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治理(彝族長期貧困及代際傳遞)

《貧困治理(彝族長期貧困及代際傳遞)》是一本202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貧困治理(彝族長期貧困及代際傳遞)
  • 作者:王卓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頁數:347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280393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聚居於藏彝走廊的彝族為研究對象,基於對彝族貧困社區的類型化研究,全面分析彝族長期貧困及代際傳遞的現狀,測量彝族長期貧困的廣度和深度,分析影響彝族長期貧困的因素,研究彝族貧困代際傳遞的主要特徵,分析產生貧困代際傳遞的結構性因素、家庭因素與個體稟賦,研究扶貧政策對葬族長期貧困家庭的干預效果,研究治理華族長期貧困以及遏制貧困代際傳遞的長效機制。
本書主要研究材料源自作者對彝族地區長期的實地觀察和調查。綜合運用社會學、人類學、人口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突破靜態貧困研究的局限,以動態貧困分析視野,系統審視地理環境決定論,探索生命周期理論等對長期貧困問題的解釋力,深化了我國動態貧困的理論研究。同時,本書協同使用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結合彝族貧困家庭、家族(支)和區域多個視角,通過具有較強故事性、敘事性的寫作手法,呈現了作者對研究問題的分析和把握。書中就暫時貧困、長期貧困與代際傳遞展開的理論闡釋和對長期貧困的加總測度頗具學術價值,提出的遏制貧困代際傳遞的政策建議具較強套用價值。

作者簡介

王卓,1965年生於重慶,1981年起先後在重慶師範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學習,200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87-1991年在重慶大學任教,1991-2003年在四川省扶貧辦工作,1995年受國家公派到菲律賓接受培訓。現為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中國西部反貧困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貧困人口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公民社會與農村社區治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中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災後扶貧與社區治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相對貧困的標準、識別與治理機制研究”、重點項目“彝族長期貧困及代際傳遞的實證研究”、一般項目“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社會學研究”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峨邊縣A村的貧困面貌
第一節 A村的過去與現在
第二節 A村的長期貧困現象
第三節 A村的貧困代際傳遞現象
第二章 彝族貧困村落的類型
第一節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和布拖縣的貧困村
第二節 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和昭通市鎮雄縣的貧困村
第三節 彝族貧困村落的結構性因素
第三章 暫時貧困、長期貧困與代際傳遞
第一節 貧困及其測量
第二節 貧困的類型
第三節 長期貧困與暫時貧困
第四節 長期貧困與代際傳遞
第五節 長期貧困的測量
第四章 彝族長期貧困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節 彝族長期貧困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徵
第三節 彝族長期貧困的測量與估算
第四節 彝族長期貧困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第五章 彝族貧困代際傳遞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節 貧困代際傳遞的理論研究
第二節 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徵
第三節 彝族貧困代際傳遞現狀及影響因素
第四節 彝族貧困代際傳遞的代際特徵
第五節 彝族貧困代際傳遞的機制
第六節 彝族深度貧困解析
第六章 彝族婚姻制度、社會流動與長期貧困
第一節 涼山彝族社會的傳統婚姻文化
第二節 20世紀ADI家支三代人的婚姻樣態
第三節 彝族婚姻制度的代際變動與走向
第四節 鬆動的婚姻制度與下層的流動
第五節 涼山彝族婚姻習俗、家支資本與貧困代際傳遞
第七章 彝族宗教與世俗經濟的關係變遷
第一節 彝族三類信仰的經濟理性
第二節 彝族傳統宗教與世俗經濟的互動史
第三節 涼山彝族宗教消費的文化特性與運行邏輯
第八章 緩解彝族長期貧困的政策分析
第一節 彝族扶貧政策的演變歷程
第二節 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徵
第三節 彝族地區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情況
第四節 彝族地區精準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