨幣發展的歷史來看,貨幣可以分為足值貨幣、表征貨幣、信用貨幣和電子貨幣等不同類型。
(一)足值貨幣
1.足值貨幣(Fullbodied Money)的形態發展
足值貨幣是貨幣發展的早期形態,此時,貨幣的額定價值同它作為特殊商品的內在價值是一致的,所以,又可稱之為商品貨幣或實物貨幣。在世界範圍內,最早充當貨幣實物形態的商品有牲畜、貝殼、糧食、布匹、金屬等。據青銅器的銘文、考古挖掘和古籍記載: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因此,漢語中與財富有關的很多字,如貧、賤、貴、財、貸、貨等,其偏旁都有“貝”。在日本、東印度群島以及美洲、非洲的一些地方,也有用貝作貨幣的歷史。在古代歐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波斯、印度、義大利等地,都有用牛羊作貨幣的記載,如拉丁文的“Pecunia"(意為“金錢”)來源於“Pecus”(意為“牲畜”);印度現代的貨幣名稱“Rupee”(盧比)則來源於“牲畜”的古文“Rupye”。此外,如古代衣索比亞曾用鹽作貨幣;在美 洲,曾經充當古老貨幣的有菸草、可可豆等。
足值貨幣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內在價值同其他一款商品相交換。但是,早期的實物形態貨幣絕大多數都受其本身使用價值的限制,運用範圍不大,不便於保存和攜帶,而且難以分割,不可能有質地均勻的、統一的價值表現標準。因此,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和擴大,實物形態的商品貨幣就逐漸由內在價值穩定、質地均勻、便於攜帶的金屬貨幣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