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屬

貨幣金屬

貨幣金屬是在以貴金屬為基礎的支付制度時,國家規定哪一種金屬作為貨幣材料·是建立貨幣制度的前提,也是整個貨幣制度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貨幣金屬
  • 實質:以貴金屬為基礎的支付制度
  • 前提:國家規定哪一種金屬作為貨幣材料
  • 缺點鑄幣變質
歷史由來,致命弱點,

歷史由來

最初的金屬貨幣是原生的條塊形狀,並以重量為單位,每次交易都要鑑定成色、計稱重量,然後按交易額大小將金屬進行分割。這種鑑定、稱量、分割金屬極為不易,甚全會因成色不一引起訴訟,對於商品交易極為不便。一些富商巨賈憑藉其信譽在貨幣金屬條塊上加蓋印戳標明成色和重量,後來當商品交易突破國界,—些國家就以政府的權威和信譽鑄造金屬貨幣。中國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了以銅為材料的鑄幣。但鑄幣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一些致命弱點。

致命弱點

[1)鑄幣權分散:在19世紀初資本主義開始時期鑄幣權都是分散的,古希臘幾乎每個城邦都有自己鑄造的貨幣,中世紀的德國各封建領主的鑄幣機構有600多所。
(2)鑄幣材料價值低;由於最初商品經濟不發達,很長一段時期里人類社會鑄幣材料是銅、銀等價值較低的金屬。到了13世紀後,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幣值較高的金幣數量才在義大利、法國和英國加大流通。
(3)鑄幣變質:擁有鑄幣權的政府、領主、商人因自身財政危機或為了榨取財富,常常在鑄幣時減輕重量或降低成色,如古羅馬曾鑄造僅含白銀2%的銀幣,中國漢代初期把12銖重的半兩錢減成重三缽的英錢,但仍以“半兩錢”的名義流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