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麂

貢山麂

貢山麂(拉丁文名:Muntiacus gongshanensis),為偶蹄目,鹿科,麂屬動物。僅分布與中國雲南與緬甸交界的高黎貢山區域,海拔2000m的中高山闊葉林中,目前已經瀕臨滅絕。

UCN瀕危等級: DD 生效年代: 200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貢山麂
  • 拉丁學名:Muntiacus gongsha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鹿科
  • 亞科:麂亞科
  • :麂屬
  • :貢山麂
  • 命名人及年代:Ma, 1990
  • 英文俗名:Gongshan Muntjac
  • 保護級別:DD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保護措施,

外形特徵

體型中等的一種麂類,體重16kg,體長950mm。額頂無簇形冠毛。額腺不明顯。頦腺甚小。角粗短,角柄明顯短於角長,角柄長約30mm,直徑為13.5mm;角細而尖,70mm左右,顯著較菲氏麂的粗大。足蹄為麂屬中最發達的一個種,雄性前蹄67×30mm,後蹄55×36mm。體背暗棕紅色,體側和四肢暗黑色,角柄和額棕黃色,腋下、大腿內側和下頜純白色,尾背與背色相似。80年代末,施立明和馬彩霞(1988)經染色體研究發現其核型特殊。其染色體數目2n=8(♀),9(♂),與菲氏麂有明顯區別,可能是一個新種。後來發現其頭骨特徵和角型亦有差異,而被命名為新種(馬世來等, 1990)。

分布範圍

僅見於雲南西北部高黎貢山的貢山貢和瀘水,西藏東南部波密;國外分布於緬甸東北部(高黎貢山西坡)。
貢山麂分布示意圖貢山麂分布示意圖
主要分布省份:雲南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高黎貢山

棲息環境

主要棲于海拔2000m的中高山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高山濕性暗針葉林。

生活習性

一般單獨活動。多夜間活動,清晨和黃昏活動較頻繁,白天活動較少。喜在林緣草坡處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鮮枝嫩葉。喜水,能游泳、跨溪溝行動自如。通常5-7月產仔,孕期5-6個月,每年1胎,每胎3-5仔。

種群現狀

貢山麂在高黎貢山地區數量稀少,過去常被誤認為是菲氏麂,這兩種麂在高黎貢山地區麂皮收購總數中所占比例不到10%,每年僅數十張。當被命名為新種時,可能已成為一種瀕危動物。現已引起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的關注。致危因素 分布狹窄,棲息面積小(約近500 km2),分布區內種群數量稀少和狩獵是本種致危的主要因素。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China Key List —Ⅱ級。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極危(CR)。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建議:
雖然其棲息地已建立了怒江自然保護區和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但由於多被誤認為是一般的麂類,不屬保護範圍,故常有獵捕。建議列入我國國家級I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加以嚴格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