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投入遠至古希臘的漫長歷史,以發掘歷史上的政治家、歹徒、間諜乃至平常老千是怎樣為了贏得戰爭、搞垮對方的經濟或者只是為了使自己發財而開始偽造貨幣的。
從這么多故事中不難看出,不論希臘
薩摩斯島的古代暴君,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中世紀君主,對美國開戰的英國的帝王將相,法國革命的鬥士,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
德皇威廉二世,對抗歐洲仇家的拿破崙·波拿巴,
南北戰爭中對抗南部同盟的北部聯邦,對抗
赫伯特·胡佛的美國的
約瑟夫·史達林,對抗英國及其盟國的
阿道夫·希特勒,抑或對付越南共產黨和古巴
菲德爾·卡斯楚的中情局,沒有人可以單單靠偽幣贏得戰爭。恰恰相反,搞偽幣的大部分人輸掉了他們的戰爭,輸掉了整個帝國或本人的財富。還有個別人,比如葡萄牙的阿爾維斯·雷斯,無意之中引發了政局的變遷,給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基本都是負面影響。
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戰爭將來不會在世界上重演。人作為貪婪的造物,從人的本性看,幾乎可以肯定,貨幣戰爭將永無止境。了解過去那些為首的偽幣製造者成功和失敗的手段和原因以及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或能有助於限制這類人帶給將來的危害。作者堅信,本書將為這一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推薦
《貨幣戰爭》是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金融騙子,納粹黨徙,政界精界,粉墨登場,偽幣瘟疫,諜戰風雲,金融醜聞,史海鉤沉。
20世紀歐洲 金融醜聞
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世界刑警組織是如何誕生的?
綠背美元誕生之初經歷了怎
樣艱難的保衛戰?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曾警告說:“破壞通貨是撼動現有社會根基最難以察覺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貨幣戰爭》嘗試投入遠至古希臘的漫長歷史,以發掘歷史上的政治家、歹徒、間諜乃至平常老千是怎樣為了贏得戰爭、搞垮對方的經濟,或者只是為了使自己發財而開始偽造貨幣的。不論是希臘薩摩斯島的古代暴君,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中世紀君主,對美國開戰的英國的帝王將相,法國革命的鬥士,對抗歐洲仇家的拿破崙,南北戰爭中對抗南部同盟的北部聯邦,對抗英國及其盟國的阿道夫·希特勒,抑或對付越南共產黨和古巴菲德爾·卡斯楚的美國中情局,沒有人可以單單靠偽幣贏得戰爭。恰恰相反,搞偽幣的大部分人輸掉了他們的戰爭,輸掉了整個帝國或本人的財富。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戰爭將來不會在世界上重演。人作為貪婪的造物,從人的本性看,幾乎可以肯定,貨幣戰爭將永無止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皇家魅力”和“煙龍”
印鈔票歷來是政府的最後一個招數。從18世紀90年代大革命時期的法國到20世紀20年代的
魏瑪德國,面臨脅迫的政府為了達到收支平衡,其手段便是急速擴大支付能力,使之超過其已有債務……通貨膨脹的最終結果往往是社會誠信的破壞以及經濟的崩潰。
第二章 中東的偽幣
華盛頓盛傳這樣一種說法:特勤局和財政部還沒有公布的打算,因為一旦承認有數量如此之眾的偽鈔正在流通,對於美元已然動盪飄搖的國際地位不啻是雪上加霜。
第三章 東方造假西方幫
義大利黑手黨賣掉毒品,並通過遍布全球的網路進行洗錢——俄羅斯黑社會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隨後又將部分收益作為買家支付的貨款轉移至各個金融中心。
第四章 古老的偽幣術
嚴苛刑罰更多地是套用於古羅馬窮人身上,而在富人和特權階層里,官方禁絕的製造偽幣行為卻是一種日益流行的消遣或者說行當。在這種經濟自由的氛圍之下,尼祿的國家造偽行為實施起來幾乎就沒什麼難度,並最終導致了古羅馬貨幣及經濟在
帝國最後幾十年的徹底崩潰。
日益弱化的大陸幣必須同來源五花八門的其他各式貨幣作競爭。各州依然發行本州貨幣用於支付各項開銷。與此同時,英方的大規模造偽行動仍然沒有中止。市場遭到破壞、地產被毀、軍人及平民的傷亡等因素可能也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到1777年底,國會發現,其財政收入中竟然有90%是已經大幅貶值、並且還在持續跌價的大陸幣。
而在使用貨幣作為打擊敵國武器的問題上,拿破崙及其他幾位十九世紀早期歐洲領袖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造偽是他們秘密武器庫中的一件重要法寶。正統歷史學家對這個話題要么避而不談(也許是因為缺乏相關史料),要么就是含糊其辭。不過,紙幣收藏家及錢幣商手頭有的是證物。
第七章 美國內戰和綠背美元的誕生
1865年4月14日下午,林肯會見了蔡斯的繼任者、財政部長威廉·P. 麥卡婁。麥卡婁簡要描述了當前緊急的偽幣問題,建議設立一個“常設永久機構,以杜絕偽幣活動。” 就在林肯在華盛頓
福特劇院被演員及邦聯支持者
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刺殺的那個晚上,林肯同意了這個提議。由於隨後政壇的混亂局面及種種陰謀,特勤局一直拖延到1865年7月5日才正式成立,到如今一直存在。
第八章 英國的目標:顛覆德國經濟
1914年戰爭……是代表英國,而非法國或
比利時的利益……其目的便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徹底打垮德國,讓它在經濟上無法同英國抗衡。從1916年開始,除了戰場上的軍事戰爭外,一場有組織的經濟戰爭也已打響,為的是徹底置對方於死地。
第九章 偽幣作手、老千和法西斯分子:魏瑪年月
就像諸如
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期間發生的其他超通脹式“錢疫”一樣,“真”和“偽”之間的界線變得很窄,人們乾脆不再加以辨別。德國人匆匆忙忙要趕在漲價之前買進麵包、菜豆、書籍,沒工夫也沒心思對購物所需的大摞鈔票逐一檢查。
第十章 葡萄牙:機靈老千搭台,獨裁政權唱戲
20世紀20年代席捲了葡萄牙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偽幣風潮帶來的一項後果是
國際刑警組織的建立和逐漸壯大,它已演化為今日世界的執法工具,即使不能說是全能的,至少可以肯定它很有用。
第十二章 希特勒的偽幣行動:二戰的教訓
貨幣體系一片紊亂。如果能以實物交易,沒人願意接受
法國法郎和德國馬克。偽幣的泛濫讓原本立足未穩的貨幣進一步貶值,它們很多都是在德國集中營造的。
第十三章 秘密行動vs穩定:從越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
國際刑警組織1994年的材料顯示,美元偽幣在該組織查獲的所有偽幣中占到80%左右。美國特情局的數據則顯示,在美國以外發現的冒牌美元的面值總額在1992年為2490萬美元,1年後激增到了1.2億美元。
作者簡介
約翰·K.庫勒:美國記者兼作家,曾效力於
美國廣播公司,同時也是美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長期特約編輯。作為一位中東歷史和政治專家,他是為數極少的在中東受到關注和信任的西方記者之一。他採訪過幾位
中東地區的國家元首,與巴解組織的高層領導相熟。他因其在國際新聞報導中傑出的成就獲得了美國著名新聞獎項喬治·伯克獎(George Polk Award)。以他為首的ABC新聞現場報導組還曾贏得美國艾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